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有“心”无“魂”:中国芯片业的致命伤
作者:中国经营报 初蒙
时间:2007-03-04 11:42:19
有“心”无“魂”:中国芯片业的致命伤
关键词: 相关行业

近日,市场盛传国家将于本月出台扶持集成电路(IC)行业的新政策。

  据最新消息,新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可能是芯片设计企业。但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芯片产业链最短的那块“板”还不是芯片设计,而是使芯片能够物尽其用的嵌入式系统集成方案设计。

  “现在我们谈生意,假如针对芯片本身的设计和生产谈10分钟的话,对于芯片生产出来后如何应用的方案,即软、硬件系统集成的设计方案至少要谈30分钟。”一位IT企业的老板如是说:“我感觉目前国内芯片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不在芯片本身,也不在制造环节,似乎是在更宏观的产业链上缺失了使软、硬件协同的这一环。”

    产业链环节的缺失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2004年的销售额达到545.3亿元,比2003年大幅增长55.2%,成为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是,国内集成电路业所能够满足的国内市场需求还不足20%。2004年,中国市场已经占到全球半导体市场的20.1%,而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只有3.7%。这意味着中国本土芯片产业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说明中国在芯片业的市场地位与生产能力、水平很不相称,如何弥补这之间的差距,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

  “国内芯片产业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只有‘心’,而没有‘灵魂’。”深圳市泰嘉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执行总监朱明程教授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所谓的‘心’就是芯片设计,而‘魂’指的是与芯片配套的软件。任何产品光有一个芯片是没有用的,需要有一个成熟的应用方案来支持。而成熟的方案必需有软、硬件协同的系统架构。而其中软件在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更大,所需要的技术更复杂,人力、物力、时间的投入是硬件的好几倍。”

  软件配套不足正是国内芯片产业难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症结之一。这与国内芯片业起步晚、起点低的背景不无关系,但随着产业的迅速成长和市场需求的升级,产业分工和专业化与之不相匹配的矛盾也就日益突现了。

  国内芯片产业链尚不成熟,知识产权机制也不够完善,导致一些企业对下游厂商不信任,自己包揽从制作到生产产品、开发软件系统的全部工作。结果是产品上市周期延长,生产出来的产品少人问津,自己把路堵死了。“现在国内企业设计的自主芯片在与国外成熟产品竞争时,常面临这样几个问题:你的芯片是不是过了关?是否有成熟的软件支持?价格如何?今后的产品线是否能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升级?”芯片领域的权威专家、ARM公司的中国区总裁谭军博士对记者表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软件的问题。以手机为例,手机外壳、充电器、液晶屏等硬件的技术更新已经没有什么花样了,芯片和软件才是关键。”

  “但软件研发是最费钱的,更何况业内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软件的重要性,一味只片面强调设计或制造等单项环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如是说,“有些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然而没有做高层研发的资本也无可奈何。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企业想让他们转变观念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因此,国内芯片业若想补上这一课需要一个过程。即将出台的新政策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如果新政策能规范业内的设计企业,校正他们的旧观念,给予芯片配套的系统软件环节以资金和政策方面的大力扶持,那将是中国芯片产业的福音。”

    先立“靶子”还是先“射箭”

  如果有人先射箭而后以箭的落点为中心画靶子,一定会遭到周围人的嘲笑。但在国内芯片业中,先设计新型的芯片再做应用推广,再去找市场的做法已经沿用了很多年,这就是阻碍我国芯片业发展壮大的另一个致命因素。

  “芯片必须上规模才能有效益,而要上规模就要有足够的市场需求量。因此,芯片设计一定要以应用为先导,必须有成熟的软件系统支撑,光靠设计人员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朱明程反复强调说:“芯片设计企业应该与华为、中兴、TCL等这些系统厂商联合起来,因为他们最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应用方向。现在的产品厂商没有人愿意用,也没有人敢用没有经过市场实践检验的芯片。”

  谭军不仅十分赞同上述观点,他还补充道:“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活跃的市场,这意味着国内市场本身就有很多潜在的应用需求等待人们去挖掘,而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谁掌握了市场谁就有发言权。”

  记者获悉,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有不少技术企业在“挖掘”谭军提到的那些中国独有的应用商机。例如,大连市的公共汽车都是使用智能卡无人售票机的;还有大连为了节约能源,在每一个街灯的灯座旁都安置了一个小盒子,能够动态控制灯的开关,这都是大连本地的技术公司做的。“令人欣喜的是这些中国独一无二的技术和产品,并非完全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在大连、攀枝花、郑州这样的地方城市也有许多创新的应用”,谭军表示,“这就是以应用为导向的巨大市场潜力,也是国内芯片产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国内公司不仅要选择先进的芯片,更要注重选择一条成熟的包括软、硬件方案商在内的产业链,这样才能尽快在先进芯片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应用系统方案和产品。”

·国外企业对医疗RFID芯片的专利经营2005-8-11 23:38:46
·美I-94A护照植入RFID芯片 加强旅客安全2005-8-10 10:07:18
·挑战μ芯片!新加坡推出内置天线的超小型无线标签(图)2005-8-6 8:27:46
·RFID芯片的生命周期和使用次数2005-7-29 8:08:03

上一篇:专访SAP投资公司杰弗里·诺兰先生 下一篇:Savi发布RFID便捷式实施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