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EPCglobal、AIM global、ISO、UID等国际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标准组织声势浩大地“进军”中国市场时,在建立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标准的大旗下国家标准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等机构纷纷提出各自建立中国RFID标准体系的策略,并与国际标准组织进军中国的攻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副“内外混战”、“外外恶战”、“内内角力”的“战局"
EPCglobal(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管理中心)是目前全球实力最强的RFID标准组织,其前身是北美UCC产品统一编码组织和欧洲EAN产品标准组织,合并后称为EPCglobal。 现在,EPCglobal又成为GS1环球标准老大组织的一员,成为其致力于RFID标准的机构。6月21日,美国吉列公司副总裁兼EPCglobal管理委员会主席Richard Cantwell、GS1执行总裁Miguel Lopera、沃尔玛公司执行副总裁Linda Dillman等在北京召开EPC管理委员会会议,决定增加一名中国代表参加EPC管理委员会;同时Richard Cantwell还拜访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局即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局长李忠海。6月22日,又召开了第三届中国国际EPC与RFID高层论坛,向三、四百位来宾“布道”。
就在EPCglobal一行浩浩荡荡来京之际,AIMglobal即全球自动识别组织主席Daniel P.mullen和ISO/IEC(国际标准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Craig K.Harmon也“相约”于6月20日前后分别拜访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局和实华开公司,推行其RFID标准;而日本RFID标准组织——泛在技术核心组织UID的创始人坂村健教授则于6月16日来华拜访了信息产业部。即使羽毛尚未丰满的IP-X,即南非、澳大利亚、瑞士等中性主权国的RFID标准组织,也对中国市场“饶有兴趣”。6月8日,IP-X创始人Froneman及Ipico公司CEO Jonannes Cornelius来华拜访RFID中国联盟。
似乎一片叫好声。
叫好不叫座
与RFID标准组织的“头头儿”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用户对RFID始终保持谨慎的乐观。
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单位在试点应用RFID,如上汽集团将RFID应用于汽车制造质量管理中,中国邮政利用RFID分拣邮包,军队在车牌中用RFID打击“冒牌车”等,但所有用户无一例外的在闭环中试点应用RFID。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RFID曾经在某制衣厂试点应用RFID。在制衣生产线物料配送系统中采用射频技术后,每个智能吊架上承载的可以是不同款式的衣料,把其加工所需的所有要求都写入射频卡中,流水线上各个工作站都配有读写终端,这样就可以准确地按照预定的要求和工序进行加工,从而大大减轻了主控计算机在整个系统调度中的工作量,解决了原来一条生产线不能同时生产多种款式产品的问题,也提高了生产工艺流程的可靠性。
一个现状是,RFID却只能在闭环中应用,因为860-960MHz频段还未开放,若在闭环中应用只要不影响其他系统的安全,无线电管委会就睁一眼闭一眼,但若开环在860-960MHz频段间应用RFID就属于违法;更重要的是,由于国家尚未颁布RFID标准,上下游企业间难以信息共享而且将冒设备不符合规定的风险,因而多数企业不愿意贸然推广RFID。
醉翁之意
国际RFID标准组织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明天的中国RFID市场。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所长谢建平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EPC现在每个电子标签号码即域名每年收5000元至40000元计算,中国现有近6000万户大小企事业和个体业主和具有商业行为的自然人,按平均每年收10000元,这些国际组织的代理商每年将会收取6000亿元!
