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该战略指导下,利用天津市与中科院的“院市合作”平台,他领导的实验室还与中兴通讯公司天津研究所成立了“民航RFID技术联合实验室”,借助内外合力,实验室近年来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三月的北京,满城春色,刚刚结束的两会,也为华夏大地带来了春的希望。对吴仁彪教授的采访正值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利用休会时间抽空见了特意去北京采访的记者。一见面他就告诉记者,这次两会他提出了民航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见习制度缓解民航特种专业学生就业压力等政协提案,希望通过自己政协委员的身份更多地参政议政,服务民航、服务天津。眼前的吴教授,侃侃而谈,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彩。
吴仁彪是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天津市首批3位特聘教授之一,中国民航局首批特聘专家,博士生导师,天津市通信与信息系统重点学科带头人,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政协委员。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合作研究基金、国家863高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10项,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1项。
先后师从中国科学院保铮院士以及工程院马远良院士的吴仁彪,1996年初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后出站后,收到了美国Florida大学做博士后的邀请,按照当时国家人事部博士后出站出国前必须先在国内明确一个派出单位的规定,在时任中国民航学院院长、现任民航局杨国庆副局长邀请下,加盟了坐落在津的中国民航大学。1999年33岁的吴教授,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中国民航大学开始了可称是白手起家的创业历程。回国之初,他所在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只有他一个教授、博士,没有硕士点,没有科研项目。经过五年时间,在他的带领下,该学科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全部一二级硕士点和工程硕士点,成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和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依托学科。
谈到回国创业历程时,吴教授感慨地说:“做事就要有股傻劲,一口气做下去。”也许正是凭借着这股傻劲,吴教授开始了“三条腿走路”的学科梯队建设之路。没有足够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就从在校教师着手培养;同时积极引进人才尽快弥补教师数量的不足。“当时,国内通信专业就业情况太好,连硕士生都不容易招到。当初去哈工大招人就像摆地摊,不停吆喝。”吴教授回忆。为了引进人才,他多次参加招聘会。带着一颗诚恳的心,对每个引进博士,吴教授都亲自陪同去找校领导解决家属安置、孩子上学、住房等问题。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鼓励优秀硕士毕业生留校任教,三方面同步进行,吴教授很快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学科梯队。目前,他所在学院教师5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博士生导师和教学名师数量均居全校各学院之首。教师引进也已由千方百计吸引人才到人才主动找上门的良性循环。
有了教师队伍,还要将他们团结起来,打造好科研平台。吴仁彪紧盯国际、国内同行发展,采取“内合外联”战略:对内,加强团队建设;对外,加强合作,发展小实体大网络,充分利用虚拟资源。在该战略指导下,利用天津市与中科院的“院市合作”平台,他领导的实验室先后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和中科院遥感所成立了“民航安全智能监控与识别联合实验室”和“民航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联合实验室”,还与中兴通讯公司天津研究所成立了“民航RFID技术联合实验室”,借助内外合力,实验室近年来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2002年至今吴仁彪先后担任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及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在管理上也创新不断,他提出并推行的大一新生个人不配电脑,为低年级学生配备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双平台学生管理等改革措施被陆续推广到全校。
谈到下一步目标,吴教授满怀激情与信心地告诉记者,近期就是要为整个民航系统争取到第一个博士点,今后要把学科建设成国家级重点学科,把实验室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见习记者 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