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互联网之后的时代
作者:程苓峰
时间:2009-09-08 08:32:41
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时代:“物联网”,也叫做“泛在网络”。它将把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互联网注入到每一个商品里面。就像若干年前,人们把电力注入它们、使它们能够一直不停转动一样。
关键词: RFID 物联网
  客户管理软件Siebel System的创始人Thomas M. Siebel最近提到一些数字:从1980到2000年,全球的IT花费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而2000年之后,仅有3%。言下之意是:IT业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这个看法,说不定跟Siebel先生在2006年把公司以60亿美元卖给Oracle有一定关系。 

  IT业界的专家们总是热衷于预测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比如数据库软件、电脑硬件、电子商务……《IT不再重要》一书指出:云计算的出现导致IT能力可以向谷歌和亚马逊这样的大公司随需索取,单独建立一套IT设施的需求大大降低,于是,不是每家公司都需要一个CTO、CIO或者是网管。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会大幅度萎缩。 

  真的吗? 

  首先,需要再界定一下IT业的定义。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习惯把IT业与互联网分开,前者专指互联网之前的传统的信息产业,比如以微软的软件、英特尔的处理器、戴尔的电脑为核心的时代。后者专指互联网之后,以雅虎的邮箱、eBay的拍卖、谷歌的搜索、Facebook的社交网络为核心的时代。 

  但这两个“亚时代”都属于IT,即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前一个时代,是信息的记录、计算和存储发生质变,而后一个时代,是信息的传播发生质变。当信息的传播发生质变,整个信息产业就会发生结构性调整,可能伴随着一定的“量”的萎缩,但一旦越过临界点,就会反而促进这个产业的再一次放量增长。 

  任何新技术所带来的对社会的改变,都不是立竿见影,而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多长,取决于使用这个新技术所需要的成本是否降到了一个瓶颈以下。历史上,使用电力的成本大幅降低的临界点,就是电力可以远距离传输,人们获得电力的条件,不再是需要一台发电机和一堆煤,而是一根电线。而一旦人人都能随时随地用上电,那么电这个巨大的能量就立刻催生出一个巨大的产业:把电用来代替人力做一切事情的所谓“家电产业”和“现代工业”。 

  当互联网以及云计算解决了IT能力的使用成本之后,什么事情会发生呢? 

  当然是信息技术向更大范围的人群的普及。上网本的出现就是一个分水岭:我们不再需要一个由强劲的英特尔处理器和微软软件以及大容量的硬盘武装起来的豪华笔记本,而是只需要一个被很多IT精英嘲笑为“简陋”的上网终端。连上网,就拥有了一切IT能力。 

  有人甚至认为,2000元人民币左右的上网本将把中国网民从3亿直接提升到6亿。因为从电视机到手机都是如此,2000元的价格是一个商品是否被“每个普通中国人人手一个”的那条瓶颈线。至于在更落后的国家,很多人还都在为普及“100美元笔记本”而努力。 

  还有就是信息技术向更大范围商品的普及,这才真正是那个被信息技术占据主导的年代。试想一下这些生活情景: 

  一个茶盅自从其在工厂里诞生的那一刻就内置一个RFID芯片,从其走下流水线到走进沃尔玛商场,其间的每一步,都能够在任意一台联网的电脑上查到其位置和状态。我们在沃尔玛商场里拿到这个茶盅放进自己的购物车,直接走出沃尔玛的大门,并不需要站在一条人龙后面排队等待沃尔玛的服务生为我们一一结账。大门上的检测器会自动结算,这件茶盅和相应的价格会自动出现在大门侧栏的显示屏上。同时它也检测出我口袋里的信用卡卡号,然后显示出:我们将从你的招行信用卡(尾号4567)里扣除5元人民币。 

  同样是一个茶盅,星巴克从一家工厂里定制了它。它在星巴克的小店里将会履行这样的职责:当一个客人把一杯咖啡喝完时,这个茶盅会自动通知柜台主控电脑:5号桌区域的客人已经喝完咖啡,我想应该有人来为他续杯了。当然,续杯之后,也不需要客人现场掏钱,只要他口袋里有一张同样联网的信用卡就行。 

