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和驾车者需求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将日益加重其在未来汽车电子市场中的发言权。发展的动力不仅包括消费电子的汽车化,也来自人们对更环保、更安全、更方便的驾车环境的追求。前者包括我们熟知的蓝牙、GPS和手机无线通信等技术,而后者则正在市场和标准的培育和形成阶段——在电子业界和汽车界的努力下,DSRC、ETS、WAVE、ITS等不断涌现的各种有关汽车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新技术新概念正致力于扫清通向这条大路仍然存在的一些障碍。
不仅仅是无钥门禁
提到汽车内的无线通信技术,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无钥门禁(RKE)。事实上,这也是最早进入汽车的无线技术应用之一。RKE在美国和日本采用的是 315MHz,在欧洲则采用ISM频段。不过随着消费电子技术的发展,更高频段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和其他与手机相关的无线通信技术)也开始叩响汽车电子的大门。以采用2.4GHz频段的蓝牙为例,它已成为手机的一项标准配置,这项刚刚诞生10周年的技术正在大踏步进入信息以及导航系统。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苏国良:预计在2009年中旬上市的低能耗蓝牙技术也将被应用于汽车产业。
蓝牙技术联盟亚太区及日本市场总监苏国良表示,除了蓝牙耳机与蓝牙免提套件能够令司机在驾车时通过语音命令来接打电话外,一些系统还可以将电话薄与车内系统同步,包括呼叫人身份、呼叫等待、会议通话,甚至信号强度显示和手机电池显示等。“预计在2009年中旬上市的低能耗蓝牙技术也将被应用于汽车产业,例如轮胎压力监视系统(TPMS)中的感应器以及遥控车门钥匙(RKE)等应用,”苏国良说道。
不过,确保驾驶员驾驶安全、减少交通事故才是保障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义。而要保证这一点,除了提高汽车自身在被动安全、主动安全方面的性能外,如何尽可能将汽车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通过两者间的互动来确保驾驶安全已经成为各国在减少交通事故上达成的一项共识,而这最需要的就是车载无线通信系统。瑞萨科技(中国)公司汽车电子市场中心副总经理杨峥嵘就表示,在采用汽车主、被动安全技术将交通事故死亡率减少40%之后,这种互动系统还可以帮助人们在此基础上将通事故死亡率再减少20%。
那么有哪些无线通信技术有望在这一系统中获得发展的机会呢?首先要提到的就是DSRC。DSRC已经在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上得到应用,其今后还有望在支线汇合至主干线、交叉点、丁字路口时为车辆提供相关道路的交通信息。目前在日本,除了DSRC外,还有通信距离为3.5m、专为行驶在某个车道上的车辆提供该车道前方交通信息的光Beacon以及频率为2.5GHz、最大通信距离为70m、用于高速公路的电波Beacon(可提供前方高速公路匝道及前方数百米不可见道路的情况)。此外,日本还已经开始探讨在道路两侧设置DSRC中继站,把DSRC通信用于车车间通信和车路间通信的可能性。
Hotspot、Ad Hoc、WAVE(IEEE802.11p)和WiMAX(IEEE802.16e) 也是汽车与交通信息通信热门技术,欧美与日本等国早已捷足先登,对其应用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探讨。杨峥嵘表示,这些技术各有所长。“Ad Hoc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车群内建立通信网络;而作为近期将要实现的通信技术,WAVE和WiMAX在欧美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ITS、WAVE与WiMAX
如果用一个时髦的词语来表述上文中提到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那就是智能道路交通系统(ITS)。其实,通过去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14届世界ITS大会,ITS已经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从90年代初首次被提出以来,这种将计算机、电子和通信三种学科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早已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得到了广泛的布署,如美国的VII、日本的AHS、ASV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ASV为例,从1991年开始到现在,日本已经先后实施了有关该系统的3个五年计划,在降低交通事故、缓和城市交通拥挤、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积极和决定性的作用。
所谓ITS,实际是指通过无线通信将车与道路进行有机结合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交通管理者随时了解交通状况,适时合理控制交通,同时交通参与者(驾驶员、行人或将要出行者等) 可以随时了交通状况和进行事先出行道路选择规划。“通过道路交通信息,驾驶员可以事先了解前方道路上的障碍物、交叉点(特别是无红绿灯的交叉点等)有无与自身可能相撞的车辆、行人等,防止与前车追尾,降低进入弯道时的危险车速,”杨峥嵘介绍道。“ITS不仅能够大幅提高驾驶员安全性,还可以通过适时与合理的控制使交通更加顺畅,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利用自身的半导体、车载终端和车载通信技术以及WAVE等高速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瑞萨科技正在同中国地方政府共同推动ITS技术以及应用的发展。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郑国威:WiMAX将成为车载通信技术的最重要的网络承载通讯协议
