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006年获得P-MARK认证的企业数量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积极推进IT立国战略,在信息产业领域,先后颁布了三项重大的国家战略——e-Japan战略、e-Japan战略Ⅱ和u-Japan战略。这三个战略紧密围绕日本信息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方针和重点,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的战略体系:e-Japan战略以宽带化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e-Japan战略Ⅱ以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主旨,利用实施e-Japan战略所创造的信息基础设施,重点推进IT技术在医疗、食品、生活、中小企业金融、教育、就业和行政等7个重点领域的应用;u-Japan战略前瞻性地抓住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力图通过实现“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在更深的程度上和更广的范围内拓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日本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的楷模。这三大战略,显现出日本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的新的信息产业发展思路。日本希望通过将最先进的IT技术应用于经济社会生活,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IT应用环境。这一重大战略转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借鉴。
e-japan:提升基础建设
2000年,日本政府首先提出了《IT基本法》,作为日本所有IT政策的基础,其后由隶属于日本首相官邸的IT战略本部提出了e-Japan战略,希望能提升日本ICT领域整体的基础建设。e-Japan战略的目标是希望能于2005年在全日本建成有3000万家庭宽带上网及1000万家庭超宽带(30Mbps~100Mbps)上网的环境。此项目标在2003年提前实现,但宽带的实际使用却不尽如人意,DSL、Cablemodem和FTTH的实际使用量分别只占到设施能力的30%、11%和5%左右。两年来贯彻 “e-Japan战略”的主要成绩是:互联网用户大幅度增加,实现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使3000万用户同时高速上网,其中1000万用户可同时超高速上网的目标;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府的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ADSL用户已达到700万户,月租金也是世界上最低廉的。
鉴于e-Japan战略的第一期目标——IT基本建设已经完成,从2003年开始,e-Japan战略的实施重点就转向了第二期目标,即从基本建设转向了积极改革日本的社会及经济体系。
u-japan:构建安全网络通道
2004年3月,日本总务省召开了“实现泛在网络社会政策”恳谈会,并于同年5月向日本经济财政咨询会议正式提出了u-Japan构想。在这一构想中,到2010年,日本将建成一个“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品、任何人”都可以上网的环境。日本总务省希望通过u-Japan计划的推动,带动日本经济的发展,其影响范围包括了家电(指IA家电)市场、Ubiquitous网络相关市场、制造业、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等多项产业。
日本总务省预计u-Japan在2010年可以为UbiquitOUS网络相关市场创造高达87.6万亿日元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带动其他市场高达120.5万亿日元的收入。此外预计截到2010年为止,整个u-Japan计划可以为日本带来449万亿日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及间接的611万亿日元效益。
u-Japan政策核心为:①基础建设方面,2010年让国民 100%能使用高速或超高速网络;②ICT高效活用方面,2010年让80%的国民能利用ICT解决需要的课题;③ICT利用环境方面,2010年让80%的国民体验到ICT有安全感。
《平成17年度ICT政策大纲》分为四大目标,各项目标与其具体措施分别如下:
1.实现随时随地都可以舒适地利用网络的社会。为实现上述目标,有两项重点工作要完成,分别为“实现全民可以舒适利用的网络社会”及“国际合作”。前者主要的具体措施包括Ubiquitous网络结构的研究开发,推动IA(智能型家电)网络化,及强化IP基础建设,推动区域政府电子化,推动冲绳成为国际信息特区,推动频谱开放政策,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等。后者的具体措施包括推动亚洲宽带计划,建设亚洲宽带平台等。
2.实现可以持续创造新商业及服务的社会。此项目标下也有两项重点工作,包括“新商业及服务的开发”及“提供高质量的电子化政府服务”。“新商业及服务的开发”的具体措施包括提出综合性标准化政策,进行特定无线设备市场的调查,开发新一代区域信息平台,推动独创性的研究开发等。
3.实现任何人都可以安心且安全生活的社会。主要的重点工作有两项,一是“确保ICT服务的安全性”,二是“通过ICT服务确保社会的安全”。在“确保ICT服务的安全性”方面,主要的措施有进行个人数据的保护及民众信息安全的教育、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等。而在“通过ICT服务确保社会的安全”方面,分别在医疗、食品、区域安全方面提出了多项措施,主要的措施包括了RFlD(射频识别)及电子标签技术的研发和感应器技术的研发,推动远距医疗、消防防灾信息通信的网络化,开发共享的防灾信息系统等。
4. 实现充满活力的社会。在此目标下设立了两项重点工作,包括“建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网络的环境”及“促进知识/信息的创造及共享”。前者主要的推动措施包括支持老年人口及残疾人使用ICT技术,推动公务人员成为远程劳动工作者、研发网络人机接口,推动易于使用的使用者界面、代理人技术的开发及实证、ICT人才培育,建构无所不在的学习环境,ICT及信息通信安全人才训练费用的补助等。后者主要的推动措施有数字内容及流通支持技术的开发、网络信息的档案化等。
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隐私权保护以及安全性成为重要课题。如何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的知晓权利、保证个人资料不被非法利用已成为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日本从2005年4月开始实施“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定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方针,明确了国家及地方公共团体的责任义务,同时规定使用个人信息的企事业应遵守的义务。
