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的RFID规范草案预计会在今年秋季出台,而规范的最终确定版,也极有希望能够在2007年得以实现。早期迹象显示,中国的RFID规范将非常接近于国际标准,并不会成为强制执行规范,而且使用费用可能较EPCglobal系统更为便宜。
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贸易会由亚洲经转,而中国又是亚洲的中心,这就使得中国成为RFID应用的一个关键地。虽然RFID行业一度出现标准四分五裂的情况,但现在众多国家以及公司开始凝聚在ISO/IEC组织周围以寻求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而这样做也将易化RFID在整个供应链中的部署。刺激RFID发展的还有沃尔玛、麦德龙、德斯高等公司,这些零售商巨头要求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以提高效率。
不久前,ISO核准了EPC Gen 2 Class 1 UHF标准,使其成为ISO针对860-960MHz ISM频带设备的18000-6 RFID空中接口标准的修正版。中国通常都会支持ISO标准,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会终止自有标准的研究。
中国或许仍然更愿意采用带有一些中国特色的RFID标准。例如,针对近场通信(NFC)应用,空中接口将采用ISO的13.56MHz频率,而且中国有可能清出860-960MHz之间的某些频段用于物流应用,飞利浦半导体大中华区汽车电子与智能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张焕麟说。
中国一直在努力开发自己的编码系统,即全国产品与服务统一代码(NPC),它将同EPCglobal的电子产品代码(EPC)展开竞争。中国还将建立并维护自己包含产品、制造商和运输方式等信息的数据库,而不是订购EPCglobal数据库,该数据库将来需要由美国Verisign公司进行维护。
“中国担心的是如果采用EPCglobal标准,那么EPCglobal将征收可观的管理费用。”张焕麟指出,“随着中国作为全球供应商角色的确立,许多公司将不得不支付这些费用。加在一起,每年都是一笔庞大的支出。”据In-Stat公司估算,如果中国采用EPCglobal标准,那么在今后五年内,中国总共将支付高达数千万美元的版税。
当然也有部分人士认为,如果RFID真能使目前相对低效的中国供应链效率大幅提升的话,那么花这些钱就微不足道。
过去,中国的物流行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反而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困难。在某一个环节,货物可能会出现严重延误、甚或完全消失。RFID应该能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一定作用。
迅速膨胀的市场
In-Stat公司估计,中国在2005年消耗了1.8亿多个RFID标签,并相信到2009年标签的付运数目将超过29亿。其中的主要应用将是智能卡,尤其是用在居民身份证项目中的智能卡。
然而,中国建立自己RFID标准的决定也许会减缓市场对该标准的采纳时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一些中国公司或许会同时采用两套系统,尤其是当他们既向国内客户也向国外客户发货时。
这个状况类似于中国推出自己的光盘标准EVD时DVD厂商所面临的难题:制造商很大程度上需要迎合出口市场,而且他们所生产的EVD机也需要后向兼容DVD。而这些意味着两组知识产权,也就是两组版税。
由于缺乏规范草案,包括上海华虹和复旦微电子在内的中国IC公司,目前都在追随ISO标准。复旦微电子的一位市场部总监表示,在13.56MHz实现智能卡应用已经非常容易了,但是对一些本土厂商来说,UHF仍然是一个挑战。
他估计标签的价格仍会徘徊在2元人民币(25 cents)左右,并且指出除非供应商有量的突破或改变封装方法,否则这个价格在短期内还不会下降。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RFID与电子标签应用分会执行副秘书长欧阳宇同意上述说法,他表示:“我们不能图便宜而使用外国标准,中国正在鼓励采用自己的IP以保护民族产业。”他相信中国公司在两年内就能推出0.4元人民币的标签。
作者:柯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