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上,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杨震教授为与会代表作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的专题演讲,受到与会者的热烈好评。演讲结束后,杨震教授就如何科学准确地认识物联网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近日,物联网和传感网研究院、物联网学院在南京邮电大学同时成立,“物联网示范区”、“智慧校园”的建设计划在南邮同步开始实施。在日前举办的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上,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杨震教授为与会代表作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的专题演讲,受到与会者的热烈好评。演讲结束后,杨震教授就如何科学准确地认识物联网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当前,物联网的概念被媒体热炒,但对于究竟什么是物联网,许多人的理解也不一样。您作为物联网研究的专家,对此是怎么看的?
杨震: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一个通过信息技术将各种物体连接成网络、以帮助我们获取这些物体信息的“东西”,英文称为IOT(Internet of Things)。我们正在实施建设的“物联网示范区”,就是建在校园内的一个“小型物联网”。
记者:这个小型物联网有哪些实际应用呢?
杨震:比如,一般的学校,本校老师的汽车进校要办一张通行证,外面的汽车开进来,要在门卫处换通行证。如果我们学校建成了汽车物联网,那就不需要这些手续了。因为我们老师的汽车上,装上了一个“射频标签RFID”,车子一进学校,就自己“告诉”了分布在各个地方的“保安”——读码器:“我是谁,我进来了,在什么地方等”。校园内所有联网的汽车都可以在信息中心及时查阅到其信息。张老师要借李老师的车子用,李老师正在开会,不方便告诉他车子具体在哪里。没关系,车子停在哪里、停了多长时间、要不要缴停车费等信息,汽车自己会通过手机或者电话“说”出来。校外的车子进来再也不用麻烦地换通行证了,因为学校在许多地方都设置了传感器,并且连接成无线传感器网络WSN。通过它,校外的车子也会“自己说话”,自己在哪里,状态如何。
记者:我们知道物联网和互联网一样,也是一个网络,需要通过通信网、互联网才能发挥作用。那么物联网与互联网有哪些区别?
杨震:物联网和互联网有本质的区别。我们想要通过互联网了解一个东西,必须通过人去收集这个东西的相关信息,数字化后再放置到互联网络(服务器) 上供人们浏览其信息,人在其中要做很多的工作,且难以动态了解其变化。物联网则不需要,它是物体自己“说话”,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借助无线通信网络,与现在的互联网络相互连接,让其“开口说话”。这样一来,人们不仅可以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也能“交流”。所以说,互联网是连接虚拟世界的网络,物联网是连接物理、真实世界的网络。
记者:物联网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公安局把犯罪嫌疑人的特征输入到电脑里,然后在公共场所安装若干个传感器,只要嫌犯一经过、一比对,就可以被发现。
杨震:对。物联网已经被我们应用到很多方面。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基于MEMS(微电子微系统)、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就有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这个名词,并成为研究热点。我国也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攻关内容。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不过,物联网最近被高度关注,还是因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以后,在他和工商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智慧地球”的概念被提出,美国要形成智慧型基础设施,“物联网”被美国人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奥巴马政府对此给予积极回应;今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了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提出“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 ‘感知中国’中心”。“物联网”概念一下子热了起来。
记者: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高度重视物联网,并将其作为战略性产业优先发展。我国目前在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上什么水平?
杨震:像传感技术、射频识别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等物联网必需的不少技术,我们确实都基本掌握,但是怎样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是个关键问题,这首先牵涉到一个“标准”问题。比如,中国的杯子和美国的杯子都要“开口说话”,中国的杯子“说”的是中文,美国的杯子“说”的是英文,它们俩就没办法沟通;再比如,南京生产的杯子“说”南京话,广东生产的杯子“说”广东话,它们俩也没办法沟通。所以,最好让他们都“说”一种语言。“语言”是个形象的说法,学界称之为 “标准”或者协议。采用什么样的标准,牵涉到巨大的国家利益。比如,进入物联网时代,我们的家电都配备了传感器,家电哪里坏了,或者哪里即将坏了,还不等它“罢工”,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就跑到你家来帮你维修了,因为“家电”已经自己开口告诉厂家了。这么方便的东西,你肯定愿意淘汰旧的,换个新的。所以,最简单、最直观的就是,一旦物联网大规模普及,无数的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加装更加小巧智能的网络化传感器,这将给市场带来巨大商机。
记者:物联网将来有可能形成全球统一的标准吗?
杨震: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标准。物联网可能只是一个区域或者是某些国家的物联网,类似于目前的移动通信具有3个国际标准那样,很难形成一个全世界采用共同标准的物联网。还有一个原因是物联网也存在信息安全问题。
记者:物联网的发展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但随着其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会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等?
杨震:任何新技术都带有两面性,就看你带着什么样的目的、如何去应用它了。所以我们在研究信息技术的时候,也同时在研究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如何让我们的信息不被别有用心者窃取,怎么防止虚假信息,给窃取信息的人设置障碍。新技术将会层出不穷,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我们要生活得更幸福,除了新技术之外,相关的法律、道德规范也应及时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