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公交卡仍是局部可通 长三角一卡通"卡"在了哪儿
作者:新华日报 廖卉 孙巡
时间:2008-10-08 09:59:52
“预计2010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交通卡有望实现互通。”记者在检索相关资料时发现,这一信息在近两三年的媒体报道中时常出现经常引用。可是,南京的一位业内人士却一口否认:“互通,还没有时间表!”
  9月下旬,南京姑娘马辛“敲定”了国庆休假主题:一路“火车加公交”,到苏州、上海、杭州看朋友。因为,常听人们说“一卡刷遍长三角”,她早就想试试“一卡通”。打了一圈电话后,她很沮丧——南京公交卡到这些城市没法用!  

    就在9月16日,国务院发布指导意见,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列入国家战略。而对小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一卡通行16市”,就是他们盼了多年的“一体化”。 

    “一卡通”,被称为“长三角城际公交突破口”、“一体化重要载体”的这张小小卡片,到底“卡”在了哪儿?  

    “大圈”难通“小圈”通  

    “我拿无锡太湖卡到上海,坐地铁、乘公交、打车,体验磁悬浮,不用准备一大把硬币,更不用排队买票,多方便啊!”无锡太湖卡公司市场部经理陈琦说,无锡和上海公交卡2003年刚互通时,每月互刷5万多次,现在互刷已有20多万次,“两边各半,可见这方面需求增长很快”。  

    “8月,常熟人在上海出行刷卡2459笔,金额4918元;上海人到常熟刷了1841笔,金额4124.1元。”谈及与上海的公交卡互通,常熟公交公司IC卡中心主任杨志刚用了两个字:方便!  

    自2002年底,长三角提出公交卡互通以来,尽管“大圈”未通,但在内部及周边地区,倒有几个“小圈”先通了:第一个“小圈”,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无锡、常熟,以及安徽的阜阳、淮南、淮北;第二个“小圈”,以南京为中心,包括扬州、淮安,安徽的芜湖,泰州近期也将加入其中;第三个“小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绍兴、诸暨、安吉、桐乡、海宁、德清等6县市。  

    采访中,不少公交卡公司人士坦言:对中小城市而言,跟谁先“通”,往往就是认谁做“老大”。在上海“圈”内,常熟是前年底上的公交卡,尽管可以选择更先进的CPU卡,而常熟用卡仍然向上海看齐,“我们离上海也就个把小时车程,跟上海的心理更接近。”杨志刚说。至于扬州、淮安选择与南京互通,道理也相似。淮安公交公司信息管理中心孙淮林说,淮安人去南京,要比去上海多得多,“淮安人到南京坐公交,拿淮安的卡,享受南京人的待遇,很高兴!”扬州与南京互通公交卡近两年了,每个月,扬州人到南京刷卡乘车坐地铁,有上千人次。谁是“龙头”,谁的标准便容易被周边接受。南京公共事业IC卡公司的一位负责人透露,“南京周边的中小城市中,有的刚上公交卡系统,有的要做系统改造,我们一听消息就会赶过去——在系统搭建之前,劝他们‘用’南京的技术标准,肯定要比事后劝人家‘换’南京标准更可行,互通成本也更低。”  

    “小圈”内互通热情高,而在长三角“大圈”内,互通进展慢多了,尤其是沪、宁、杭之间难通。杭州市公交集团客运部副经理吴存钱说,“杭州与南京、上海客流都很大,但公交卡互通还仅仅是面上的接触,很不深入。虽有报道说,上海、南京的卡可在杭州的部分出租车上使用,其实范围很小,几乎没消费。”  

    “大圈”内中心城市不通,这令不少中小城市左右为难。南通公交总公司票卡管理处处长严银虎说,“从区位上说,南通渴望融入上海的城市圈,但从技术上,南通与南京的公交卡更容易解决兼容,互通成本更低。如果南京、上海两个中心城市的卡能够互通,就把周围的城市都带起来了。”  

    “技术割据”的背后  

    “预计2010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交通卡有望实现互通。”记者在检索相关资料时发现,这一信息在近两三年的媒体报道中时常出现经常引用。可是,南京的一位业内人士却一口否认:“互通,还没有时间表!”  

