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距离 |
近 ————— 远 | |
影响 因素 |
读写器射频功率 |
小 ————— 大 |
读写器配套天线增益 |
小 ————— 大 | |
标签与天线极化方向和相对角度 |
不配合 ———— 配合 | |
读写器与天线间馈线总长度 |
长 ————— 短 | |
馈线单位衰减量 |
大 ————— 小 |
从商业宣传的角度讲,大家通常会说我的读写器能够读多少米,其实这只是在一个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测得的数据,离开这个特定的环境条件,这样的数字严格讲是没有意义的,最多也只能作参考,因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测试环境和权威的测试部门。
还有两点也是需要说明的:第一,写数据到标签的距离一般是从标签读数据距离的40%-70%,因为写比读需要更大的能量;第二,通常一般人认为UHF RFID只适用于远距离应用,其实它可以从零距离到远距离都可以,而且距离要求越近越容易实现。
三、 读取率或漏读率
读取率是指若干标签通过读写区域后能够被正确读出的数量和通过的标签总数量的比率,漏读率就是没有被读出的数量和总数量的比率。这个指标也是受多种条件限制的,笼统地说读取率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甚至连参考价值都没有,因为它受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它除了和上述关于读写距离的影响因素有关外,还与同时有多少个标签通过、标签与标签之间的相对位置、标签与读写器天线之间的距离、标签与读写器天线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等因素有关。当然,读写器和标签的性能是基础,但一旦选定,它们是确定的。
表二 读取率和几个因素的关系(除读写器和标签本身的性能外)
读 取 率 |
高 ——— 低 | |
影响 因素 |
同时通过读写区域的标签数量 |
少 ———— 多 |
标签与标签之间的距离 |
远 ———— 近 | |
标签与读写器天线的距离 |
近 ———— 远 | |
标签在读写区域内移动与否 |
动 ———— 静 | |
标签在读写区域内的移动速度 |
慢 ———— 快 | |
多标签放置的方向性 |
一致 ——— 不一致 | |
读写器同时使用的天线数量 |
多 ———— 少 |
四、同时读取的标签数量
这个指标也是很多人非常关心的,因为人们常常希望能够读得越多越好,有些厂商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出于商业炒作的目的,把此指标说成每秒可读几百个甚至1000个标签,我认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宣传,对推广RFID的应用没有任何好处,只会打击真正想尝试应用者的信心!就说宣传的数字是正式测出来的,那也是在非常苛刻的条件下的结果,而不是一般条件下的测试结果,不具有普遍意义。我甚至认为这个指标,对实际应用来讲没有意义!只能作为一个理论指标。
表三 每秒读取标签的数量和几个因素的关系
每秒读取标签的数量 |
多 ——— 少 | |
影响 因素 |
读写器与标签的数据通信速率 |
快 ———— 慢 |
读写器防碰撞算法的效率 |
高 ———— 低 | |
标签与标签之间的距离 |
远 ———— 近 | |
标签与读写器天线的距离 |
近 ———— 远 | |
标签在读写区域内移动与否 |
动 ———— 静 | |
多标签放置的方向性 |
一致 ——— 不一致 | |
读写器同时使用的天线数量 |
多 ———— 少 |
还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个指标并不是数值越大越好,而是要针对某个具体应用适可而止。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指标要求越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漏读的概率越高,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从表二也可以看出。我认为在实际应用中应该重视读取率的研究,还有一点,如果漏读了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是我们在做实际应用时必须考虑的,补救措施的投入也是和同时要求读取的数量相关的。
以上几个问题对相关专业人士是不难理解的,但对非专业的有应用需求的各行业客户来讲,是需要弄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