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表遭遇破坏表明人们的用水意识仍然与潮流脱节,节水概念在中国亟待普及推广。
就不久前发生在广州大学城的破坏水表事件,业内相关人士表示,事件再一次表明人们的用水意识仍然与潮流脱节,节水概念在中国亟待普及推广。
据悉,广州大学城的智能水表安装之后,就发现有私自改装水表、甚至破坏掉水表,彻底使其失效,从而逃避缴纳水费。直到问题被发现,总共有8000只水表被破坏,并给提供热水的后勤公司造成近300万元的经济损失。
“这是智能水表在国内市场遇到的不小波折。”竞达水表总经理席科表示。他说,破坏水表诚然与道德素质有关,但如此大规模的破坏水表行为,究其根源是智能水表在推广过程中遭遇传统用水意识的“阻击战”。而北京自来水总公司副总工程师刘百德认为,上个世纪90年代初,水资源没有今天这么严峻,学校、工厂、事业单位等公共领域的用水往往被看作不值钱的“大锅饭”,不仅免费使用,而且用多用少一个样;后来象征性的收费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破天荒了;智能水表的出现,在约束学生和企业职工用水习惯的同时,重重阻力也随之而来。
据了解,“IC卡智能水表除了节水,还将公共领域的用水责任到人。”计量学出身又做过大学老师的席科说,“智能水表管住了随意用水,所以使很多人感到很不习惯。”他结合多次赴欧美考察经历认为:“中西方的节水观念还是有很大差距。不少欧洲国家的水资源很丰富,但智能水表早已过了普及阶段。关键是节水也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责任、节约和公平。”而刘百德表示,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以远传水表为主,相对我国目前占主导的IC卡接触式水表和非接触式水表来说,远传水表对用水更不易监控,但由于西方人普遍看重信誉,所以破坏水表的偷水现象很少发生。
在我国,由于普遍实行阶梯水价,我国家庭用水中的节约意识逐步增强,但大部分学校、工厂和集体单位仍在沿用普通水表,“大锅饭意识”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食堂、水房的“放任自流”现象时常上演。
IC卡智能水表是20世纪末的产物,但直到2002年后,在我国才开始大面积推广。IC卡智能水表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除了极大改善了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地区用水收费难、管理不方便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用水意识,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均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来说,实可谓善莫大焉。但是,我国家用智能水表的普及率不到50%,公共领域甚至不到5%,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普及率与之存在较大差距,在节水方面的潜能远未得到充分施展。颇具意味的是,智能水表在继续推广的过程中屡遭波折,让人们对智能水表更大范围的普及有所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