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手机支付功能普及尚需时日(图)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时间:2009-12-11 09:28:18
近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宣布将在2010年北京市硕士生网上报名中新开银联手机支付功能。10月1日起,手机钱包业务在湖南省内4市启动试商用,当地的移动用户,只需更换一张手机钱包卡,即可在放有手机钱包POS机具的商家进行“刷手机”消费。长沙的消费者可还以通过手机钱包账户缴话费、购彩票、购书等,年底前,还可望“刷手机”坐公交车。
    近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宣布将在2010年北京市硕士生网上报名中新开银联手机支付功能。10月1日起,手机钱包业务在湖南省内4市启动试商用,当地的移动用户,只需更换一张手机钱包卡,即可在放有手机钱包POS机具的商家进行“刷手机”消费。长沙的消费者可还以通过手机钱包账户缴话费、购彩票、购书等,年底前,还可望“刷手机”坐公交车。     

    实际上,早在2008年7月,“手机地铁票”就已在广州面世,这也刷新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在重庆,目前使用手机支付乘坐轻轨的市民,已占轻轨全部客流量的35%。此外,蓉渝两地消费者还可在市内大型超市、快餐店、电影院等进行手机支付。     

    据中国银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末,全国手机支付定制用户总量突破1,920万户,上半年共计实现交易6,268.5万笔,支付金额共170.4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2.4%和63.7%。手机支付已开始进入国人的日常生活,“只带手机不带钱包”渐成时尚生活的标志之一。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图1 2009年上半年手机支付定制用户总量与支付金额

    数据来源:中国银联,2009,11  

    手机支付兴起的推手     

    手机支付业务之所以能在中国快速发展,首先是因为我国现有支付方式还比较少,支付者可选择的余地较少;其次是因为我国手机用户总量非常庞大,且一些手机用户更愿意使用各项新服务。此外,政府意志的积极推动加之移动运营商的热情投入,无疑是“手机支付热”的最强力推手。     

    今年4月初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中不但明确指出了移动电子商务服务的发展方向,而且批准6家专注于移动电子商务的企业进行国家信息化试点工作。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家移动运营商也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了手机支付业务的试点商用阶段。但目前仅有中国电信一家与中国银联达成合作,真正实现了与银行卡功能等同的“手机支付”。     

    中国电信将固网原有增值业务延伸到了移动网,而固话刷卡则是电信很成熟的一个应用,所以此次电信能率先推出绑定银行卡的手机支付业务。中国电信的手机支付业务从6月起已经在上海等地试点商用,用户只需购买手机支付SD卡即可完成操作。     

    中国联通早在今年4月便已率先在上海发布了其基于NFC(非接触式通信)技术的手机支付业务。NFC技术只能通过两种形式在终端上实现:使用内置NFC芯片的定制刷卡手机,或者在普通手机外贴上NFC卡。也就是说,用户要办理中国联通的手机支付业务,要么换掉现用的手机,要么再花费几十元办理一张NFC卡。目前愿意为了单项功能而更换手机的用户毕竟在少数,而且到目前为止中国联通的手机支付业务还只限于公交刷卡,并不能与银行卡绑定。     

    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采用的是RFID技术,即用户只需将现有SIM卡更换成集成RFID的SIM卡。但集成RFID的SIM卡牵扯到发卡权的问题,银行若与移动合作,就要把至关重要的发卡权交给移动,而目前没有银行愿意这样做。因此移动与银行达成合作的难度将大于采用NFC技术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业务除了公交刷卡外,还专注于为上海世博会提供世博手机票。     

    手机支付面临的挑战     

    春暖花开的背后,往往还有暗潮涌动。作为尚处起步阶段的我国手机支付业,虽有国家和运营商的大力推动,但还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上面所述的联通与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尚未与银行卡绑定,其实暴露的是移动运营商与银行的合作进展不顺,这只是手机支付业务诸多问题中的冰山一角。     

    实现手机支付最核心的是安全问题。安全包括很多环节,比如存储安全,传输安全,认证安全等。而最基础的应该是认证安全,因为如果把使用手机支付的人给弄错了,其他安全设施将形同虚设。支付安全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正确的人通过正确的手段进行支付。一些专家指出,手机支付技术已较成熟,而且由于手机内存小,供黑客施展、发挥技术优势的空间小,因此手机支付相对安全。但这种安慰并不能打消消费者在安全方面的顾虑。实际上,手机支付的主要安全漏洞之一即在于大部分手机没有安全软件的保护,同时绝大部分消费者安全意识不足。美国迈克菲公司等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至少79%的消费者明知手机上的信息处于毫无保护状态,但仍然使用手机交易,15%的人不清楚手机安全保护程度。因此,如何切实保障手机支付的安全,并让广大消费者接受手机支付是安全的这一理念,是摆在移动运营商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法律保障的缺位是制约手机支付发展的另一问题。已有业内人士呼吁应像网络支付安全立法一样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以保障手机支付用户的相关权利。当前很多SP运营商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把用户个人资料泄露给第三方,致使用户遭受手机“垃圾短信/广告”的骚扰,对其隐私造成侵犯。此外,一些手机SP运营商将付费业务强加给手机用户的做法也令很多消费者气愤不已。而目前我国现行手机支付的政策还不完善,手机消费类增值服务费的征收无法律保障,市场管理较混乱,使得消费者难以对手机短信消费维护应有的权利。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加紧建立相应手机支付安全法律、法规已刻不容缓。     

    此外,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也是影响手机支付普及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决定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因素包括手机支付的安全性、私密性、便捷性、易用性以及消费者自身的习惯。据赛迪顾问的研究表明,手机支付仅占用户所使用的手机应用服务的很小份额,远落后于手机阅读、手机游戏、手机邮箱等其他应用。这说明用户对手机支付的使用习惯尚未形成。没有大批习惯使用手机支付业务的用户群,也就不会有手机支付业务的广阔市场空间。所以如何将手机支付从一小群人的时尚行为推广为大众的普遍行为,移动运营商还有不少的功课要做。     

    总之,手机支付说到底是钱的“支付”。而对于金钱的流通,最需要的是互联互通,也就是“汇通天下”。诸多支付技术,诸多参与者,如果不能在开始阶段就统一部署、有组织的发展,等到木已成舟之时,将是悔之晚矣,即使想改变以满足客户需求,也将是天文数字般的成本支付。因此,国内的手机支付业务在修成“正果”前,尚有一段不算轻松的路要走。 

上一篇:物联网潮起 深企RFID抢先 下一篇:物联网在福建崭露头角 多项应用国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