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标准+国家力量
技术标准实际上折射的是自由贸易和国家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
上周,“全球RFID中国峰会”在北京召开,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张新生在会上透露了信产部制定中国RFID标准的一些细节,强调了“以应用为主”的方向;同时,负责日本RFID标准制定的T-Engine论坛主席坂村健也在会上透露说,今年8月,中日韩三国已经成立了RFID标准三国委员会,这一委员会的成立得到了三国主管部门的一致批准;而在此前一个月左右,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Frontline Solutions供应链展会上,作为中国国家Auto-ID标准工作小组成员的实华开公司已经向与会者展示了由中国提出的最新RFID标准议案。
尽管中国RFID标准的最后出台还没有确切的时间表,但上述情况均表明,这一天已经不远。当然,有关RFID标准的全球化竞争将随之进入实力博弈阶段的日子也不远了。
目前来看,可以和中国标准竞争的标准已经有了好几个,其中最主要的是由160多家跨国企业参与制定的欧美标准。中日韩三国的联手据悉也并非是为了制定三国统一的标准,而是各有各的标准,联手只是为了解决彼此间的相互兼容和通信等问题。
和Wi-Fi标准的竞争相比,这一次中国在RFID标准的制定上可以说拥有了更多的优势。
首先是参与较早,中国在年初就已加入了电子标签的全球化组织EPCglobal;其次是现在已经拿出了标准议案。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生产和制造中心,同时也是全球第四大贸易国,这样的市场实力决非Wi-Fi可比。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是否需要制定自己的RFID标准?我的回答是:当然需要!但要深入研讨这个问题并非这篇短文所能胜任,我只能略举几点理由。
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成本与选择的问题。假设我们自己不研发,那么我们为每一块RFID芯片支付了专利费用后获得的收益如果远小于自己研发而获得的收益,甚至没有收益,那么选择自己研发就是必然的。如果是相反的结果,那么选择采用他人的标准也是必然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国家可以采用他国标准,而有些国家必须有自己标准的原因。作为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国选择制定自己的标准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是安全问题,与Wi-Fi的安全性相比RFID的安全可能更为重要。但这里不再赘述。
最后,技术标准实际上折射的是自由贸易和国家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既然从历史上看,从来不曾有过无限制的国际贸易自由,而迄今为止的几大经济体,即热那亚、荷兰、英国,尤其是美国又都是在国家力量的保护下达到其发展巅峰的,而我们从WAPI标准的“夭折”中已经非常深刻地体会到了国家力量对贸易自由的保护作用,那么在中国有望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最大经济体的情况下,国家力量对贸易自由的保护作用就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让我们记住经济学家李斯特的一句经典:“国家力量的确比财富更加重要。因为国家力量是一种动力,新的生产资源可以由此获得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