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也是最大的消费国之一,毫无疑问将成为RFID技术应用的大国。RFID中国国家标准的制定,将最终影响着在全球销售的中国产品在生产、物流配送、仓储、零售、消费者、废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活动。ISO/IEC(国际标准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Craig K.Harmon说:“今天沃尔玛70%的商品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中国对于沃尔玛来说太重要了。中国对于很多公司来说都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和中国合作,在标准、监管方面相互兼容,相互配合。”
市场调研公司Allied Business World报告显示,2002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是11亿美元,其中日本占1.8亿美元,美国占6亿美元。预计2005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可达30亿美元,2010年达70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为26%。在中国,未来三到五年,每年至少需要30亿个以上RFID标签。其中,电子消费品将需求8300万个标签,香烟产品将需要8亿个标签,酒类产品需要1.3亿,IT产品大概需要13-14亿。而以上这些数字仅仅涉及商业流通领域的部分产品,如果再考虑到其他领域,如现代服务业、生产制造、邮政,医药卫生、军事等,数字将更加惊人。毫不夸张的说,谁成为中国的RFID标准,谁就将成为世界的RFID标准。
五大RFID标准势力
RFID标准大致包含四类:技术标准(如符号、射频识别技术、IC卡标准等);数据内容标准(如编码格式、语法标准等);一致性标准(如印刷质量、测试规范等标准);应用标准(如船运标签、产品包装标准等)。其中编码标准和通信协议(通讯接口)是争夺得比较激烈的部分,它们也构成了RFID标准的核心。
在参与“中国争夺战”的五大RFID国际标准组织中,EPCglobal的势力最大,也叫得最欢。据介绍,EPCglobal是以欧美企业为主要阵营的RFID标准组织,拥有533家会员,其中终端用户234家,高级会员299家,拥有沃尔玛、思科、敦豪快递、麦德龙和吉列等“贵族”级会员。 EPCglobal利用Internet、RFID和全球统一识别系统编码技术给每一个实体对象唯一的代码,构造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信息互联网(物联网)。目前EPCglobal已经发布了一系列技术规范,包括电子产品代码(EPC)、电子标签规范和互操作性、识读器-电子标签通信协议、中间件软件系统接口、PML数据库服务器接口、对象名称服务、和PML产品元数据规范等。信息产业部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组长谢建平教授说:“预计3年之内EPC的技术在全球及在中国会有很大的改观,5年之内将有可能实现全球推广。”
早在2003年EPCglobal就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局接触,并于2004年4月22日成立了EPCglobal China,授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作为EPCglobal在中国的唯一代理机构,负责EPC代码在中国的注册、管理和相关工作的推进和实施;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矫云起兼任EPCglobal China主席。
和EPCglobal相比,ISO/IEC有着天然的公信力,因为ISO是公认的全球非盈利工业标准组织。与EPCglobal只专注于860-960 MHz频段不同,ISO/IEC在各个频段的RFID都颁布了标准。ISO/IEC组织下面有多个分技术委员会从事RFID标准研究。ISO/IEC JTC1/SC31,即AIDC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分技术委员会,正在制定或已颁布的标准有不同频率下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通讯接口的参数标准,即ISO/IEC18000系列标准。ISO/IEC JTC1/SC17是识别卡与身份识别分技术委员会,正在制定或者已经颁布的标准主要有ISO/IEC14443系列,我国的二代身份证采用的就是该标准。此外,ISO TC104/SC4识别和通信分技术委员会制定了集装箱电子封装标准等。
日本泛在技术核心组织UID目前已经公布了电子标签超微芯片部分规格,但正式标准尚未推出;支持这一RFID标准的有300多家日本电子厂商、IT企业。日本和欧美的RFID标准在使用的无线频段、信息位数和应用领域等有许多不同点。日本的电子标签采用的频段为2.45GHz和13.56MHz,欧美的EPC标准采用UHF频段;日本的电子标签的信息位数为128位,EPC标准的位数为96位。日本的电子标签标准可用于库存管理、信息发送和接收以及产品和零部件的跟踪管理等;EPC标准侧重于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等。去年4月,华开公司与日本T-Engine论坛签署合作协议,允许实华开公司建立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泛在ID(uID)中心,负责对T-Engine论坛开发的UID技术进行测试等。
AMI和IP-X的势力则相对弱小。AIDC(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组织原先制定通行全球的条形码标准,于 1999 年另成立了 AIM(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Manufacturers) 组织,目的是推出 RFID 标准。不过由于原先条形码的运用程度将远不及 RFID ,亦即 AIDC 未来是否有足够能力影响 RFID 标准之制定,将是一个变量。 AIM 全球有 13 个国家与地区性的分支,且目前的全球会员数已快速累积至一千多个。
暗中角力
在国际RFID标准组织明争中国市场同时,国家标准化管理局、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等也在建立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
标准的“旗帜”下暗中角力,有的主张采用参照或引用某种国际标准并作相应的本地化修改的方式来制定中国的国家标准,有的主张自主开发中国的RFID标准,还有的主张收购或兼并拥有RFID专利的公司,从而变国际标准为中国标准。有人形象地称为“主和派”、“主战派”和“收归派”,这些派系又和国际RFID标准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将最终占上风?