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全面实施之前,1998年日本实施了一项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企业认定制度:对相关企业的活动给予保护隐私标记使用的认可,公司所拥有的所有关于个人的信息均被列为使用对象。获得保证隐私标记认证的企业数,已经从1998年的55家,发展到今年8月的4989家。
背景资料: 洞悉日本信息产业五大机会
软件工程技术
近年日本软件开发技术日益多样化,提高了系统开发项目的成功率以及软件品质,不再基于经验或者技巧,而是有意识地将基于定量数据的工程学手法导入到开发当中。软件工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日本JISA协会的调查,目前在估价方面,很多的企业依然采用经验手法,真正采取功能点分析的工程学方法的企业还是少数。把有关软件开发定量数据的收集以及工程学手法的确立作为目标,已经成为日本的国家产业政策之一。日本建立了软件工程技术中心,以强化日本企业的软件开发力。在文部科学省的EASE(Empirical Approach to Software Engineering)这个项目中,还开发了EMP项目监控工具,并且达到了开源化。
在欧洲国际安全规格IEC61508中,“形式的手法(Formal Method)”在软件设计中得到推荐,主要用于嵌入式系统设计。
嵌入式软件
嵌入式软件已经成为数字化产品的核心。嵌入式软件大量应用于家用市场、工业市场、商业市场、通讯市场和国防市场。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革新、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芯片功能更加强大,硬件平台的处理能力不断增强,硬件成本不断下降,产品体积越来越小,同时嵌入式软件的可靠性、实时性、可维护性进一步提高。嵌入式软件已成为产品的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增值的关键性、带动性技术。
日本的嵌入式软件产业很发达,在汽车、手机、信息家电等这些信息现代化的电子机械产品当中,嵌入式的控制系统是决定产品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日本嵌入式系统的关联产业达到59万亿日元的规模,占日本总体GDP496兆日元的11.9%。据估计,在日本嵌入式软件技术人员的从业人数大约有193000人左右。另外嵌入式软件的开发费用大约是2万亿7300万日元,占嵌入式整体系统整个开发费用的40%左右。随着对嵌入式软件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嵌入式软件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从现状来看,人才是供不应求的,现在大约有94000多技术人员的缺口,所以嵌入式软件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2005年5月,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发表了嵌入式开发技能标准(ETSS),制定了基础、开发、管理3个范畴的技能基准,制定了9个职业12个专业领域的职历基准以及对应于各领域的培训指南图,明确了嵌入式软件人才应有的技能。
IT外包
根据IDC Japan公司的调查资料显示, 2005年日本国内IT外包市场规模比2004年增长7%,达到1.7863万亿日元的规模,到2010年将达到2.4092万亿日元的规模。IT外包的最新动向就是以新建商业计划或事业战略的制定作为对象的BTO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Outsourcing)成为外包服务的新的形态。作为外包的形态,还有Internet网数据中心服务以及应用软件的网络提供服务等。除此之外,由于确保信息安全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对非法访问等进行监控服务等的应用外包市场也在逐渐形成。
离岸开发
根据JISA的调查显示,87%的企业都是以削减开发成本为目的的。当然日本技术人员的缺乏、中国企业的承接能力的提高,也是离岸开发业务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在不断扩大的离岸开发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不少拖延交货期以及成本费用高等问题。即便是非常擅长两国语言沟通的软件工程师也很难将一些微妙的意思传达给文化背景不同的外国人。因此在离岸开发当中,要求接包方能根据UML等国际标准进行记载,具有包括沟通技巧在内的较高的项目管理能力。
2005年日本的发包对象国中,中国承接的业务量最多,占71.5%,接下来是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
RFID
RFID在日本国内作为一种能够确保食品安全的跟踪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时它还可以应用在家电、服饰、书籍等众多的行业里,今后几年对RFID的需求还有爆发式的增长。根据日本总务省的估算,到2010年,RFID产业将达到31万亿日元。当前RFID在日本要想得到普及的最大瓶颈是价格和通信的标准化。现在应用RFID技术的标签的价格是10日元到100日元左右。今后应该关注的问题的焦点是如何保护隐私权,如何防止侵害隐私这些安全性问题。
背景资料:2005年日本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概况
(一)日本2001~2005年信息服务产业保持稳步增长
2005年日本信息服务产业销售额为14.5万亿日元,约合1222.7亿美元(按2006年10月18日的汇率折算),同比增长0.2%。
(二)2001~2005年日本软件人才状况
虽然日本的信息服务产业销售额从2001年起保持连续增长,但软件人才总额并没有保持相应增长,一直稳定在57万左右。从总体上看日本的软件人才呈供不应求的特点。以嵌入式软件开发为例,目前数码家电等嵌入式软件的需求不断在扩大,从事嵌入式软件的技术者约19.3万人,软件的开发费用约2.73万亿日元,目前存在9.4万名技术人员的缺口。
(三)2005年日本信息服务产业构成概况
软件服务在日本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2005年仅承接软件开发这一项的销售额就占了当年产业总额的46.3%,再加上信息处理服务、承接系统等管理运营服务、数据库服务等其它类型的服务,软件服务的比例达到了80%以上,而软件产品的销售额仅占销售总额的9.4%,这是日本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一大特点。
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金融与保险业、政府机关是行业销售额最大的三个行业,这三个行业的销售额占到产业总额的50%左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信息服务产业的“同行业之间的交易额”占了整体13.3%,这充分反映了日本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有助于整个产业的良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