    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政,形成了一个个“技术孤岛”,是长三角公交卡对接难的一大原因。在长三角及周边城市,公交卡的技术系统五花八门:上海、无锡、常熟、阜阳、淮南、淮北,用了上海的逻辑加密卡;同是CPU系统,南京、淮安、扬州,用的与苏州不一样;而常州、镇江、南通,还有浙江的几座城市,又是另外的标准。  

    “长三角的公交卡,有点像诸侯割据。表面看是技术问题,实际是对形势发展鲜有预判。当初是各自发展,谁料,‘一卡通’转眼就来?谁都知道互通有好处,可谁又愿意把自己的系统推倒重来?”一位IC卡公司的负责人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上海有2000万张卡,南京有300万张,无锡也有75万张……让谁换系统,费用都不小,一张卡就要30元,换个刷卡机更要一两千元!”  

    技术标准不一,改造成本大,这样的“套词”遭到无锡太湖卡公司原副总朱树兴的否认。曾为长三角一卡通奔走多年的他直言,无锡和上海互通之初,南京、常州、镇江都已上马各自的公交卡系统。其时,技术不兼容,改造成本大,的确是互通的障碍。而到了今天,技术标准的不统一,就算不上障碍了,“不但有能够兼容各种卡的技术,连相互结算的软件平台也做好了,公交卡互通,技术上万事俱备。改造成本肯定有,但吓不死人!上海市场最大,面临升级,负担也最大,而像南京,前几年升级IC卡,花了6000万,现在改造肯定花不了那么多钱,毕竟技术进步能大大降低成本。”  

    他认为,“一卡通”最缺的是各地政府的意愿和决心。“公交卡互通,原本是政府工程,政府不出面,怎么协调?虽然长三角市长峰会上反复提‘互通’,但具体谈的,是不做主的人。”  

    不少业内人士承认:推进公交卡互通,地方政府的热情似乎不如企业迫切。有些城市总有自己的小算盘。小城市说,反正我经常出门的人不多,为少数人花钱改造原有系统,不值得;有的中心城市,迟迟不愿将落后的系统升级,多少有些“反正你们要围着我转”的心理。  

    破壁互通,还需政府领着市场跑  

    今年,长三角一体化在多个领域频频发力,国家将长三角的规划范围从16市拓展到了两省一市。  

    专家呼吁:长三角各地政府应抓住这个契机,顺应市场需求,拆除思维中的行政边界,统筹区域整体,改变这些年长三角一体化“雷声大雨点小”的窘境。  

    到2010年,长三角城际客流将达30亿人次,而且,上海世博会半年内要接待7000万人,其中相当部分要向江、浙“溢出”。因此,实现长三角各城市的公交卡互通,将为特殊的要素——人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节省时间,增进便利。  

    “区域‘一体化’不是‘一样化’,在各自产业选择、城市定位方面,是要承认差别,坚持差异化发展,政府不宜过多地扮演经济参与者,但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倒要主动介入,当好衔接人。”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陈雯研究员说,一体化应服从市场需求,公交卡的互联互通,老百姓呼吁强烈,公交卡公司要求强烈,政府就应顺势作为,领着市场往前跑。他认为,协调城际合作,光凭企业很难做,必须靠政府联手破壁!  

    长三角一体化,核心是建立不被行政关系和垄断力量扭曲的区域共同市场。南京大学刘志彪教授建议,长三角可借鉴欧洲一体化的经验,即从项目联合起步,不断拆除壁垒,放大共同利益。“从1951年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到1957年签署《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再到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经历半个世纪,‘欧洲联盟’才成现实。”陈雯也认为,从公交卡这样的生活要素对接起步,更容易增加普通人对区域一体化的认同感。  

    调查快结束时,记者欣闻:早在几个月前,上海109路公交有18辆车已装上最新的刷卡设备,可以使用包括南京在内的苏浙部分城市的公交卡。  

    希望这些破冰之举来得更多些!(廖卉 孙巡) 
上一篇:巢湖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智能化系统招标公告 下一篇:追求时尚个性公交卡换“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