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9年7月,我国共发布金融国家标准41项,行业标准75项。近两年来,为适应金融业新的发展需求,我国在征信、银行卡和电子支付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应运而生。
截至2009年7月,我国共发布金融国家标准41 项,行业标准75项。日前,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金标委”)对外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面临经济全球化不断扩展,金融创新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加深的新形势,我国的金融标准化工作不断发展提高,按照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突出重点、服务金融的原则,在服务金融创新、保障金融信息安全、国际标准采标、金融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服务金融创新金融标准相继出台
近两年来,为适应金融业新的发展需求,我国在征信、银行卡和电子支付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应运而生。
征信类标准的制订工作成效显著。2006年至2009年人民银行发布了《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等7项行业标准,其中信用评级方面标准5项,包括我国首次专门针对信用评级业发布的行业标准———《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这些标准的实施,对提高评级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监管机构科学管理评级市场的重要工具之一。
银行卡标准快速推进。为了适应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新需要,人民银行一方面着手修订了《银行卡销售点(POS)终端规范》、《银行卡自动柜员机(ATM)终端规范》、《银行卡联网联合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将新的业务、新的参加主体、新的技术融入标准中,使银行卡标准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另一方面研究和制定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系列标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检测规范》系列标准、《银行卡卡片规范》等新的银行卡标准,为推动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方便持卡人用卡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国支票影像系统于2007年全国推广后,人民银行制定了《全国票据影像交换系统技术规范》,该规范为票据影像交换系统的顺利上线及正常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强行业管理,促进票据影像交换的规范化与信息共享,提高影像采集、交换的质量与效率,降低退票率,在相关技术规范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将《票据影像交换技术规范数据元》、《票据影像交换技术规范影像采集》两项标准转化为行业标准,使其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电子支付系列标准正在研制中。随着电子商务发展进程的加快,对标准的需要日益迫切。电子商务标准涉及领域较多,标准制定的复杂程度较大,2007年,金标委先期组织对电子商务金融领域标准制定方案进行了研究,目前已形成了阶段成果,下一步,将依据这一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电子支付术语、代码、数据元等标准的制定。通过制定电子支付系列标准,对目前电子支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将进一步推动电子支付业务的发展。
跨行业标准的出台满足了银行、证券、保险业间的业务融合需要。《证券期货业与银行间业务数据交换消息体结构和设计规则》金融行业标准于2009年4月正式发布,该标准适用于银行与证券公司间转账、银行与期货公司间转账、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业务消息体的设计和使用,有效满足了不同行业间融合发展的标准需求,降低了银行与证券、期货业之间互联互通的市场成本。涵盖银行、保险业的《企业年金数据交换规范》正在加紧研制,即将进入报批阶段。
此外,《中国保险业标准化五年规划》(2007-2011年)已正式出台,初步构建了科学完善的保险标准体系。印钞造币行业标准进展顺利,《合质金化学分析方法》等5部分系列国家标准于2009年5月正式发布,以充分满足我国黄金界对分析方法标准的需求,进一步规范和统一合质金的分析方法。
保障金融信息安全
随着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保障信息安全关系到金融业安全稳定运行。
2004年,《金融业星型网间互联安全规范》发布实施,从而规范了金融业星型网间互联涉及的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措施、物理环境与人员安全、安全运行与管理。
2008年,发布了《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管理规范》,该标准贯彻落实了国家关于提高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的方针、政策,对促进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有效防范银行业信息系统风险,规范灾难恢复应急管理和日常运维管理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国家标准《银行业务安全文件传输(零售)》发布,填补了国内金融领域银行零售业务环境下安全文件传输的空白,对促进国内银行业安全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防范金融信息安全风险起到一定作用。
在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方面,为不断加强网上银行安全保障工作,人民银行正在抓紧制定网上银行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规范,这将进一步有效提高银行业防范网络犯罪、渗透、攻击破坏的能力。为更好地指导金融机构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明确金融业具有行业特点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人民银行拟开展 “金融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引”系列金融行业标准编写工作。
国际标准采标率大幅提升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长期坚持的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是今后提高我国标准总体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金标委将采标工作列入工作计划,按阶段、分步骤逐步将国际标准化组织金融服务技术委员会(ISO/TC68)和个人理财技术委员会(ISO/TC222)归口下的国际标准采用或转化为国内标准,便于我国金融业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提高金融行业的服务水平,促进早日与国际接轨。
截至目前,金标委对ISO/TC68和TC222发布的47项国际标准已经基本实现同步采标,对于处于审查阶段和报批阶段的国际标准实现同步跟踪。已有28项采标项目正式发布为国家标准,涉及金融业务报文、信息安全、证券等领域。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标准化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实际参与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ISO/TC68是ISO组织中专门从事金融标准化的工作机构,成员包括美、英、法等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受国家标准委的委托,金标委于2004年正式成为该组织的国家成员。为做好 ISO/TC68和TC222在国内的归口管理工作,金标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了解国际金融标准化情况和进展,提高我国标准化水平。并组织人员对 ISO/TC68的工作进行了动态跟踪,每季度编写跟踪报告,并将重要信息在金标委网站上发布。此外,金标委目前还在申请加ISO20022《金融服务金融业通用报文方案》的管理组织,实质性地参与到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准制定中。
金融标准化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金融标准化体系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依据和基础,直接关系标准化工作的成效。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金融标准化已经初具规模,并成为我国标准化的重要领域。但整体结构不尽合理,一些标准缺失、老化和滞后的现象依然存在,还不能完全适应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2008年,为规划我国金融标准化发展,人民银行提出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金融标准化体系,并计划用2年的时间,完成金融标准体系框架的制定出台,为更好地为标准化服务于经济金融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措施。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家确定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紧紧围绕“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大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重大决策的实施,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进一步完善金融标准化体系,明确标准制定的重点领域,更好地发挥标准的规范、协调、支撑和保障作用。
由于金融标准体系框架的制定是一项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业务范围广,需要各方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推动。2009年3月31日,金标委组织成立了由分技术委员会以及部分银行代表参加的金融标准化体系框架协调工作组,金融标准化体系框架制定工作正式启动。框架拟划分为银行、证券、保险、印制4个分体系,由金标委秘书处和证券、保险、印制分技术委员会负责牵头组织制定。
按照计划,2009年底将形成4个分体系的征求意见稿,待分体系形成后,金标委计划于2010年组织完成金融标准化体系框架编写。目前,银行业标准体系框架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已召开,确定了编写的思路和原则,近期将确定框架的各级分类,分工进行编写。证券、印制标准体系框架已形成制定方案,保险标准体系框架将以《中国保险业标准化五年规划》为依托,后续进一步完善。
从1991年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到如今的41项金融国家标准和75项行业标准,我国的金融标准化工作近2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金融标准化工作对于服务金融创新发展,提升金融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金融标准化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和新的发展起点上,金融标准化工作的继续推进必将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