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移动广告和移动电视(含流媒体)是通信领域继传统杀手级应用语音、短信、彩铃之后的新“三剑客”,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尤其是移动支付,其应用覆盖面之广将使其在新“三剑客”中占居首位。在本文中,笔者将介绍移动支付的相关概念以及国内的发展现状,详细阐述移动支付推广之所以困难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增强业界对移动支付发展前景的信心。
移动支付市场空间彰显
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交易,所使用的移动终端既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PDA、移动PC等。随着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快钱日前推出全新的升级版WAP支付服务,升级后的WAP支付很快受到了广泛欢迎。目前,南京掌富、上海蛙扑、乐多数码等众多企业已经率先开通快钱WAP支付服务。移动支付作为第三方电子支付的一种,随着市场需求和用户数量的迅速上升,其市场空间逐步增大。
中国银联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手机支付定制用户新增495万户,总量突破1000万户,全年交易额超过108亿元。尽管这样的交易量与网上支付比起来,差距依然甚远。据知名分析机构Strategegy Analytics发布的报告称,未来几年,全世界手机支付替代现金或者信用卡/借记卡支付手段的速度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11年,将有360亿美元的交易通过移动非接触式方式进行支付。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手机用户国,手机支付的各种条件也正逐渐成熟。易观国际发布报告称,2009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9.74亿元,从2006年到200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0.40%。此外,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也将在2009年达到8250万人。
无论是运营商还是金融商都对这一庞大的市场跃跃欲试。重庆市已经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树立了自己的独有优势。2002年,国内第一个移动电子商务平台(话费和积分支付)和国内第一套移动电话自动售货机系统在重庆正式运营;2007年6月,国内第一个非接触式手机钱包业务——“长江掌中行”在重庆正式商用,揭开了移动支付的新篇章。中国著名的C2C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也宣布开始试水手机支付。未来移动电子商务的前景光明,移动支付也有十分巨大的市场空间。
破解移动支付现存难题
移动支付尽管展现出在支付上的种种优势,但是面对移动支付产业链协调的困难,面对社会信用环境及法律环境的缺失,面对国内用户的消费习惯等,移动支付更需要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支持,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帮助,引导移动支付走向成熟。在笔者看来,目前移动支付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移动支付产业链协调
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主要由银行、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第三方)、商家和用户构成。在当前移动支付业务运作中,主要有以移动运营商为运营主体、以银行为运营主体、以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中由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三种模式。
目前,中国手机用户数突破了5亿,这个巨大的用户是银行卡、信用卡等支付手段都无法相比的。因此,如果将银行卡和手机支付很好地结合,必将带来巨大的便利。然而移动运营商与银行之间的融合问题阻碍了手机支付的进展。
目前,欧美日韩手机电子商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然而在中国却受到政策的限制。在中国各部门之间存在壁垒,移动运营商与银行部门是两个系统,如果要完成两个系统之间的融合,将是很困难的事情。如果让移动运营商来主导,中国至少5亿用户都可以使用移动支付,这样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则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没有其他任何一家银行可以抗衡,但这与国家的金融政策发生抵触;如果让银行部门来主导,那么银行部门就需要租用移动运营商的网络,然而对于得不到任何利益的小额支付,这又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并且各个银行只可以为本行的用户提供手机银行服务,不同银行之间不能互通,所以银行部门也不可能单独主导,但他们又不可能将移动支付的主导权让给银行部门。由此看来,以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由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的模式是最佳选择,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第三方)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移动支付平台,使其独立于移动运营商和银行机构。这样就可以使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和支付平台运营商之间分工明确。除此之外,还可以简化系统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实现跨行之间的支付交易。这样,可能增加移动支付的收费导致使用移动支付方式要比传统支付方式花费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这种模式是需要时间来进行磨合的。下图是不同运营模式下移动支付态势图。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移动支付产业链协调是相当重要的。
信用制度问题
移动支付的安全、保密和快捷顺畅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
中国信用制度的落后成为阻碍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一项调查中,国内40%的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缺乏信任,只有低于15%的手机用户完全信任移动支付,而65%的手机用户拒绝通过移动网络发送自己信用卡资料。超过90%的手机用户都收到过诈骗短信,手机由于携带的随身性,其丢失和损坏造成个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较高,用户对移动支付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并且中国的所有银行规定,持卡者不仅要承担正式挂失之前的损失,而且还要承担挂失后24小时之内被盗用的损失。这就意味着,信用卡用户即便及时挂失其丢失的信用卡,银行也不能保证在24小时之内注销来防范信用卡被盗用的风险。然而移动支付就是将手机变成了“手机卡+信用卡”,由于使用环境的多变和使用频繁,丢失、泄密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移动支付的风险也高于普通信用卡。银行将所有风险转嫁给移动支付用户的做法,使得移动支付只能应用于小额支付范围,严重制约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随着移动支付的产业优势日趋明显,部门间应避免彼此之间的利益博弈,让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各方能共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发展速度自然更快。采用合作的方式将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促进价值链的高效运转。在这种状况下,电子支付牌照的发放显得尤为重要。专家分析,即将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实行的“牌照制”,不仅有利于规范和整顿移动支付的市场秩序,也有利于形成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协调互助、有效开拓、效率提升的共赢商业模式。
另外,手机实名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移动宣布和金融合作推出信用评价体系,对于欠费的用户将被列入黑名单,并在银行中有记录,将很难再办理贷款等金融业务,这也是在规范中国的信用制度。因为手机实名制很难进行落实,仍有众多的无身份认证的手机SIM卡在使用,这使手机实名制成了空谈。
因此,要普及移动支付,不仅需要银行部门分担用户风险来激发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积极性,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消费者信用保护法》规定,用户不必为被盗用的信用卡负任何责任,当发卡银行与信用卡用户关于一项交易是否系他人盗用发生纠纷时,银行负有证明是否是信用卡用户自己消费的举证责任,而信用卡用户无须证明自己的清白;而且继续推广手机实名制,建立手机用户的信用账户,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信用保证。移动支付信用制度的建立不仅需要移动运营商与银行部门的支持和改革,还需要消费者在意识和观念上的转变,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关配套法规
目前,日本和韩国的移动支付发展迅速,欧洲国家的相关产业也步入成熟期,有着相关的配套法规做支持,而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却仍处在初级阶段,利益关系竞争激烈,由于没有相关的配套法规予以保障,至今仍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
随着移动支付的产业优势日趋明显,部门间应避免彼此之间的利益博弈,让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各方共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发展速度自然更快。采用合作的方式将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促进价值链的高效运转。在这种状况下,电子支付牌照的发放显得尤为重要。专家分析,即将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实行的“牌照制”,不仅有利于规范和整顿移动支付的市场秩序,也有利于形成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协调互助、有效开拓、效率提升的共赢商业模式。
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提出了建立统一的电子化小额支付系统的提案。他表示,中国的小额支付市场并不统一,这个市场需要用发放经营牌照的方式进行规范,相关的技术和业务也需要进行统一,这是一个非常需要统一的市场。
只要手机支付在移动支付产业链协调、信用制度、相关配套法规等问题上得到有效的解决,消费者在传统购物时使用移动支付这一新型方式的可能性才会获得提高。然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并非是一个方法、一个手段所能解决掉的,它需要相关部门之间不断的磨合与调节,达到最佳的效果。移动支付尽管现在存在着种种问题,但是它作为一种崭新的支付方式,会有非常大的商业前景,必将成为移动电子商务的一个新亮点。
本文作者单位为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