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3G推动移动支付3.0 RF-SIM成标准首选
作者:逄丹
时间:2009-09-08 09:38:33
目前,电信运营商主要是采用SIMpass和RF-SIM两种技术标准推广移动支付业务。中国移动日前在湖南、上海、重庆、广东四省市试点手机小额支付业务便是采用RF-SIM标准。

  今天走在上海、重庆等城市的街头,中国移动的用户已经可以通过手机像刷公交卡一样刷卡乘车,亦能像刷银行卡一样在自动售货机购买可乐或在超市购物,甚至还可以直接利用手机购买电影票、火车票或飞机票。日前,中国移动在湖南、上海、重庆、广东四省市试点了手机小额支付业务,据介绍,其技术和业务方案已经准备完毕。 

  而在中国移动之前,中国联通于5月17日也在上海推出在上海推出移动支付业务,用户通过购买内置NFC芯片的联通3G手机以及购买NFC手机贴卡(挂坠)等方式即可以享受手机支付业务。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则推出天翼3G“移动支付”业务,为用户提供账单支付、手机充值、公用事业费缴费、订购商品服务、自助金融、刷手机消费等手机自助支付服务。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三大电信运营商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 

  进入2009年,3G为移动支付业务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和空间,电信运营商争相布局移动支付业务,移动支付市场迅速升温。 

  “支付是一种大众性的需求,而移动支付具有随身、实时、快捷的特性,还能解决一些传统支付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传统商务流程的效率,有望成为运营商掘金3G时代的‘第一桶金’。”Frost&Sullivan中国区首席咨询顾问王煜全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表示。 

  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成主流 

  事实上,移动支付对用户来说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03年,中国移动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手机钱包业务,为用户提供软件付费、邮件付费、数字点卡购买、手机保险、电子杂志购买等服务,支付途径包括银行卡支付和花费支付两种方式。而在这之后,中国联通也面向用户提供手机银行、手机钱包业务。 

  不过,在早期运营商提供的移动支付业务中,一般都是基于短信或语音交互绑定后台账户模式,或是基于WAP和Java方式,通过网络进行支付,也被认为是移动支付的第一代和第二代。 

  “第一代支付方式使用门槛很低,但是存在安全性欠缺、操作繁琐复杂、无法即时支付等问题。第二代与第一代移动支付有同样的缺点,还受到网络速度的制约。”一位移动支付专家记者表示。 

  而这次中国移动在四省市试点的小额支付业务则突破了以往的支付方式,采用非接触式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用户只需要完成手机和POS终端的对话即可实现支付功能,这就好比用户乘坐公交车,只需要使用“一卡通”刷卡即可交付所需费用。 

  中国联通新推出的移动支付业务也是基于非接触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一位深谙移动支付领域多年的专家向记者表示:“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方案的使用代表着我国的移动支付业务已经进入第三代。” 

  事实上,非接触移动支付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使用,例如日本NTTDoCoMo的Felica项目、欧洲的NFC手机支付项目。“现在,日本几乎到处都是采用手机进行购物、乘车等日常活动。”王煜全向记者表示。而在去年的通信展上,记者也亲自体验了NTTDoCoMo提供的移动支付业务,非常简单、便捷。 

  多标准共存 

  “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已经成为移动支付领域的主流趋势,作为一种具有较大潜力的电信蓝海业务应用,非接触移动支付在中国已经进入敏感的市场启动时间窗口。”来自中兴通讯的一位专家向记者表示。 

  就我国的移动支付发展情况来看,目前移动支付所用技术方案主要有三种,分别是SIMpass、RF-SIM和eNFC。其中,使用NFC手机进行移动支付需要用户重新购买一部手机,这对用户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而且对于运营商来说也需要重新向终端提供商定制新的NFC手机,实施成本较高。 

  目前,电信运营商主要是采用SIMpass和RF-SIM两种技术标准推广移动支付业务。中国移动日前在湖南、上海、重庆、广东四省市试点手机小额支付业务便是采用RF-SIM标准。 

