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标签看上去很不起眼,只有门铃大小,但它却是集装箱的“身份证”和“安全锁”,所有关于集装箱和所装货物的信息都存储在芯片里,而且自动记录箱门开关的信息。上午,载着集装箱的大卡车进入龙吴码头道口、堆场、直至集装箱装上船,电子标签一路准确无误地“报告”集装箱行踪,途中集装箱开了几次门,什么时候,开的电脑上一看“煞煞清爽”。课题组负责人包起帆看着苦思冥想钻研了4年多的课题今天终于有了结果,开心地笑了。
集装箱码头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制约当今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瓶颈”。由于集装箱自身不载有信息,在运输过程中,对集装箱的流向和识别目前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人工操作状态。为了提高集装箱运输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4年前包起帆就瞄准集装箱自动识别技术这一国际前沿课题。课题2004年被列入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老包开始带领年轻的团队刻苦钻研。经过1年多的攻关,设想终于转化为现实,工业性试验阶段,已有近4000个电子标签集装箱在上海和烟台港之间顺利运转。
这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研究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前几天,专门研发电子标签的美国同行SAVI公司到上海港务集团技术交流时,发现中国集装箱航线上已成功应用电子标签,感到非常惊讶。令他们惊讶的还有,中国同行发明的电子标签所有技术和产品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新发明有了结果,老包非常高兴,但这位全国劳模没有停下来歇口气的意思———他已经有了新的奋斗目标: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集装箱电子标签标准,他起草了行业和国家标准草案,准备向国际集装箱标准化委员会推荐,争取让中国在国际集装箱运输中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他说,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上海港惟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