“在中国RFID标准问题上,我一定是主战派;采用中国自己的‘芯’,在原有的编码标准上进行改良,从而实现从编码到通信协议再到中央数据库一系列核心标准。”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组长、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所长谢建平说。谢建平认为,尽管EPC在欧美推广了几年,系统技术比较成熟,而且有一套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但弊端也十分明显。一方面,如果我国物流产业采用美国EPC的识别体系和技术规范后,一定会采用美国的服务器等相关设施,我国与美国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不可避免,那么我国企业的商品信息,包括产品产量、进货及销货渠道、生产成本等对美国EPC Global而言已无密可保。另一方面,一旦采用EPC标准,物流业所有电子标签数百亿美元产业最核心、最关键部分(指编码规则、传输协议、中央数据库等)的游戏规则,只能跟随EPC全球中心来制定,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也只能依附于EPC系统。 2005年,谢建平所领导的工作小组提交了《DPC与商联网白皮书》,在我国原有NPC编码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中国RFID标准方案。DPC由D-NPC与D-EPC两部分组成。D-NPC解决的就是以前NPC所遗留下来的历史编码问题,还实现了一维条码、二维上网。“一维条码二维条码上网解决了条码与RFID的过渡问题,当RFID因为信号干扰而无法工作的时候,条码就能顶上来,发挥RFID的作用,RFID与条码的配合就能实现RFID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转。而EPC标准中,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是不能实现上网的。”谢建平说。
“EPC的物联网概念是不与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相连的,而在我国,物联网与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都有着密切联系,EPC显然不合中国国情。”D-EPC解决的问题就是实现物联网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相联,构成“商联网”,同时与EPC并行,能兼容EPC。“就像我们打长途电话要加区号一样,在编码前加上区号,D-EPC很容易就能与全球兼容。”
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在RFID研究方面才刚刚起步,要制定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标准体系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完成。据了解国外已经申请了6000多项与RFID相关的专利,而国内与RFID相关的专利还寥寥无几;市场能否允许中国再花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研究RFID相关技术?
国家标准化管理局和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是“主和派”的代表,主张采用参照或引用某种国际标准并作相应的本地化修改的方式来制定中国的国家标准;不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局更倾向于以EPC为“芯”,而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则更青睐ISO。王立建说,在充分照顾我国国情和利用我国优势的战略考虑下,采用参照或引用ISO等国际标准并作相应的本地化修改的方式来制定中国的国家标准,以避免引起知识产权争议,掌握国家在电子标签领域发展的主动权;同时更多地参照日本独立自主、充分发挥本国优势的做法,利用中国是制度业大国、手机和有线电线网络优势,促进供应链效率、增强制造业竞争力的同时,推动开发电子标签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的应用,发展中国式的泛在网络服务。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ANCC)是EPCglobal在中国的代表,负责中国境内EPC的注册、管理和业务推广。2003年12月23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科技部在北京正式确认了“物联网”、EPC等概念,将EPC技术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并决定有关EPC标准由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委员会统筹组织和协调,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土化EPC应用标准。
“EPCglobal中国的主要职责是负责EPC产品电子代码的注册管理,修订EPC相关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建立我国EPC标准体系。”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常务副主任、EPCglobal ChinaCEO张成海说。据了解,目前EPCglobal China已完成了EPC标准体系研究,完成EPC系统术语标准、EPC代码结构标准的草稿等。
相对于“主战派”和“主和派”,“收购派”的方法则简单得多,北京实华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强提出了中国RFID标准的一条非常规发展道路——海外收购。曾强把五大RFID标准组织划分为“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以EPCglobal为头号超级大国的跨国公司;第二世界AIM、ISO、UID则以发达国家日本、欧美为主;“第三世界”IP-X以非洲、大洋洲、亚洲第三世界为主。“中国应该鼓励企业以收购或合营的方式完成对IP-X标准的知识产权国产化,而无须再花十年耗资百亿元在知识产权与标准方面从零做起。”曾强说。
此外,科技部和信息产业部也在积极参与RFID标准的研究、制定。据了解,科技部正在组织相关专家制定《RFID技术白皮书》,用于从宏观上指导我国RFID技术研发路线和产业化推进方向,目前已完成初稿,即将提交相关部门讨论;同时,科技部在“863计划”中安排资金对RFID进行专项研究。为了推进建立中国的RFID标准体系,近日信息产业部组建了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射频识别与电子标签应用分会,目前正在向民政部申请等级注册;同时,还在筹建“射频标识(RFID)技术标准工作组”,凡关心射频标识(RFID)标准化工作的国内产、学、研、用企事业单位等,均可申请成为工作组成员。据悉,实华开公司已经参与筹备“射频标识(RFID)技术标准工作组”的工作,但没有透露实华开将在“射频标识(RFID)技术标准工作组”中承担什么角色。
小评论
标准之痛
标准是技术的核心制高点,可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诸多残酷的现实,从VCD、DVD到EVD,再从数字电视到3G,被“外强”的标准“勒脖子”成了中国人的“心痛”,而围绕中国标准的幕后争夺更令人“心碎”。RFID在中国应用尚未热,标准之争却已狼烟四起,国外标准觊觎已久,国内派系也争得不亦乐乎。
尽管EPC global China反复强调要建立符合中国自己的标准,却无法忽视专利壁垒。“目前围绕着EPC标准国际上已经有6000多项专利,尽管标准不收费,但是这6000多项专利是要收钱的,要想完全规避这些专利而在此标准下形成我国自有的专利还是不太现实。”交通部科学研究所交通物流研究中心主任魏凤说。
DPC有着完完全全的“中国芯”,看似“天衣无缝”,可是,白皮书终究还是纸上谈兵,还需经过实际应用的检验。现在,DPC已经开始在上海设立一些试点,不过,在国内应用未热的情况下就要求DPC有一套适合中国应用的标准,听起来似乎有些滑稽。此外,DPC是在NPC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NPC在早期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就受到过诸多置疑。在一个脆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RFID标准可行吗?