  “在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刚刚启动的阶段,采用NFC手机进行业务的推广显然不现实,为此,中国移动采用了RF-SIM标准。用户只需要更换一个特制的带有射频的支付SIM卡,而不需要更换手机,并且用户未来再次更换手机,可继续使用这张SIM卡,仍然保持原有的手机支付功能。”中国移动研究院一位技术专家向记者表示。 

  而且他进一步指出,RF-SIM更容易让运营商控制产业链,运营商可以在移动支付业务上掌握主导权。 

  不过,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移动支付标准,因此,电信运营商也在多个地方试点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以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标准。 

  200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移动先后在湖南、重庆、广州进行试点,陆续采用了SIMpass、eNFC、RFSIM等多种技术方案。中国联通在湖北推广基于RFSIM的移动支付业务之后,又于5月份在上海和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手机厂商合作推出基于NFC技术的手机支付业务。中国电信从2008年底也开始了非接触移动支付的预研。 

  “经过研究和试点,中国移动目前已经初步明确了非接触移动支付的技术方案,将eNFC作为非接触移动支付发展的目标,将RFSIM作为近期发展的备选方案,这样既能够减少先期推广的阻力和资金投入又能够兼顾未来的发展。”一位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而移动支付业务也为运营商带来了良好的业务发展模式。据中国移动人士介绍,他们此次试点的移动支付业务被中移动运用的前景将是除了小额支付外,人们可以直接用手机通过电信网登录互联网办理各种票务(如电影票、地铁票、汽车票),随即电子票会到达用户手机卡里。用户进场时可以刷卡验票——让很多离线业务变成在线业务。此外,信号的远距离传输模式有可能为中国移动带来可观的广告收入——商家只需有台发射终端,就可以向二三十米范围内路过的行人手机上发放即时广告,这些广告大多应该是一些打折券、产品信息,引导路人即时消费。 

  “运营商可以通过将移动支付业务和其他业务相结合,开展多种组合业务,建立更好的业务模式,提高用户的ARPU值。”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与银行的竞合 

  今天,不仅是运营商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都在为用户提供移动支付业务。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完全可以抛开运营商,和终端提供商合作共同推广非接触式移动支付业务。 

  不久前中国银联与瀚银科技合作推出“手付通”,该产品基于自主开发的中国银联新一代移动支付技术,可通过POS及3G无线网络,用手机实现移动支付的功能,而用户只需要携带一部装有手付通SD卡的手机即可。 

  “移动支付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其价值链中环节众多,包括移动运营商、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芯片制造商、手机制造商、设备终端提供商、商户和手机用户等多个环节,电信运营商要想在移动支付业务获得发展,必须处理好产业链各方的利益。”一位电信专家指出。在很多专家看来,产业链各方利益,特别是运营商和银行的利益无法达到平衡已经成为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一大桎梏。 

  不过,王煜全指出,不同于传统的移动支付,非接触移动支付涉及的两大利益主体主要是运营商和银行等金融机构,而两者之间本身有着天然合作的利益链条。“运营商需要借助银行的支付平台,而银行则希望借助运营商丰富的用户资源发展业务,可是说正是商业利益的存在让两者可以很快地进入合作,而且两者的合作是一种松耦合的合作关系。”他指出。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也向记者指出,只有双方化竞争为合作,才能营造产业链共赢的局面。而对于标准来说,相关专家认为,技术标准应该有运营商来主导,支付标准则交付给银行。 

  随着非接触式移动支付市场的启动,非接触移动支付涉及芯片和SIM卡商、手机终端厂商、POS终端厂商、平台厂商等众多的设备提供商也积极参与到市场运作中,在目前国内提供非接触移动支付的芯片和SIM卡的主要厂商有:东信和平、上海复旦微电子、渥奇数据、中兴集成、普天茂德、大唐微电子、北京华虹、天喻信息等。 

  据参与平台建设的中兴通讯的一位专家介绍,传统的支付平台厂商如联动优势、上海捷银等以及后介入的支付平台厂商如中兴通讯、高阳、神州数码等都在积极参与各运营商的规范制定和试点。 

  “如果能够明确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关系和合作模式并尽快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那么在不久之后,移动支付将真正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非接触移动支付也将成为各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王煜全最后向记者指出。 

上一篇:新大陆:公司重启非公开增发 下一篇:金雅拓助力尼日利亚 确保电子支付服务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