至于WAVE和WiMAX,目前有两家日本半导体公司似乎已立志要成为这方面的先锋企业。有关WAVE(IEEE802.11p)通信应用技术规格的探讨已在欧美等国展开,德国政府甚至还宣布了一项旨在2012年实现全车装载WAVE的计划。据称,瑞萨已向2004年设立的欧洲汽车无线通信标准化团体C2CCC提供了由其开发的WAVE通信终端设备,进行WAVE针对汽车无线通信的国际标准化试验。对于WiMAX,富士通微电子对其更是相当看好。 “WiMAX将为各种不同的网络应用提供快速、广泛、优化和低成本网络基础设施。”富士通微电子亚太区市场总监郑国威表示。
“2007 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了879万辆历史新高,年增长率达21.8%,而汽车信息通讯设备销售额则比2006年增长近30%,”郑国威指出。“伴随着中国汽车消费的迅速增长,车载无线通信电子产品市场发展也显示出强劲势头。到2013年车载远程信息和娱乐系统市场规模可达40亿美元。”目前车载无线通讯技术主要按照其应用领域以及所使用通讯协议来进行划分。从应用来看,有车内(CAN)、车与车、车与外部设施(如交通标识等)以及车与外部网络(如 Internet)等4大方面;而从通讯协议来看,“WiMAX将成为车载通信技术的最重要的网络承载通讯协议。”
不过在杨峥嵘的眼里,WAVE和WiMAX的结合可能才是较受欢迎的方案。他表示,WAVE可以在数百米的半径范围内凭借数十兆bps的通信速度,对道路交叉点、匝道、加油站、停车场等提供实时文字和图像信息,同时该通信技术也可以用于车车间通信。WiMAX的最大通信半径可达50Km,通信速度最高 75Mbps(20MHz带宽),不但可进行固定点通信,还可在时速超过120km的高速移动体上使用。WiMAX可在更远距离下提供优秀的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且易于升级,同时其出众的系统增益可提供更强的远距离穿透能力以及高速移动性,将来会是3G的一种很好的互补通信方式。WiMAX与WAVE的结合还可以覆盖到后者无法到达的区域,从而构成一个用于车辆、交通信息传递的高速无缝无线移动通信网络。
助力汽车娱乐
车载无线通信技术的曙光已然在前,鉴于其为驾车者和乘客所带来的美好前景,没有一家半导体企业不希望尽早做好服务客户与市场的准备。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已经拥有很多选择,但汽车无线技术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和标准,而且实施起来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正如飞思卡尔半导体汽车电子工程经理康晓敦所言:“ 除了短距离无线遥控通讯外(此技术只用于短距离无线遥控,不适用于其它通讯),目前大多数还只是应用民用消费类技术进行汽车无线通讯,如蓝牙和手机移动通讯技术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汽车电子厂家来说,讨论车载通信技术如何在汽车娱乐系统中发挥作用也许更加现实一些。
毫无疑问,得益于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和汽车电子软硬件技术的日新月异,汽车娱乐系统在近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与早年仅包含一套汽车音响的娱乐系统相比,如今的汽车娱乐不仅有CD/DVD/VCD/MP3多媒体播放,还将电视接收、GPS、GSM/GPRS电话、蓝牙耳机、互联网等各种无线技术揽入了它的怀抱。康晓敦表示,未来的汽车通讯娱乐系统应该是将所有的家用娱乐技术“搬”至车上。不过他也指出,“从无线技术上讲,应该还不会有更新的技术出现,将更好的消费类无线应用技术移植到汽车上应该是比较现实的作法。”
然而由于汽车上使用条件非常苛刻,这些消费类无线技术并非拿来简单组装上去就好。“所有技术都要求重新设计。”康晓敦说。他强调,要让这些技术真正发挥作用,优质的第三方服务如通过高速无线网实现新闻、影片等实时点播也相当重要。另外,技术的发展还在悄悄影响着汽车娱乐系统的独立性——“除了硬件设备外(高级音响、DVD、多位置液晶显示、导航等),未来的娱乐系统将通过各种网络与汽车通讯系统和控制系统连接,实现语音等自动控制及诊断等功能。”
说到无线娱乐同控制系统的连接,还要捎带谈到GPS。今天的GPS已经启动了它与其他车载汽车娱乐技术进行融合的脚步,与车载DVD共享液晶屏幕之后,驾车者只有在使用到这种功能时才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尽管导航服务仍然是它今天最重要的应用,但是作为未来汽车娱乐系统的一部分,除了不断提高GPS的定位精度,提供实时的路况信息而指导驾驶员行车也是十分重要的。此外,这种技术最终将有望与其它技术结合而实现自动驾驶。
仍然要提到蓝牙。很多人都曾幻想过能通过车内视频电话与朋友和家人联络,或能在车内上网,进行移动办公。如今,蓝牙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实现这一梦想。蓝牙技术联盟中已有成员专门生产了面向司机的车内语音蓝牙设备和面向汽车制造商的蓝牙汽车套件。“这些产品能够替代游戏机、DVD播放器、立体声耳机等现有后坐娱乐系统所需要的线缆和红外线技术,从而免除了线缆容易缠绕、红外线易受阳光影响等以往存在的问题。”苏国良称,“此外,他们还能够支持无线汽车通信,例如使用遥控钥匙打开车门,或与车内检测系统交换数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