  你下班了,坐上自己的爱车,在仪器盘上选择了“回家路线”,这时候,家里的一切电器接到了你的爱车所发出的联网指令:主人30分钟后到家,请预备。于是,微波炉立刻投入战斗,以便为你准备一顿早上出门时设置好具体需求的晚餐。空调将在28分钟后启动,2分钟足够它把温度从当前的0度提高到你最享受的25度。 

  是的,这就是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时代:“物联网”,也叫做“泛在网络”。它将把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互联网注入到每一个商品里面。就像若干年前,人们把电力注入它们、使它们能够一直不停转动一样。 

  在物联网时代里,将更多的信息纳入到数字化的处理体系中来。谷歌创始人说过这样的话:谷歌以处理全人类的信息为历史使命,但目前为止,被数字化的信息只占到全部信息的一小部分,而谷歌能处理到的据说不到5%。比如,微软、亚马逊和谷歌之间正在就历史图书的数字化问题打得不可开交。再来看几个故事: 

  美国政府的首席技术官Aneesh Chopra日前表示,美国政府会把更多的政府和公共职能搬到网上,比如移民的审查、绿卡的发放;比如电子病历和档案的建立。 

  旧金山市的市长Gavin Newsom上周在自己的博客里宣布:旧金山市将把所有的政府数据公布在DataSF.org上面,以让第三方开发者像为Facebook和iPhone所做的那样,为这些数据开放应用。比如,把警察局提供的城市犯罪数据和租房数据结合起来,让租房者“找到安全的住房”;把卫生署提供的餐馆卫生检测数据跟大众点评网这样的餐馆网站结合起来;利用环境部提供的废物回收数据,帮助居民在其居住的周围回收废物。 

  谷歌官方投资了23andMe,一家测试人类基因的公司。很多人对此不解,但谷歌发言人做过这样的解释:人类的基因信息是未来我们能预见到的最大量级的数据库之一,既然我们的使命是处理全球的信息,自然就不能放过这一块最神秘、最重要、也最具挑战的信息来源。 

  如果展开想象,不难意识到人类能够处理的信息还有太大的量级在等待释放。一旦语音识别成熟,我们每天说的话都可以被用作数字化处理。由于设备和带宽成本过高,很多对天文和环境的研究,比如外星人的监测和对地质的勘探,都处于捉襟见肘的境地。此前不久,英特尔官方还专门为一家天文研究机构发布了一个Facebook应用:让Facebook用户把自己闲置的电脑和带宽资源捐献出来。被誉为“下一个20年的经济引擎”的生命科学的发展,随时都可能为我们掀开一个巨大的可供探索的数据来源。 

  当然,一个行业的兴盛未必会给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带来好运。Formula基金的管理合伙人James Altucher对互联网的情况也不乐观:“现在应该把互联网公司看成是电厂,给个10~13倍的市盈率就差不多了。但电厂是公用设施,并且因此处于垄断;而互联网不垄断,充分竞争。所以,互联网看起来比电厂还要不值钱。看看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提供商思科,现在15倍市盈率。” 

  很大程度上,IT能力的普及,会像电一样极大增强我们的生活质量。但是,虽然我们不能离开它,但也不能靠它发大财。 

  所以,其实只有少数的与IT产业相关的领域能够迎来爆发的增长以及好运,就好比电力激发的家电行业一样。我们预测下一个时代的到来,需要的基础条件包括了三点,一是低成本的网络接入设备,比如上网本。二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设置,比如RFID这样的“物联网”的基本载体。三是互联网即将激发的那些潜在产业,比如上面提到的天文探索、地质勘探、基因匹配。 
上一篇:SISVEL 就‘下一代移动网络’有关长期演进专利池管理者的信息要求做出回应 下一篇:新型工业化中国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