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等部门支持、河北省廊坊市政府主办、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承办的“环渤海‘物联网产业发展与合作专题会议’”在廊坊举行。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柳翔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柳翔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因为物联网牵扯到很多领域和方面,所以非技术层面对于物联网的推广和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成败在于此;如果不解决非技术层面的问题,物联网的产业发展也可能停滞。
5月18日消息,由工业与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等部门支持、河北省廊坊市政府主办、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承办的“环渤海‘物联网产业发展与合作专题会议’”在廊坊举行。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柳翔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柳翔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因为物联网牵扯到很多领域和方面,所以非技术层面对于物联网的推广和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成败在于此;如果不解决非技术层面的问题,物联网的产业发展也可能停滞。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柳翔
以下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兮学院教授柳翔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前面几位领导和嘉宾都对物联网做了一个阐述以及中国对物联网发展的 战略安排的解释。我这边因为时间关系着重从物联网走到今天基本的内涵是什么,未来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一些建议来做一些解释。
我的题目是“从泛在计算到物联网”。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在1988年有一位科学家,他也是泛在计算或者是普适计算的奠基人,马克?威斯(音),他有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他在文章中预见了计算的泛在,就是指计算日益增长的可用性伴随着的是日益减少的计算的可见性。比如说现在生活中有很多嵌入式东西,这是形象的解释,你认为它是计算机吗?你把它当做物品、设备来用。当然这不只是这个含义,同时它也预见了嵌入在周遭物品里无处不在的、不可见的计算机将取代PC。其中有一个名词就叫泛在性。从此,开创了一个新的计算,我们研究领域从上个世纪90年开始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有的叫普适计算,有的叫泛在计算。当然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我们就不要在这里面做更多的解释了。
我的理解是,作为泛在计算来讲它的根本的含义在支持一种自我发起的无所不在的服务。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计算才是真正地做到了不可见,因为这种不可见并不是指物理上的不可见,而是指人的意识中的不可见。伴随着这种愿景的向往,陆陆续续在学术界、工业界,大家可以看看现在提出一些概念的很多公司实际上当初都投入了很大的力量来研究所谓的泛在计算或者是普适计算的技术。这里面有几种技术,一种叫智能空间。比如说今天的大会堂设想一下如果是一个智能空间,这个空间里的投影仪是有一定的智能的。我们的话筒等等,我们的座位等等都有可能形成某种智能。
当某一个人来了,比如说我今天来讲演,这里嵌入到空间里面的物品就会自发地为您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比如说我需要打出我的某个PPT等等,我不需要靠人来设置这些东西,设置是调节它相应的、包括空间里面的温度、湿度让大家感觉到很舒适。智能空间之间是有一定的交互作用的。比如说将来计算会嵌入到人的生活里,所以人可以和智能空间进行交互的,因为人是不可能直接和资源进行交互的。所以实际上是通过随身物品和设备来进行交互。
第二,带来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来分享这些分布在各个地方、无处不在的一个计算的资源,因为它的可用性可以说无所不在。所以到处都有可能有资源。这种资源是怎么进行分享的?比如说本地资源,我刚才还跟电信的齐总在讨论一个现实的问题,大家知道虽然3G的带宽很宽,但随着用户的增加就可能在某一个局部形成堵塞。因为在局部大家还是在分享带宽的。有没有可能做一个方案,它可以在某个局部利用WiFi和本地的网络资源来分担一部的带宽,这些过程按照不可见计算的思想来讲,都希望人的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而不是由人来发起的。当然这是愿景,目前还做不到。
还有就是情景感知的技术,既然我们有了很多的对周边环境的认识,我们就能感知人的意图或者是感知环境的一些东西以为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还有一种拓展就是泛在网络,因为我们要取得一个情景感知的能力,我们需要有跟物理世界的交互来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这是有人在后期提出了所谓的把通讯网络拓展到包括RFID、包括长短网络在一起的所谓的“泛在网络”。