收购派的大胆设想多少表明了中国企业的成熟,然而方法是否可行仍值得商榷,至少目前没有先例。
在建立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标准不同方法的背后,往往有着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这里面既有行政条块分隔的利益之争,也有企业利益之争,因为几乎在每个派系的背后都能或明或暗的看到国内企业的影子,而这些国内企业又常常和国外利益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这三种RFID标准方案并不是水火不相容,只是大家有些难以启齿的隐忧。“RFID标准的艰难不在于技术,难就难在各部门间的协调。”某位RFID专家曾有这样抱怨。然而,时间经不起等待,国际标准巨头已经蓄势待发,国内如何能同仇敌忾,如何能树立起一套既融入全球一体化又保持自己的话语权的标准才是当务之急,中国曾有的标准之痛不能再来一次了。
插文一 建立RFID中国标准的三大难题
首先,RFID的使用频率还没有完全开放。当前国际上在UHF频段的RFID技术主要使用430MHz左右,和860-960MHz两段频率,但在我国430MHz频段属于专用频段,现阶段开放此频段的RFID业务的条件不成熟。860-960MHz频段的主要业务为固定和移动,次要业务为无线电定位。“老实说,中国在这个频段上已经没有空闲的频率直接规划给RFID使用。因此,我们在考虑这一频段的RFID频率规划时,必须慎重考虑RFID业务与现有的无线电业务频率的供应问题。” 国家无线电管理局频率规划处处长李健说。
其次是RFID产业发展的滞后。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及封装设备制造、读写设备开发、数据管理软件设计……一个个生产环节构成了一条完整的RFID产业链。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是研发制造RFID芯片的企业。目前,已有基于13.56MHz频段的芯片,而国际上应用最广的UHF芯片则还在研制之中,这种研发是基于ISO标准的。目前,国内基本具有RFID天线的设计和研发能力,但还不具备应用于金属材料、液体环境上的可靠性RFID标签天线设计能力;HF频段的标签封装技术和生产已经成熟,但还不能进行UHF频段的标签封装,封装设备还依靠进口;基本具有HF频段读写器设计和集成制造能力但还没有UHF频段以上读写器设计和制造能力。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核心技术的缺失成了制定中国RFID标准难以逾越的高墙,而RFID中国标准的缺位又反过来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亚太博大是专门生产RFID读卡器的。由于中国UHF频段还未开放,公司只能生产13.56MHz频段的读卡器。“没有RFID中国标准不仅影响到用户应用RFID,而且影响到了企业的研发。”亚太博大总裁柳翔说。
再次是应用的落后。在采访中大多数用户都采取了沉默的态度:“我们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效果怎么样都不好说。另外,国家标准还没下来,现在多说也不太方便。” 在标准还未出台的情况下,华虹会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基于不同标准的芯片吗?“这有什么办法?”闵昊无可奈何的说:“芯片厂商只能跟着用户走,用户有什么需求我们只能满足。”目前,华虹大部分芯片是基于ISO/IEC18000标准的,可是闵昊说华虹不会只研制基于一种标准的芯片,也毫不隐讳这种标准不确立情况下为公司带来的巨大研制成本压力。
·RFID标准之战酣然开战几时能休?2005-7-4 14:59:41 |
·RFID前景看好 标准、应用、成本是制约2005-6-23 21:01:58 |
·EPC、RFID中国标准化的发展和未来2005-6-22 17:58:33 |
·第二代RFID芯片纷纷面市,中国尚未确定自主标准2005-6-20 16:50:26 |
·上海借电子标签编织“标准物流链”2005-6-20 12:37:39 |
·瞄准中国市场 五大标准组织首脑云集北京2005-6-17 11:59:42 |
·EPC的Gen2标准提案顺利通过ISO第一轮投票2005-6-17 8:1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