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5毫米见方的电子标签将担负起城市安全的监管重任。日前,市科委启动危险品管理、动物食品源安全管理、医药物流管理等三个电子标签应用示范项目。今明两年,申城对危险品、动物食品及医药产品的管理,将实现实时、动态和全过程。
“盯梢”危险品
盛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品的瓶瓶罐罐,向来被视为城市里的“不定时炸弹”。贴上电子标签,这些潜在的危险隐患将被逐一“盯梢”。
据项目负责人、上海申华智能卡应用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家振介绍,工作人员将首先对检验合格的化学品气瓶贴上电子标签,其中详细记录着气瓶充装、检验、配送及所有人等信息。此后,无论气瓶流动到哪儿,经手人员只需用读写器一照,就能读取其中的信息。此时,后台人员也能轻而易举地追踪气瓶的踪迹,判断它是否去了该去的地方。
目前,全市20多万个液氯钢瓶、乙炔气瓶已全部采用电子标签,实现了动态安全管理。未来,这种万无一失的监管方式将在本市所有液氨钢瓶、氧气瓶、民用液化石油气瓶,以及外地来沪的烟花爆竹中推广。
“报警”问题猪
上海市民餐桌上的猪肉60%来源于外地饲养的生猪。如何让家家户户吃得放心?在把守外地生猪入沪的八个禽畜产品进出道口,一套基于电子标签的“通关”程序正在完善之中。
参与该项目的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轶锋告诉记者,至今市农委已向进出道口的运猪车辆发放了5000张电子标签卡。进入道口时,市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所将对电子标签上记录的检疫证号码的真伪进行查验,并“目送”车辆是否去了指定屠宰场。如果这车生猪私自去了某地下加工厂,当车辆再次途经道口时,后台将会自动报警。
今明两年,这样的电子标签卡将被发放至所有外地来沪的运猪车辆。而在本市大型生猪饲养场,每头猪将从小佩戴上电子耳标。即便后来生猪变成了猪肉,与耳标对应的条形码也将把问题猪一查到底。
加装防伪术
与只能读不能写的条形码相比,电子标签好比一个可擦写的存储器。不仅能被循环使用,其中的信息还可多次改写。这种既可读又可写的特性,使生产厂家能够运用其私有密钥对整批货品实行电子签名,以达到绝对防伪。
根据国际市场三天前的报价,生产100万个电子标签的成本约为1 4美分/个,且这一价格正以每年25-30%的速度递减,并最终降至5美分/个。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闵昊表示,对于价格不敏感的公共安全领域,这样的附加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