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很多的研究的分支。当然,因为泛在提出来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我们做了很多的探讨,同时经过10年以后我们的产业基础就已经非常地好了。比如说电话已经普及了,可以说电话是无所不在,全球已经有60%的人口都有电话。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同时,我们的芯片也越来越小,越来越便宜。这时候把这种计算能力嵌入到一些物品里也成为一种可能。
在1999年,提出了MIT的Auto-ID Center,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物联网。他谈的物和我们后面谈的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些细微的差别。他提出来是基于RFID的应用,把RFID技术作为关键性技术,把物理世界的物品接入到我们的网络里。当然,实际上他在07年又做了一些扩充。在另外一篇文章里,他把传感网也作为RFID技术的补充引入到了物联网里面。但他根本的技术是通过物品成为联网的物理世界的结点,从这个角度提出来物联网的概念。
ITU在2005年发表了一个报告,这是ITU第一次正式地把物联网作为新的连接性的纬度提出来了。实际上心里我们已经有了任何时候的连接性和任何地点的连接性。现在他把这个连接性扩展到了任何物的连接性上。这种物的连接性实际上是指H2H,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
实际上还包括PC和PC。也就是说形成了四种连接性。他认为,现在的信息网络应该不仅仅是一种时空的联系,而且还有真实世界物品的联系,包括物连接性。08年IBM的CEO在参议院的听证会上发表了所谓的“智慧星球”。当然,他没有明确地说是物联网。但是我认为它跟物联网有很深的联系。当然,这里面包含的很深的泛在计算的理念。因为当初IBM也是泛在计算的非常重要的推手。因为早在多少年前他们就一直在做很多泛在计算。他所提出的智慧星球的概念是计算能力将被嵌入到物品里。而我们不会将其视为计算机。
他把物又拓展到了不仅仅是人、物,还有任何社会组织,无论大小,他们的过程和服务都可能成为数字化和网络化。所以在物的概念上,实际上把物的概念拓展到了企业里面的process(音),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和社会组织之间的连接,都把它纳入到了所谓的“智慧星球”的计划中。
当然,日本在这方面一直在做工作。他更干脆,因为他的所谓的领导者板村健(音)教授,一直是泛在计算比较坚决的拥护者,所以他干脆就说泛在计算就是IoT。事实上板村教授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做了大量的工程和示范。我相信RFID的人应该对他不陌生,因为他来中国已经访问过多次,我也有幸和他交流过很多次,我也去日本参加过他所做的一系列的工程,包括他在一个城市里把标签嵌入到盲道上,让盲人可以用盲感进行语音提示。当然他还有一个智慧屋,还有一个智慧超市的试点。日本的YRP直接把它看成是物联网的概念。
欧盟在综合了各个国家的理念以后,它有一个组织叫CERP-IoT,这是08年改过来的。它在和各个国家进行了探讨以后,提出了关于IoT的发展远景的规划。欧盟把物联网看成是未来互联网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个网络里物不仅仅是指物理世界的物,还是表示虚拟世界的物,它具有一定的标识,物理性,通过一个智能的接口被无缝地接入到信息网络中。当然欧盟自己也承认关于物联网的定义、内涵的探讨还在继续,因为我们从泛在计算的发展来看也是一样的。因为我们每年都在探索泛在计算的未来。我相信物联网的内涵将来会做成,大家也会在不断地探讨中得到丰富。
我们也不说现在智能究竟是什么,综上所述,可以看到的:
第一,物联网是一个连接物的网络。它是未来互联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它还叫互联网而不叫NetWork。我觉得它跟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第二,物联网所要建立的关系并不是我们简单意义上的一种数据或者是信息,实际上它在三个世界、物理世界、数字世界、人类社会之间建立一种语义的连接和交流,并不是说今天的温度是多少。比如说我们今天会议室的温度是不是舒适啊?它具有一定的语义,不是简单的数字。我们早就有数据采集和传达了。所以它是在更高层次上的连接和交互。第二,它提供的是实施的信息和服务。
最后我说一说,在物联网的应用上我感觉尤其是在政府主导的层面上,因为它的应用很广,你可以把很多应用到发展里面。但物联网发展初期是在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具有共性的基础上,来推动物联网建成一个具有标准化的平台。
主要有六个方面的技术,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架构技术,我认为目前还没有诚实的架构可以支撑这种基于情景的物联网的架构,那么就标识技术来讲,应该建立一个开放、统一的唯一的架构,这是物联网可以推广的基础,因为没有安全的标识就谈不到后面的应用。
还有在非技术层面上,因为物联网牵扯到很多领域和方面,所以非技术层面对于物联网的推广和应用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可以说成败在于此。如果不解决非技术层面的问题,物联网的产业发展也可能停滞。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创新,更多是开发式的而且是自下而上的创新的模式。
最后小结一下,首先物联网和泛在计算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它的内涵将会随着我们在泛在计算以及物联网上的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第二,物联网是作为未来互联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需要与未来互联网进行协调发展。第三,物联网的涉及面积广需要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合作平台,应该就共性的问题来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