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江南大学成果推介 | 基于RFID无源标签的寻物系统
04/02
传统的定位寻物技术通常依赖于目标物体携带的具有高成本射频电路标签装置,这些装置往往内置移动电源以支持其工作。然而,这种方式存在几个显著的局限性。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成功召开《生理信号数据交换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审查会
03/27
3月26日,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成功召开了《生理信号数据交换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审查会。本标准是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广东见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牵头起草,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归口发布。本次会议有10多位专家及嘉宾出席,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秘书长郑华兵作为会议的主持人。
【产教融合】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携手深圳技术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
03/27
3月25日,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执行会长杨伟奇、秘书长郑华兵一行赴深圳技术大学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开展调研交流。双方围绕物联网产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及校企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推动深圳AIoT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生理信号数据交换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02/18
为提升生理信号数据传输的灵活性、改善兼容性和扩展性、提高数据的可读性以及增强数据的安全性,由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牵头制定的《生理信号数据交换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相关内容见附件1、2)。为确保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现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东西方神龛碗全明星赛事背后的技术革命:rfid技术如何改变比赛观感
02/13
随着体育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体育赛事的格局。近日,斑马技术公司(Zebra Technologies)在东西方神龛碗全明星大学比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凭借其先进的rfid技术,实时为即将进入NFL的新人球员提供数据支持。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成功召开《生理信号数据交换技术规范》立项评审会
01/09
1月7日,《生理信号数据交换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立项评审会在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顺利召开。本标准是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广东见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牵头起草,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归口发布。
一笔数亿元融资 投向一家CIS芯片公司!
01/06
今日消息,创视半导体(CVSENS)完成A轮融资,由尚颀资本、联想富瀚基金、安创基金和浙江大学教育基金领投。
【IOTE视觉物联生态圈】清微智能:让可重构芯片进入每一个计算节点
12/27
清微智能是可重构计算(CGRA)领导企业,核心团队来自于清华大学以及海思、英伟达、苹果、AMD等知名企业,专注于可重构计算芯片的创新研发和产业应用。目前已量产TX5和TX8两大系列十多款高能效、高算力智能计算芯片,面向智算中心、大模型,自动驾驶,智能安防等智能计算场景,提供高性能算力支持,致力于打造“CGRA+”可重构通用计算生态。
实时感知!英伟达新VLM研究出炉 - 涉及机器人,结合激光雷达和视觉图像
12/13
日前,加州大学研究人员和英伟达共同发布了新的视觉语言模型“NaVILA”。亮点在于,NaVILA模型为机器人导航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安徽农业大学时国龙副教授等:面向畜禽场景氨气检测的无源RFID传感标签研制及应用
12/09
采用丝网印刷技术研制了基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原理的无源氨气传感标签
国外rfid技术新专利:无需佩戴标签即可检测人的活动
11/26
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取得了一项突破性进展,他们研发出一种全新的RFID追踪系统,该系统能够跟踪老年人或高危人群在家中的行为,而无需这些人佩戴任何RFID标签。这一创新技术被命名为“透明RFID标签墙”(TRT墙),并已经获得了系统专利。
加州大学推出新型无源RFID传感器,并在杭州进行了展示
11/06
这一突破性的研究不仅拓宽了传感器的应用范围,更为数据收集的未来开辟了新的道路。
安徽农业大学时国龙副教授等:基于无源超高频rfid技术的农产品包装智能定位方法
10/28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为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作为实现智能仓储的关键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库存管理和智能定位等场景,然而现有的绝对/相对定位方法易受仓储环境、包装材料、货架材质等因素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室内定位精度,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eceiv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和测量相位融合的无源rfid技术定位方法
配套边缘计算!一团队成功研发可穿戴柔性传感器
10/23
今日消息,一个由日本北海道大学与东京大学主导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可穿戴的柔性多模态传感器贴片,并配套开发了一款边缘计算软件。该软件能够轻松安装于智能手机上,通过分析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实现对用户心律失常、咳嗽及跌倒等状况的监测。
国外高校利用超高频rfid技术识别行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08/23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近期在行人识别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通过测试超高频RFID技术,旨在提高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性,尤其是针对易受伤害的行人、儿童和骑自行车者。这一创新技术有望在未来显著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首页
新闻
产品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