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从桥梁、高速公路和公共交通的自动收费,到办公室和工厂的身份识别,都可以发现RFID的身影。特别是在物流、货物收发、仓储以及制造行业供应链管理等领域,RFID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刚结束不久的德国汉诺威举行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及信息技术(CeBIT)大会上,一个只有蚂蚁头大小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芯片,成为了CeBIT的最大亮点。与此同时,在整个6号展厅,围绕着RFID技术形成了一个主题——无处不存在的RFID。
殊不知,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上,门票都将首次应用RFID技术,以杜绝倒票和其他不安全因素。
同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沃尔玛行驶在世界各地的运货车上,在辉瑞公司“伟哥”的包装上,图书馆的图书里,马拉松选手的鞋带上,甚至在宠物的项圈上……人类生活的很多“角落”,RFID技术正在慢慢改变着物品识别的方式。
根据IDTechEx预测,2006年全球RFID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7.1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将在2016年攀升至262.3亿美元。随着各个领域不同应用的进一步深入,RFID市场将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RFID为何有如此之大的市场发展前景?RFID的魅力何在?
RFID为“二战”而战
RFID技术最早的应用是在军事领域。话还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能够在黑暗中辨别敌我双方飞机,盟军就把RFID技术应用在了战斗机上。
进入20世纪80年代,这项技术更为深入地应用在了军事管理方面。比如,美国海军通过使用RFID技术,提高海军在海上和陆地的供应链、物流、维护、原材料管理、仓库管理。
在一般人眼里,更多的企业把RFID只是看作是条形码技术的补充。
其实,在许多情况下,比如在仓库管理中跟踪货盘、纸盒与货箱时,它们能够同时使用。但是,RFID技术克服了条形码技术的某些缺陷,比如利用RFID技术,读取器与贴有RFID标签的目标之间,无须直视线。
目前,与RFID有关的产品包括标签、读卡器、天线以及网络结构,再加上标签打印机和其它一些应用系统。
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从桥梁、高速公路和公共交通的自动收费,到办公室和工厂的身份识别,都可以发现RFID的身影。特别是在物流、货物收发、仓储以及制造行业供应链管理等领域,RFID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过去的几年中,对RFID技术最主要的推动力量,还是来自政府和一些大型企业,著名的半导体产品供应商飞利浦半导体公司,就用RFID“智能标签”技术和R2844-Z RFID打印机,来提高飞利浦公司在台湾制造厂方面的供应链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沃尔玛的供应商Beaver Street在包装箱快速封装流水线上, RFID标签打印系统正在被广泛应用。
先弄清楚RFID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简单地解释,RFID技术即是射频识别以无线方式发送数据,在读取器与被识别目标之间,无需直线视线,并且是一种可读写技术。因此,RFID可以在跟踪周期内,更新或改变标签内经过编码的数据。
射频识别条由集成电路(IC)和连接天线组成,天线通常为一组线圈。存储在集成电路里的数据,可以通过天线来发送。签条可以比米粒还小,或者像砖块一样大。射频识别条可以是被动式(无电池)或主动式(由电池实现自我供电)。
数据发送速度和范围,将根据使用的频率、天线尺寸、功率输出和干扰而不同。签条可以是只读式、读写式或者综合式。其中,某些数据可以永久储存(比如序列号),同时有剩余存储空间,用于随后的编码和更新。
信息通过无线电波发送至射频识别条,或者从该签条上读取。在被动式系统中,即是最通用的系统,射频识别读取器(或者问答器)发送能量场来“催醒”签条,并提供发送或编制数据的能量。
在主动式系统中,电池通常用于提高签条的有效操作范围。主动式签条还可以定期发送信号,如同灯塔信号一样,每当读取器进入其范围时,即发送记录的数据信号。保障数据安全与完整性的加密演算法,在签条和读取器之间传递,可以保护发送内容。
读取器可以集成到手持计算机内,通过电缆进行连接,或者安置和定位在策略地点,比如设施入口或者装配线上。读取器包含一个用于收发信号的天线以及用于解码的处理器。收集的数据会通过常用界面传递(连接电缆或者通过无线局域网)给主机计算机系统。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点,射频识别技术的种类非常广泛;某种应用的性能与存储特性,将决定应当采取的正确技术。
一些普通类型的射频识别条以及它们的性能特性,可以有低频、高频和超高频之分(见下表)。
有这么一个特征需要认识到,除金属之外,射频识别条可以穿过包装、运输箱以及多数材料读取。这样来看,啤酒桶、汽缸和其它金属物品,通常都可以用射频识别条来鉴别。这些签条,经过改造和定位之后,可以减小干扰。
