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世博园区车辆安全监管采用超高频RFID系统
03/12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结合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系统”的科研成果,引入射频识别和图像视频识别双识别机制,建立世博会园区车辆安全监管系统,获得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安保部的高度肯定。
【IOTE】室内外通导一体化,罗维智联将亮相IOTE物联网展
09/15
罗维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清华大学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打造一张时空定位感知网为宗旨,解决复杂环境下无法高精度定位全覆盖的难题,实现室内外一体化的定位导航与智能协同管理,提供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
签约!网御星云安全运营场景化建设为徐州高质量发展赋能
11/05
近日,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打造城市型经济先导区项目签约暨校地共建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运营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旨在促进校地合作成果转化,持续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
智能商业场景赋能者——德杉科技将亮相IOTE 2019苏州物联网展
02/13
成都德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射频无线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军民融合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14年4月,专注于无线技术与周边关联技术的科研成果转化,通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线下,完成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实现智能商业升级。
再见二维码!微信、支付宝同时宣布!
08/24
近日,腾讯在深圳共同发布了拥有生物识别、无感支付等功能的最新科研成果——“生物识别+信用支付”地铁售检票系统解决方案
不久的将来深圳地铁将可刷脸进站乘车
08/22
昨日,在2018(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现场,深圳地铁与腾讯、广电运通共同发布了拥有生物识别、无感支付等功能的最新科研成果——“生物识别+信用支付”地铁售检票系统解决方案。该科研成果因为可解决收费乘客刷脸乘车的行业难题,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处于技术领先水平。
金瑞铭携距离可控小型读写设备出席2018苏州物联网博览会
04/10
2018年4月25-27日,2018第十届国际物联网博览会IOTE 2018(春季展)将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办。物联网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将汇集苏州,为行业观众带来最新的科研成果。届时,深圳市金瑞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瑞铭)将在本届博览会上盛装亮相(展位号:B83 ),欢迎行业人士前往参观交流。
物联网步入规模发展阶段 是产业升级重要驱动力
04/04
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已取得许多科研成果,研制出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RFID、嵌入式芯片、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和产品具有自主研发能力。
读写器明星企业上海普阅亮相2018 IOTE国际物联网展
03/26
4月25-27日,2018第十届IOTE国际物联网博览会春季展将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办。物联网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将汇集苏州,为行业观众带来最新的科研成果。届时,上海普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普阅)将在本届博览会上盛装亮相(展位号:B38-2 ),欢迎行业人士前往参观交流。
创新的无线技术 汉明科技携WiFi设备亮相2018 IOTE国际物联网展
03/21
4月25-27日,2018第十届IOTE国际物联网博览会春季展将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办。物联网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将汇集苏州,为行业观众带来最新的科研成果。届时,苏州汉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明科技)将在本届博览会上盛装亮相(展位号:C116、C117),欢迎行业人士前往参观交流。
盛思锐亮相2016深圳国际智能家居&智能硬件博览会
09/07
(2016年8月18日,深圳)2016年8月18日至20日,2016深圳国际智能家居&智能硬件博览会(ISHE China 2016)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作为传感器制造领域的领导者,盛思锐(Sensirion)携全系产品重磅上阵,带来最新科研成果,并重点展出了温湿度传感器和差压传感器两大核心产品系列,一如既往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整体解决方案,树立值得信赖的最佳合作伙伴形象。
我国研发首个神经网络处理器 刷脸支付或成现实
03/21
日前,中科院计算所发布全球首个“神经网络”处理器科研成果,今年年内,这项成果将正式投入产业化,在不久的未来,反欺诈的刷脸支付、手机图片搜索等都将成为现实。
广东发布智能制造十年计划 机器人重构国家竞争力
08/12
中国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开发工业产品所需技术约有70%属于外源性技术;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比不到1%,而美、日等发达国家普遍在2%以上;2013年,美国、日本申请的国际专利数量分别是中国的2.7倍和2倍;中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同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我国工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重受制于人,经济和国防建设所需的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基础软件等主要依赖进口。
中国机器人产业路在何方?
07/03
机器人科技创新之路,国外走了几十年,我们与之相比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任何科技产业里,没有捷径可走,科研成果都是一代又一代人,一项又一项研究成果叠加、交叉和累积起来的,需要我们的科研部门和人员付出无数的时间、精力和汗水,需要心无旁骛,需要志存高远。
衣服纤维发光 科研成果为可穿戴设备提供新方向
03/25
3月25日消息:身穿可以发出不同颜色光的衣服,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或许将在未来某天成为现实。记者获悉,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教授课题组成功实现了一种新型纤维状聚合物发光电化学池,将为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近日,部分成果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首页
新闻
产品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