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这块蛋糕怎么吃,银行、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犹如等待黎明后的朝阳,移动支付正被翘首企盼。
移动支付这块蛋糕怎么吃,银行、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犹如等待黎明后的朝阳,移动支付正被翘首企盼。
3月10日,中国移动以398亿元巨资认购浦东发展银行20%的股权,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 移动电子商务是我们核心业务的延伸,我们希望在移动支付方面更进一步。"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如此表示。
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以及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多,方便快捷的手机移动支付备受追捧。中国移动"联姻"浦发银行,吹响了移动支付领域的"集结号"。
3月17日,中国银联宣布,其新一代手机支付业务目前已进入大规模试点阶段,试点区域扩展到上海、山东、宁波、湖南、四川、深圳等六省市。4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向支付宝投资50亿元人民币,帮助支付宝进一步提升并优化整个系统,并将在移动支付等新兴领域进行全面布局。
事实上,银行、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目前都在觊觎移动支付这块蛋糕。问题的关键是,他们各自的运营模式不尽相同。一种是以更换SIM卡为主的近场支付模式,另一种是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的远场支付模式,前者使用方便但需更换成本,后者无需投入但操作相对复杂。
用户更愿意接受哪种模式只是问题之一,由于移动支付涉及跨行业多环节,各方主体都试图以自己为主导方,从产业发展角度而言,怎样的运营模式才能协调各方利益,达成共赢呢?
针对这些问题,本期《总裁论坛》栏目主持人特约移动支付领域的6位老总--中国银联助理总裁刘风军、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支付宝无线业务部总监诸寅嘉、环讯支付总经理栾毓敏、快钱公司总裁关国光、赛迪顾问高级副总裁张涛,从推动移动支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角度出发,畅所欲言,互碰火花,希望能给关注移动支付发展的读者以启发和借鉴。
前景广阔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随着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快速发展,手机移动支付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从用户需求层面看,如何看待移动支付当前的需求现状?如何判断未来的发展走势?
余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移动支付需求的增长。早期,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汇聚平台,发展壮大了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随后,互联网被当作应用和娱乐的平台,成就了盛大游戏、完美时空等游戏娱乐公司。现在以及未来,互联网更大的潜力在于扮演一个交易和商务平台的角色,更多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公司将迎来发展机遇。
诸寅嘉:随着以手机为主的随身设备的多样化和功能的丰富,移动支付已经开始逐渐形成潜在的需求和市场,这个市场有两种发展模式,包括苹果公司倡导的在线销售模式和以近距离无线通信为主的随身钱包支付模式。这两种模式会并存发展,并逐步走向融合。
栾毓敏: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7.4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经接近2亿,手机的覆盖率远远大于互联网的覆盖率,手机用户相比互联网用户有着更为良好的付费习惯,这两大基础都会快速缩短移动支付与传统互联网支付的距离。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新媒体与传统互联网平台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整个行业正在从垄断走向开放,从传统的接入和通道等基础建设过渡到发展内容和追求应用,这将使得移动电子商务更快地走入百姓生活。
关国光:随着手机网民规模的迅速攀升、3G所带来的网络带宽的优化,以及终端应用的丰富,手机支付正在迎来井喷式的发展时期。同时,用户的需求反馈告诉我们,用户对手机支付的期待已经超越了支付本身的范畴。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整合于手机之上,一个崭新的移动金融服务时代即将开启。
刘风军:国内手机支付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3G的广泛应用而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0年手机支付的发展,是金融体系、移动通信产业与智能芯片技术融合的开端,将成为市场发展的热点和产业的发展方向。
三方角力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目前,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进入移动支付领域,如何看待三方面主体的发展前景?各方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栾毓敏: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各自的领域,相互间有竞争也有合作,彼此都有不可替代的方面。在发展前景上,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会以现场支付为主阵地,第三方支付因为有一定规模的签约商户作为基础,会侧重在远程支付上,如提供使用移动终端进行上网购物的支付模式。
刘风军:手机支付范围广、领域宽,包含了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和电子支付等不同产业,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手机支付业务均存在跨行业发展的难题。产业链的各参与方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不尽相同,唯有采用合作的方式,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高速增长。
张涛:电信运营商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政策方面的,现在中国移动已经初步为清除这一瓶颈做出了战略部署。
金融机构目前国内主要推动方是银联,它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手机卡改造和终端POS机升级。
目前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用户数量也急速增长,而且其提供的远场支付也较为成熟,目前面临的更多是政策不确定带来的风险。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手机支付模式,是通过专用射频卡更换普通SIM卡的方式实现移动现场支付。这种模式的发展前景如何?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需要完善的重点在哪里?
