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简化和提高尸体追踪流程,解剖学系目前在测试一套由 Wireless Internet for Mobile Enterprise Consortium (WINMEC) 提供 RFID 系统。
绝大多数大学的教研项目依靠公共资助的扶持,然而这些赞助并不一定总是现金的形式。举个例子,加洲大学解剖学系每年都会收到 1000 具左右的捐献尸体,支持健康专业的教育,及未来科学研究。为了简化和提高尸体追踪流程,解剖学系目前在测试一套由 Wireless Internet for Mobile Enterprise Consortium (WINMEC) 提供 RFID 系统。

实验室人员采用棍式阅读器读取RFID标签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研究中心采用 RFID 来提高尸体和人体标本(如组织样本)的追踪,这类应用最早源于 VeriTrace 开发的一套系统,用于追踪在卡特里娜飓风中死亡人士的遗骸。2008 年,Mayo Clinic 开始采用 RFID 追踪活体组织样本。最近,Michigan Health System 大学也开始采用 RFID 追踪人体组织。
UC 解剖学系的主任 Brandi Schmitt 称,UCLA 的解剖实验室目前在评估 WINMEC 方案 - SpecimenTrak。UCKA 也在 Davis、Irvine、San Francisco 和 San Diego 的加州大学分校设立实验室。这四家实验室目前都采用纸张记录系统追踪尸体。
RFID 硬件已投入应用一年多,运行良好,Schmitt 解释说,公司目前着手软件的集成,以便将这套系统集成进其它实验室。“我们目前主要工作是将 WINMEC 软件集成进现有的数据库。我们现有管理绝大多数据的数据库与 SpecimenTrak 数据库是独立分开,所以我们必须开发两者接口界面”。一旦这个步骤完成 - Schmitt 预计于今年秋季 - 其它几家解剖实验室也将采用这套系统。
当尸体送达 UCLA 时,每具尸体都分配一个识别码,识别码被输入软件里,与 RFID 标签的 ID 码相对应,RFID 标签接着被缝进尸体里。
如果,尸体被分解,那么每一块都会另外分配一张标签,如肢干或器官。这些新增加标签的 ID 码在软件里与整具尸体的标签相对应,这个非序列化 ID 代表着标本的类别。新标签要么直接缝进可移动人体部件里,要么永久性粘贴在存放器官的容器上。
解剖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对标签的编码和读取是个挑战。实验室的绝大多数工作台和存储区都是由金属制成,金属易反射 RF 波。而且,由于尸体和样本主要成分是水,液体会吸收 RF 信号,这些都影响标签的读取。
WINMEC 和 Schmitt 测试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无源 RFID 标签,包括符合 EPC Gen 2 标准的超高频无源 RFID 标签。由于受到金属和液体的干扰,这些标签读取率并不高,所以公司决定采用符合 ISO 11784 和 11785 标准的低频无源标签。实验室工作人员采用一个棍棒式 RFID 阅读器读取标签。
由于标签价格便宜,为了避免重复使用可能造成的系统错误,到达了使用期限的样本(整具尸体或部件)被梵烧丢弃时,标签并没有被收回,重新使用,而是留在样本上。
现在,RFID 系统支持 UCLA 实验的两个主要的工作流程:系统被用于识别捐献尸体和盘点尸体库存。过去,实验室采用手写标签识别尸体,并通过手工读取标签执行盘点,十分费时。现在员工手持阅读器经过每具尸体 ,收集数据,可每个月盘点一次,大大减少了盘点时间。
一旦其它四个实验室完成该系统安装,RFID 标签还可以追踪实验室间样本往来。
Schmitt 与 WINMEC 最早在 2005 讨论采用 RFID 的追踪尸体的可能性。经过标签和阅读器的多次测试后,项目于 2007 年下半年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