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嵌入,让该集团军后勤精确保障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集团军后勤部黄正合副部长进一步透露:运用条形码、射频识别等技术,可以实现对野战物资、油料、器材保障的精确监控。
一场整建制实兵检验性演习激战正酣,该集团军某装甲师后装综合指挥中心电话铃声骤响。
“三号高地物资损耗严重,请求增拨一个基数。”接到调拨请求,军需助理员李锐打开“战时后勤物资保障信息系统”,战场物资消耗情况立即显示在电脑屏幕上,输入行动地域、人员、时间等信息,经过定量评估,物资保障方案自动生成。迅即,一道道保障指令化作一组组加密数据,直达各个保障分群。几乎同时,一辆辆保障车辆化为一个个律动的小点,驶向保障地域。几十分钟后,所需物资已全部到位。
战斗持续推进,纵深不断延伸,物资保障需求更加庞杂。但李锐等“粮草官”们处变不惊,因为“战时后勤物资保障信息系统”集纳历年重大演习、各种任务情况下物资消耗数据,这些“数据流”与“军事物流”对接,就能全程实时动态掌控多种保障资源,应对挑战游刃有余。
信息技术的嵌入,让该集团军后勤精确保障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集团军后勤部黄正合副部长进一步透露:借助“战场伤员快速分类识别系统”,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卫星信道与后方医院形成远程可视化链接,自动识别传递伤员基本信息,彻底告别了战场救护程序繁琐、伤情信息传递慢的历史,为抢救伤员赢得了宝贵时间;运用条形码、射频识别等技术,可以实现对野战物资、油料、器材保障的精确监控;采用计算机仿真、缩影沙盘、环幕影像等信息辅助训练,使远程火箭炮等大型特种装备驾驶员成长周期缩短一半,刚出培训基地就在演兵场上唱起了主角。
“信息流”的扩大与畅通,同样让装备保障战线亮点频闪。在某机步师主攻阵地,一辆坦克遭“敌”火力打击受损后,伴随保障的修理工陈凯立即打开信息采集系统,对坦克受损部队进行拍照,并将有关信息无线传输至几十公里外的后方指挥所,10分钟后器材就送抵受损坦克处。师长周友亚告诉笔者,信息化使装备保障实现了“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