余晨:移动现场支付适用于小额度支付,目前在日本、韩国已得到广泛应用,最大的好处是它所带来的便捷的购物体验,已被消费者认可。但是,移动现场支付的推广,需要配合对手机和POS终端的重新改造和布局,硬件更新的成本较高。比如更换一张SIM卡的成本在100元左右,用户不仅需要到移动营业厅更换,而且要考虑到这种SIM卡并不是适配所有的手机机型,用户可能面临更换手机的麻烦。
诸寅嘉:SIM卡带来的成本及升级相应设备的成本,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此外还要解决资金渠道和钱包管理等问题。从用户的角度看,他们应该乐见各种模式充分发展,最终让消费者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支付方式。
栾毓敏:RFID(射频识别)的优点是使用方便,用户只需更换SIM卡即可实现移动支付,但目前该技术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换SIM卡的成本过高,如果该成本完全由运营商承担,那将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对于用户而言,首先,普及RFID技术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而如果由用户来承担这些成本,对于个人而言,将有很大比例的用户可能选择不使用。同时,由于各省运营商业务的差异性,在全国展开该业务的难度也会较高。
关国光:移动运营商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这是其无可比拟的突出优势,但是,移动金融服务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通力合作,理顺各方利益主体的协作关系是其发展成功的关键。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体的移动支付模式,是通过手机在任何地方为商品提供远程支付。您如何看待这种模式的发展前景?其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
余晨:这种支付模式的特点在于能够支持多种资金来源,用户不仅可以使用借记卡、信用卡,还可以使用各种预付卡进行支付,其中包括各运营商的充值卡、盛大的游戏点卡以及腾讯Q币等。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模式对很多内容提供商特别是应用和娱乐服务商而言,是非常好的收费渠道,大大减少坏账和渠道成本。
诸寅嘉:该模式的优点是资金渠道和支付管理功能强大,这种模式发展前景广阔。我认为,未来手持设备功能足够强大与智能化,足以承载更为多样的应用方式。不足之处,在于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去促进这一市场的发展。
栾毓敏:这种模式与通过电脑进行网上支付的方法类似,具有便携性和私密性的优点,同时可支持远程移动大额支付。需要完善的重点是如何逐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这需要不断地去完善支付过程的安全性和操作流程的优化,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度及接受度。
协作共赢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手机移动支付的发展涉及众多环节,如终端改造、芯片集成、运营主体等,您觉得最适合国内市场的移动支付产业链形态是怎样的?另外,您如何看待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市场空间?哪些类型的企业会从中受益?
余晨:涉及终端改造、芯片集成的主要是现场支付模式,这种模式涉及大量的终端改造成本,相应的芯片制造和手机厂商会受益。如果从产业链分工看,银行能获得最高价值,且投入最小,但与目前已经提供的普通银卡业务相比,该项业务仅是支付渠道和工具的创新,而对实际银卡交易额增长影响有限。银行将愿意参与和配合,但目前不会花费力气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
诸寅嘉:最能够受益的,是采用移动在线支付的应用开发者或内容提供者,他们有了收费的通道;其次是做非接触支付芯片和解决方案的厂商;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公司是第三层次的受益方。
栾毓敏:移动支付可以说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处女地,它的发展对整个行业都将带来可观的收益。
具体受益的企业包括第三方支付企业,从事电子商务的部分企业以及移动运营商。他们将从移动支付产业发展中获益。比如,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开发移动产品客户端,通过客户端产品为用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这些增值服务涵盖购物、机票、旅游等多个领域,因此发展前景广阔,第三方支付企业肯定将从中获利。
关国光:整个移动金融服务产业链较长,而手机移动支付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各方共同携手培育。因此,只有实行开放式的产业合作模式才能优化资源配置,为我国的手机移动支付产业找到真正适合的发展形态。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由于移动支付涉及金融和电信两大领域,您认为是否需要由相关部门制定一个应用标准来规范引导该领域健康持续发展?具体而言,您觉得这些应用标准需要囊括哪些环节和内容?
余晨:移动支付还是属于电子支付范畴,移动只是支付的一种形式,因此,实施监管的主体应该还是中国人民银行。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特别像支付这样的行业,由于需要跟钱打交道,从长远来讲是一定需要监管的。为了控制风险,推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清算协会已成立,国家也有相应监管,但现在的监管基本上是报备制。
诸寅嘉:由于移动支付刚刚起步,还没有到需要规范移动支付业务本身的时候。而最需要规范的是,对各参与者的用户资金管理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准入要求。
栾毓敏:金融和电信都希望在这个领域当中获得主导,制订有利于自己的标准,而第三方支付企业处在相对弱势地位。希望有关部门制定出统一的技术标准。
刘风军:在手机支付业务发展初期,由于种种原因,参与各方采用的技术标准(包括手机标准、安全载体标准、终端标准、通信标准、安全规范和检测认证标准等) 不一致,这直接导致了各类产品无法兼容、资源无法共享的局面。
手机支付金融标准应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制定,以此来指导手机支付业务规范、有序地开展。同时,应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协调各方主管部门,高度统一思想,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支持手机支付业务发展。
张涛:当前,中国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虽然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政策法规的不健全仍旧限制了市场的创新、规范与进步。可以说,所有的非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均存在政策风险。在未来政策方面,针对金融机构和电信领域的合作,以及第三方支付的管理方面,我国在政策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在移动支付产业链建设过程中,您如何看待目前各个合作方之间的利益分配,以及权利和责任的划分?您认为怎样的分配格局或运营方式是相对合适且可行的?
诸寅嘉: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移动支付领域尚有大量的环节需要打通,我们希望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一同寻找最合适的方案,尤其是与运营商、手机厂商等达成广泛的合作,协同合作对于整体产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张涛:移动支付市场还处于探索期,技术的解决方案、合作模式等方面问题还很多,手机钱包业务也未形成稳定的合作模式。
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突破口将是运营商与商户的合作模式创新,以及基于合作模式创新的业务发展创新,只有处理好价值链上各环节的关系,才能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努力培育市场,转变消费者传统的消费习惯,促进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