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可喜的是,今年中秋,深圳、上海等地市民可在市场上买到拥有“电子身份证”的月饼,以便查询产品的真伪。事实上,为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须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监管质量,使“电子身份证”不仅仅是月饼的“特权”。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可喜的是,今年中秋,深圳、上海等地市民可在市场上买到拥有“电子身份证”的月饼,以便查询产品的真伪。事实上,为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须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监管质量,使“电子身份证”不仅仅是月饼的“特权”。
食品安上“电子身份证”
今年中秋,深圳、上海两地月饼生产加工企业加入“电子监管网”,市民通过网络、电话、短信或商场设立的特殊信息查询终端,便可知晓所购月饼的生产企业、生产时间等信息,验证其真伪。一旦发现假冒伪劣产品,投诉信息便会及时传递给有关执法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形成打假合力。
不仅仅是月饼拥有了“电子身份证”。据报道,2008年奥运会已决定启用奥运食品安全系统,被确定的奥运食品将一律加贴RFID“电子标签”,确保供应食品的安全。另据称,奥运会之后这一系统将在北京市推广,服务于北京市民。
食品安全事关民生
食品安全牵动着千家万户,事关社会和谐与稳定。没有安全的食品,人们不可能安居乐业,经济社会不可能协调发展。
一枝一叶总关情,事关民生不轻视。我国政府一贯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政策,成立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领导小组;完善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并时时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专项治理活动。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已见成效。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食品安全的抽样合格率已由2001年的60.3%上升到2006年的77.9%;出口食品的合格率都保持在99%以上。
虽然,在从田间到餐桌的长链条中,政府部门制定了一整套监管规章和措施,但是如何确保食品安全仍任重道远。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少数国家的一些媒体大肆渲染我国食品不安全状况;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渐提高,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相对突出,国内一些居民也对我国食品安全心存忧虑。为恢复国内外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信心,亟须建立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良性循环机制。而且,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我国的食品安全也面临考验。
以信息化技术提高监管手段
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坚持不懈地加强监管,以严密有效的制度保证和严格细致的监督检查,把食品安全的各项要求一丝不苟地落到实处,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食品监管手段发生质的飞跃。
电子网络的建立,可及时、准确地获取、传输和反馈信息,为食品安全的科学评估、市场准入、监测与监督抽查、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以及信息归集发布和日常监督协调提供真实全面的数据。即,一方面有利于监管部门全程跟踪食品供应链,有效控制“问题食品”的出现,并迅速查找问题源头,快速截断危害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一套系统的事前管理和防范机制,对有可能出现的隐患科学预警,变被动的“事后救火”为主动的事前防范,从源头上保障食品监控管理的时效性。
可以说,利用信息化手段快速高效管理食品安全信息已成为必然趋势,一些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据报道,在美国,农业部计划建立家畜追溯体系,要求零售商、加工厂商和农民认真做好家畜跟踪记录,以便建立家畜标识,帮助消费者了解家畜的出生、养殖和屠宰加工过程;在欧洲,荷兰、丹麦等国已实施了“档案”管理,农场的每头奶牛自出生之日起就都有自己的“档案”,事无巨细都有纪录。
食品生产从田间到餐桌,一环扣一环,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希望信息网络能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把好食品安全的每一道关口,让民众能够吃上放心的食品,不再为一日三餐的安全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