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RFID应用与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作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戴定一
时间:2007-09-12 15:27:28
RFID是信息采集技术,而物流信息化是指将信息采集、传输、转换、共享与开发应用集成为一体。物流信息化的重点是基础信息的采集,还有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两个问题。
突破瓶颈需建平台 

    RFID是信息采集技术,而物流信息化是指将信息采集、传输、转换、共享与开发应用集成为一体。物流信息化的重点是基础信息的采集,还有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两个问题。 

    现在整个物流信息化还存在着瓶颈,第一是基础信息的采集。大量的信息还是需要手工录入,单证以外的信息更无法采集,因此存在效率低、差错高、不及时等等的问题,由于信息采集不科学或是效率不高,所以影响了后期整个的传输和应用,而这是信息化的一个基础。所以,如何解决物流信息采集问题是一个起点。再一个是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在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过程当中,体现双赢的整合关系,才能促进使用此项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难看出,推广RFID技术与促进物流信息化具有相同的制约因素:如何实现和扩大信息的共享。 

    RFID用于物流信息化有两种方案:一是将RFID技术作为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基础;二是采取商品以条形码为主的方案作为物流信息化的基础框架,而将RFID技术用在物流装备、物流器材、物流工具上。第一个方案是将RFID技术一下子用到每一件商品上;而第二个方案是通过动态的跟踪识别,间接的掌握商品的信息。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一个平台式信息交换互享的体系。它有很多层次的工作要做,建立一些必要的集中管理的数据库可能是需要的,但是更多的还是一个信息交换、信息共享的一种机制,一种模式,而不是真正地把所有的数据放在一个集中的数据库里头或者是由一个集中的机构来进行管理,那样是不现实的。所以,平台实际上是要创造一个信息交换、信息共享这样一种方式,这样一种技术和制度的环境。 

公共平台如何建设 

    对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行政监管系统的协调与开放是我国整个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的切入点。 
    现在各个部门,特别是物流中的一些监管部门,像交通部、铁道部、海关、商检等这些部门在物流环节中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把这些系统建好以后,本身就是对物流信息化的促进。同时,还需要这些系统能够共享,能够向社会开放。因为,我们国家像铁道系统已经基本上实现了车辆的RFID的跟踪,用的很好,自己的效益也很高,但目前还没有向社会开放。所以,物流企业还用不上。 

    现在公路系统也在做这件事情,湖南省交管局对省内车辆进行电子车牌的改装,相信各个省都有类似的计划。但是,所有这些系统,如果各个省自成体系,仍然不能解决我们物流中所需要的信息共享、在全国范围内信息动态跟踪等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一方面要支持、鼓励所有这些监管部门把自己的信息系统建好,同时又应该统筹规划,大家共享,能够开放服务,能够使得企业也能够用到这样的基础信息。所以,鼓励和支持政府监管部门的信息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个监管系统的协调、统一和开放。 

    现在监管部门的信息已经在提供不同程度的开放服务,但是很不规范。比如,有的地方查阅一次身份证的号码需要5元钱,这说明有些信息是可以向社会开放服务的,如果熟悉一点的人,收费可能少一点,如果不认识的人就收的多一点。这些服务应该是可以向社会开放的,而且必须向社会开放形成某些信息。但是,要研究它如何开放,如何提供一种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 

    在整个信息系统的平台建设中,应该有两个基本模式,一类是监管系统,是纳税人出钱,国家投资,服务于政府监管的职能,如果他向社会提供服务应该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第二类是商业性的,商业信息和非商业性的信息整合起来,为需要这些信息的对象服务。像这样的信息就应该是收费的,具有商业性行为的,那么属于这样的服务就不应该是唯一的垄断的,而是应该有正常竞争的两类信息服务模式要进行区分,也要有必要的结合。 

    国家出钱把这样一些监管系统的RFID应用设计好了,建设好了以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又能够向社会开放服务,我们整个的物流企业应用的环境就会大大改善,各种各样的商业化的信息平台会大量的吸引投资来建设。这样就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大量底层的事情做好。在这个过程当中充分考虑RFID技术的应用,它的适当定位,这些思路已渐渐在一些机构、一些专家的工作当中开始形成。 

    (本文系作者在2007中国 (第二届北京)国际RFID技术高峰论坛上的讲话,有删节)
上一篇:摩托罗拉北京望京园区投入使用 下一篇:第八届中国国际标签展览会(ChinaLabel2008)2008年9月3-5日上海世贸商城隆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