与条形码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许多射频识别条可以同时读取。
RFID加速“货运动”
从全球范围来看,物流领域应用RFID技术的趋势最为显著。
物流领域对RFID最广泛的应用,主要是体现在货箱和货盘上部署RFID标签,以此实现货物装卸过程中,及时读取货盘内全部数据,提高效率,减少人为出错的目的。
此外,在货品上粘贴RFID标签,可以让货品自动完成线路安排,确定向中转货场或者向生产线直接发送。RFID技术的快速读取能力,可以使货运箱及其内部所有个别物品的识别工序即刻完成。
在货运方面,RFID技术可以帮助包装者快速找到并集合订单所需的全部物品。而在仓储管理方面,RFID技术可以改善仓库的物件提取。工人用RFID读取器扫描货架和货箱,可以自动检测所要寻找物品的存储位置,并检测到存储位置错误的物品,让物品“自己报告”自己的位置,而不需要人为介入查找。
RFID“管理”制造环节
除了在供应链管理中,RFID技术发挥得如鱼得水外,在制造环节中,RFID技术也可为企业带来更加智能的管理手段。
许多汽车制造商在底盘上粘贴RFID标签,跟踪它们通过喷涂站。在个人电脑的制造当中,产品序列号以及批号识别数据,可以安全地编制在只读存储器中,提供终身的跟踪与产品认证。
有些制造商利用这种功能,来验证退货和产品保证维修部件的资格,并检测伪造产品。维修历史可以存储在签条上,并在进行维护时更新。
凭RFID标签收费
当RFID技术在制造企业应用不断深入时,在其他领域,RFID技术也在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疆域。比如在支付领域,许多收费高速公路和桥梁,都利用射频识别技术让司机支付通行费,而无需在收费站停车。
在车辆穿过已安装收费天线的车道时,读取器可以在车辆行驶时速达80公里时,读取附加在车辆上的应答器。司机可以每月收到账单,或者从预付费的储值应答器中扣除收费。
相似的技术,可在公交行业用于从乘客预付费的卡中,收取汽车和火车费。
ExxonMobil公司的Speedpass计划,为司机节省了大量原来浪费在油泵旁边的时间。参加这个计划的客户,可以选择使用别在钥匙链上或者贴在汽车窗户上的RFID签条,当标签进入加油泵读取器工作范围时,它会启动油泵,并自动向司机注册的信用卡账户内,收取汽油购买费用,在维持账号机密性的同时,为司机提供了更快速的服务。
麦当劳快餐店现在也在提供相似的服务,以加快柜台和免下车窗口的交易。目前应用在这一领域的RFID市场正在迅速成长当中。
给人贴上“RFID”
个人身份识别可以说是RFID技术最简单的应用。比如公司雇员身份识别,通过将RFID应答器嵌入雇员的个人身份证签条内,就可以提供保安大楼的免持进入,以及防改造形式的身份识别,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许可进入。
而当出现灾害或在恐怖事件的救援工作中,RFID技术的身份识别功能,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目前,被广泛用于医院病人以及事件人标识的条码腕带,也可以有效地用于标识成千上万的受害者。
在救援工作中,利用专业数码打印机和耗材,组织和机构可以快速完成求援人员和志愿者的授权和部署,同时完成对被疏散人员和关键设备的跟踪。
救灾机构可以在现场编码和打印带有文字、条码、照片,甚至RFID芯片的标识卡、腕带、标签,从而可以更快速、高效地帮助识别和找到失散的家人,加快食品、水、药品以及其它求援物质的运输和分发。
照片证卡打印机,可以制作标记志愿者和其它教授人员的ID证卡。同时,供应链应用中的条码应用,对于加快紧急救助物质和设备的分发,也是不可缺少的。
应用故事
“即拍即发”服务
在这里,有一个“Sony如何为客户提供‘即拍即发’服务”的小故事。
位于荷兰蒂尔堡 (Tilburg)的 Sony Logistics Europe B.V. (SLE)是Sony的欧洲分销中心。
在这个中心,存放着Sony Electronics的所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往往是通过公路运输、海运和空运,由Sony Electronics在欧洲、日本和亚洲的工厂运抵于此。SLE有约8万平方米的仓储区,可以直接向遍及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经销商和当地的Sony仓库进行配送。
为了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减小风险,以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消费电子市场中占有竞争优势,Sony在 2005年1月部署了RFID/EPCTM UHF 868系统,希望通过应用RFID技术,为客户提供“即拍即发(slap-and-ship)”服务。
这个项目在位于蒂尔堡的分销中心和位于科隆的Birkart Logistics 之间进行。作为第三方物流的提供商Birkart,负责Sony德国境内所有发货业务。目前,通过使用Zebra RM4plus 标签打印机,SLE的操作人员每天可以对10~20个货盘的包装箱粘贴RFID标签。
在SLE和Birkart货栈门口处, RFID系统可以读取这些标签。SAP的Business Warehouse 报告每日对读取结果进行分析。
这一系统的应用,明显地提高了SLE的发货效率,可以让SLE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出货策略,从而提高了Sony在欧洲市场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