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领先的RFID国立研究机构,中科院自动化所一直致力于推动RFID技术大规模应用,并通过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RFID典型应用案例,如服装、家电、邮政、食品安全追溯等。但是,由于目前国内RFID产业链还缺少两个关键环节,即标准和公共支撑平台,使得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还存在难度。
关于标准,目前有多个不同的标准化组织都在积极开展工作,最终所有的标准都会在ISO的框架下制定。值得我们关注的标准包括ISO/IEC JTC1 SC31工作组、EPCglobal、IP-X和IEEE 1451等。
Ø ISO/IEC JTC1 SC31
- 空中接口通讯协议标准 ISO/IEC 18000系列标准,包括标签和读写器间的信号形式、多标签碰撞协议、命令格式,为所有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通讯命令提供了全面的定义。
- 数据内容标准 ISO/IEC 15961、15962与15963标准规定了信息交换过程中的数据协议,它们独立于ISO 18000系列空中接口通讯协议。
- 性能测试和一致性测试标准ISO/IEC 18046和18047规定了RFID系统各部分之间必须满足的一致性要求,从而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的互通性和互操作性。
- 实时定位系统 ISO/IEC 24730是应用于单品管理中大范围或小范围定位的空中接口标准,定义了多个空中接口协议和一个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 应用需求概要 ISO/IEC TR 18001对RFID应用范围和存储容量进行了标准化,使RFID系统在应用的噪声、干扰以及物理环境的变化中具有冗余性和可靠性。
Ø EPCglobal提出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体系架构由EPC编码、EPC标签及读写器、EPC中间件、ONS服务器和EPCIS信息服务器等部分构成。EPCglobal一直致力于将EPC Class 1 Gen 2相关标准并入ISO 18000
Ø IP-X技术标准包括频段、标签设计、IP-X通讯协议等内容,由IPico公司在全球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与其它标准相比,IP-X标准的不同之处主要在频段和标签设计方面。标签设计采用“TTF”(Tag-Talk-First,标签主动讲话)模式,可以简化设计,降低成本。相信IP-X技术也会随着人们对它的认知而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Ø IEEE 1451是1994年由IEEE和NIST发起,希望用标准通信接口解决传统传感器集成的问题的对象模型和数字接口标准,提供基于射频的无线传感网络。有关建议将会对现有的ISO/IEC 18000系列RFID标准,以及ISO/IEC 15961、ISO/IEC 15862读写器数据编码内容和接口协议进行扩展。从RFID技术中长期的发展来看,有必要保持对IEEE 1451相关标准的密切关注。
信息网络架构的基础设施服务又被成为公共服务体系(
最后还需要指出一点,RFID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物流供应链管理中的单品识别。用发展的眼光来看,RFID最终还是会以一种短距离通讯技术的角色出现在其它领域,如无线传感、智能交通、移动通讯等。与新兴技术的融合是RFID技术长远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RFID技术还有很大的市场没有开拓。借用广告中的一句话:“成功?我才刚上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