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的金卡工程使得现今的智能卡产业几乎遍地开花。就拿与老百姓最贴近的交通行业来说,从原来的纸质票据到后来单一的交通卡,再到今天的市政交通一卡通,北京市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IC卡给他们带来的出行方便。此外,市政交通一卡通不仅能用来乘公交、地铁,还可以在一些药店、餐馆、商店消费,甚至还能拿它进公园。而这就是北京市为了推广公交一卡通的使用而制定的优惠政策。目前,北京一卡通的发卡量已经达到1400多万张,也就是说,这张小小的IC卡融入了1400多万北京人的生活中。
老百姓体会到的这一切方便,都源自1993年6月国家酝酿启动的“金卡工程”(当时被称为“电子货币工程”)。15年来,金卡工程以电子货币的应用起步,并迅速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全面带动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近些年,作为金卡工程重点应用之一的RFID电子标签应用的日益普及,更让金卡工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无处不在的智能卡
“智能IC卡在各行业、各地方的广泛应用,不仅创立了我国的智能卡产业,提高了人民的信息化意识,而且促进了政府与行业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的转变,推动了国家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说。
随着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的数字化3C融合发展,以及3G的即将启动,IC卡也出现了一些创新的应用,典型的如手机移动支付、手机电视、电子商务与CA 认证等。目前,全球已经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移动支付业务,我国拥有5亿多手机用户,移动支付市场的潜力不容忽视。
金卡工程的建设促进了中国智能卡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从事IC卡相关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人员有10多万人。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各类卡、读写机具、应用软件及系统产品已占据了中国IC卡市场80%以上的份额,3G的TD核心芯片、手机智能电信卡则全部由国内自主研发、配套。
IC卡的广泛应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首先,这么多的IC卡应用,应该优先发展谁呢?国家金卡工程全国IC卡应用(2008-2013年)发展规划指出,对于那些涉及民生、普惠大众、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应用系统要优先完善和广泛推广。但分析人士也指出,“如何界定谁最重要,似乎也不容易。”
其次,IC卡的数量日益庞大,应用日益广泛,几乎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专用的IC卡,比如,交通行业的市政交通一卡通,电信行业的电话卡,石油石化行业的中石化IC加油卡,卫生系统的就诊卡、体检卡、医保卡,旅游行业的全国导游员IC卡管理,税务系统的金税卡,国家质检部门发行的组织机构代码卡等等。如此多的IC卡也给老百姓带来了一系列信息安全保障和风险控制工作的难题。为此,近年来,老百姓们也在期待:什么时候能实现一卡通用呢?
互联互通迫在眉睫
国家金卡工程全国IC卡应用(2008-2013年)发展规划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实现IC卡一卡多用,在发行多功能卡方面要有实质性突破,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服务共享。
随着金卡工程的逐步深入,这个问题也日益突出。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卫生系统、建设系统、社会保障系统、银行业各自掌管着一部分卡的规划和发行,这直接决定了同一个城市里,智能IC卡的发行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目前,仅宁波市就有医保卡60万张、公交卡40万张、银行卡760万张、电信卡30万张、校园卡10万张。各部门、各地方自行发卡、自成体系、互不通用,既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不便,也造成了基本信息采集重复、重复建设、管理混乱的难题。受发卡规模的影响,部分地区发卡成本较高,应用功能单一,可扩展性非常差。
其实,在这方面,一些城市如北京市已经开始了多功能应用的探索。从2006年5月正式开通一卡通系统以来,截止到2007年12月10日,一卡通系统共计发卡1463.45万张,日均交易1100万笔。北京的一卡通系统也陆续向中小学生学籍电子化管理、高速公路电子停车收费等多领域应用拓展,人们持一卡通也可在部分便利店、超市、餐厅、药店、电影院实现付费。
然而,除了交通外,北京一卡通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还只能说是“试水”,目前只有新影联院线下属的22家影院支持一卡通付费、北京16家公园景点的年票被一卡通取代,这离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用还很远。况且,北京的一卡通也面临没有密码设置、不记名、不挂失等多种限制。
重庆市信息产业局则提出了以交通领域为切入点、统一市场的建议。“交通行业是城市运营的大动脉,拥有大量的客户基础和公共资源,通过交通领域的整合,分步骤地进入其他领域,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整合行业资源。”重庆市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IC卡的异地互通也是大势所趋。继无锡和上海实现了公交卡互通使用后,无锡交通卡又陆续与苏州、阜阳、常熟等异地城市实现了互联互通。但从全国范围内来看,这离真正的互联互通还很远。
RFID应用进展颇快
2004年底,国家金卡办首次将RFID电子标签应用试点列入金卡工程的重点工作,并在6个行业启动了先期试点。到2005年,中国的RFID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6.9亿元;2007年,易观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RFID市场规模已达到48.88亿元。
我国RFID最早的行业性应用,则是公安部门采用RFID技术制作非接触式IC卡电子证照(即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截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有6.8亿人拿到了第二代身份证,极大地带动了FRID产业链的完善。北京奥运会将在门票管理和奥运食品安全追溯上采用RFID技术;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将应用 RFID技术。这一切都将继续扩大中国RFID的市场规模。
总体来说,RFID的应用基本覆盖了农业产业化、重要物品的防伪识别和安全管理、面向工业生产过程与安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管理这四大领域。
最早在四川试点、后来陆续推广到全国7省区的牲畜全程电子标识监控系统,就是RFID在农业上的新应用。利用RFID技术,有关部门对生猪、肉牛的养殖、屠宰和食品加工产业链建立了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了农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储存、产品可追回,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5·12四川大地震后,四川相关企业连夜宰杀了300多头金卡试点的存栏猪,将5万斤健康猪肉送到了抗灾一线的解放军官兵手中。
在运输和物流上,RFID也开始应用于车辆管理、集装箱跟踪与管理、货物跟踪与管理、特殊物品的监控与管理。通过包裹或货物包装箱上的RFID标签,可实现对货物的全程跟踪与监控,这对于工业危险化工品、煤气与天然气钢瓶、烟花爆竹等危险品的安全管理与动态跟踪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