柯力传感(603662)7月25日发布消息,公司近日与无锡北微传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微传感”)正式签署投资协议,完成了对北微传感的战略投资。
“这是柯力在惯性传感器和MEMS技术的重要战略布局,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及智能装备等领域的技术布局和产业协同能力。”柯力传感表示。
北大博士后创始团队
北微传感并非行业新兵。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称取自“北京大学微电子”的缩写。其创始人之一时广轶是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同时是北京大学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博士后。
在技术领域,北微传感专注MEMS及光纤惯性传感器模组及上游核心器件研发生产,能够全面满足各类惯性姿态测量及高精度导航定位需求。公司在多传感融合算法和硬件设计封装领域持续创新。
研发实力构成了北微传感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拥有超过20%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员工,其中包括18名博士,研发及技术人员占比高达50%。
团队汇聚了多名IEEE FELLOW、ASME FELLOW、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以及973首席科学家。
据悉,这支团队不仅具备三轴一体光纤陀螺仪研发能力,还拥有MEMS六轴惯性芯片的量产技术。在国产大飞机C919的首次商业飞行中,北微传感提供了高精度的舵面测量系统。
惯性传感器作为具身智能、智能汽车等新兴智能终端的核心元器件,具有“刚需属性突出、价值量占比高、技术壁垒显著” 三大特征。全球市场已形成千亿级规模,其中仅中高端惯性传感器细分领域规模就超过200亿元。
未来几年,随着人形机器人、L4级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新兴场景渗透率提升,惯性传感器需求将迎来结构性增长。
柯力版图,构建传感器产业森林
柯力传感作为深耕传感器和工业物联网领域的上市公司,已形成四大业务板块:智能工业测控与计量、智慧物流设备、能源环境设备测量、机器人传感器。
在机器人传感器领域,柯力传感早有布局。2024年上半年,公司重点突破机器人传感器技术,六维力/力矩传感器已完成人形机器人手腕、脚腕,工业臂、协作臂末端的产品系列开发。
柯力已掌握了结构解耦、算法解耦、高速采样通讯等关键技术要点,并向多家国内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
柯力传感在触觉传感器领域也进行了战略布局。2025年,公司先后投资了猿声科技和他山科技等触觉传感器企业。这些企业专注于“多模态触觉传感器” 研发,能同时捕捉压力、温度、湿度、纹理甚至生物电信号。
触觉传感器与六维力传感器在机器人感知系统中高度协同,形成了“力觉+触觉”一体化解决方案。
具身智能正成为传感器应用的新战场。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对高端传感器的需求激增。柯力传感已开发出适配人形机器人手腕、脚腕的六维力传感器,而北微传感的产品同样应用于人形机器人行业。
惯性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用于姿态控制、运动平衡和精确定位。结合柯力已有的力传感器和触觉传感器布局,此次投资使柯力传感在机器人感知系统领域形成了更完整的技术矩阵。
低空经济是另一个重要应用场景。随着无人机、飞行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发展,对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惯性导航系统需求旺盛。北微传感在此领域已有成熟产品或产品组件,能够快速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具身智能浪潮下,“机器需要触觉”成为刚性需求。
2025年以来,近10家触觉传感器企业密集完成融资,资本热潮背后是产业需求的爆发。
技术协同将释放最大价值。北微传感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经验结合柯力传感的工业物联网平台,将为低空经济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而两家公司在机器人传感器领域的技术互补,则有望加速国产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
传感器作为智能时代的“感官神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柯力传感通过系列战略投资,正在编织一张覆盖力觉、触觉和惯性感知的完整技术网络。这张网络的价值,将在具身智能的浪潮中得到真正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