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科博会同期而至的第八界中国智能卡论坛上,身为信息产业商会智能卡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的潘利华对外表示,随着2006年每年2亿张IC智能卡身份证的需求带动下,我国以芯片设计为起点,外卡包装为终点的智能卡产业链有望在接下去的电子护照、3G移动SIM卡、及税控收款机等商业应用市场中,找到新的赢利点,从而最大限度改变目前产业中大行其道价格血战的局面。
身在国内唯一智能卡项目研究委员会,潘利华手里掌握着从92年中国第一张IC电话卡深圳使用到目前应用数据的所有资料。据潘利华介绍,自国内金卡工程,国家开始注资培育智能卡市场后,除银行卡目前仍是磁条卡外,IC电话卡、第二代智能卡身份证、社保CPU卡、公交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统一的几大工程我国目前智能卡的年发放已经达到3亿张,特别是正在进行中的身份证IC卡,未来5年内9亿张的定量,已经吸引了以华虹微电子、大唐微电子、东信和平为主的10大国产模块商的参与。
现有智能卡商务应用项目,已经进行相对平稳的利润期外,据分析,未来电子签名、电子护照等未启动市场,5月17日后小灵通机卡分离后产生的PIM卡需求,以及进入招标阶段的国家税控收款机项目,智能卡未来几年生产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但潘利华也承认,由于智能卡产品同质化严重、整合服务投入不足,使得压低价格成为智能卡产业链条招标时的通病,因而整个产业的赢利状况颇另人担忧。希望新的商业应用机会可以最大程度的改变价格战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