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世博园区,中国移动开通了全球首个TD-LTE宽带移动通信规模演示网——这也是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准4G标准。“目前在世博园里,准4G网络已经覆盖整个园区和周边黄浦江江面。”世博园新闻中心移动媒体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张健说。
阳光谷LED灯在夜幕下闪烁着迷人光彩,与飞碟般的世博文化中心相映生辉。
记者在世博会上参观许多国家展馆后,一个突出的印象是,各国都很重视展示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科技进步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而在各国竞相显露的“绝活”中,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工程、节能技术、垃圾回收技术、网上世博、射频识别技术、TD-LTE(业内人士称为“准4G标准”)等8项应用新技术成为闪耀在世博园中的科技亮点。
展示篇
半导体照明 照明史上又一飞跃
网上世博会 展览史上一大创举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坐落在黄浦江畔的世博园以江面为载体,综合“水”、“火”、“天”、“光”、“声”、“色”多种元素,在半导体照明的点缀下,“一轴四馆”被幻化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卷,令游客流连忘返、如痴如醉。
“半导体照明总用量达到20多万盏,占整个世博园照明的80%,是世博园区最闪耀的‘明星’,世博园区也成为全球最大的LED(发光二极管)集中示范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龚黎明介绍说。
“大量应用半导体照明,既符合‘生态世博、科技世博、人文世博’理念,又展示了创新成果,能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可提高上海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能级,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上海世博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光明指出。
在中国国家馆参观,多数观众都会在“国宝”级艺术品——《清明上河图》前驻足。运用LED技术的《清明上河图》有如电影画面,人物、景致栩栩如生。为了让《清明上河图》“动”起来,上海市科委专设了“大尺寸屏幕人机互动”项目,由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
把世博会搬到互联网上——这个奇思妙想也被我国的科技工作者实现了。全球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世博会园区和展馆,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上海世博会盛况。
据龚黎明介绍,网上世博会运用了三维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技术,这些应用得到国际展览局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世界展览历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创举”、“世博会在21世纪所找到的新的生存方式”。
能源篇
太阳能发电 走上绿色低碳之路
新能源汽车 便利“后世博生活”
本届世博会对新能源技术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6年来,世博科技专项支持的几十项技术攻关创新成果,为人们展示出后世博城市雏形。
在上海世博园区,使用最多的新能源是太阳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中应用在主题馆、中国馆、世博中心的屋顶、玻璃幕墙上,与建筑融为一体。”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洪波介绍说。
根据计算,世博园区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年平均发电量为408万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3330吨。
“世博中心馆在节能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持,实现年发电100万度——这个数字可供约2000户居民一年用电。”李洪波说。
李洪波认为,目前大多数公众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不太了解,世博场馆更多使用太阳能的意义就在于其展示、示范作用。“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太阳能光伏早已开始推广使用。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推动其发展。如果价格杠杆和税收政策能再加大力度,这项产业会发展得更快。”
在世博园里“大展拳脚”的还有1017辆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196辆燃料电池汽车、321辆纯电动汽车和500辆混合动力汽车。
“电动汽车开起来没有汽油的异味,确实很环保;而且这种车充电过程很简单,在每一个停靠站点都可以。”一位电动大巴司机告诉记者。相关部门预计,新能源汽车在世博园里大规模运行,将节约传统燃油约1万吨,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百余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近3万吨。
环保篇 阳光谷 未来城市建筑的典范
花卉墙 垃圾回收技术的杰作
看着世博轴上错落有致的6个倒锥形钢结构玻璃幕墙“阳光谷”,来自山东济南的教师张文武不停地说:“太有视觉冲击力了!我早在电视上看过,说它还有雨水收集的功能,真是太神奇了!”
让张文武感慨的六个玻璃幕墙,不仅能从40多米高的空中把阳光“采集”到地下二层,满足部分地下空间的采光,还有自然通风和雨水收集的功能。据龚黎明介绍,雨水被收集后可用于道路冲洗和绿化灌溉,并通过绿地和渗水材料铺装的路面、广场、停车场等进行蓄渗回灌,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水资源。
世博会期间,几千万游客产生的垃圾的回收也是一个环保范例。“世博园内建立了中国首次应用于大型展馆和市政道路的气力垃圾收集系统,该系统服务的整个区域内无需使用垃圾车,而是通过地下管网将垃圾输送到中央收集站,实现全天候及时清运。此外,通过气力系统输送垃圾还可以将垃圾自动分类。其中,可回收的废塑料、废纸张、绿化垃圾中的枯枝落叶等,还可以加工成花盆和肥料。”李光明认为,作为目前国际上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气力输送垃圾在我国有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世博主题馆立体花卉墙的部分材料就是利用回收的垃圾制作而成,总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绿化墙。“与传统玻璃幕墙相比,立体花卉墙可降低室内温度5度,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的循环经济理念。”李光明说。
信息篇
物联网机遇借世博萌发
4G引领通信技术飞跃
作为一场全球文化与科技的盛宴,上海世博会汇聚了大量高新技术,其中具有射频识别功能的世博门票即是体现科技世博的亮点之一。
上海世博会预计将有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日均客流量达40万人次。毋庸置疑,世博门票系统将面临着票量大、销售渠道多、入园周期长的挑战和考验。“世博门票内含一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只有1平方毫米左右,相当于一个芝麻粒大小,却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任何物品只要嵌入射频识别标签,也就是这个芝麻粒大小的芯片,就相当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在任何地方都会被系统监控。”负责该项目的上海华虹集团范恒说。
据范恒介绍,射频识别技术被视为“21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无须人工干预,能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这项技术能使游客在不超过20秒的时间验票入园。在实现快速入园的同时,参观者因为携带了嵌入射频识别标签的门票,在通过各个出入口时,检查设备能实时记录入园信息并输送到园区管理信息平台,便于整个园区的运营指挥。”范恒说。
每件物品有了相当于身份识别码后,就为将来的物联网发展提供了一种基础技术支撑。“如果说互联网是连接电脑的网络,那么物联网就是连接每一个物品的网络。”龚黎明认为,射频识别技术正在彻底改变商业零售业态的经营管理方式,催生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其影响不亚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条形码技术对于商业零售业态变革的影响。
在上海世博园区,中国移动开通了全球首个TD-LTE宽带移动通信规模演示网——这也是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准4G标准。“目前在世博园里,准4G网络已经覆盖整个园区和周边黄浦江江面。”世博园新闻中心移动媒体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张健说。
“用准4G数据卡上网,速度比3G要快上几十倍。如果用道路的宽窄来形容3G和4G的区别,那么4G的带宽会比3G宽几十倍——道路宽,自然车道也多,通过的车辆也会顺畅很多。”张健解释说。
中国移动上海分公司计划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国际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4G标准,前不久,我国TD-LTE-Advanced方案已经入选国际4G候选标准。“标准是任何一个产业走向全球市场的根本性‘抓手’,也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关键所在。我们希望以科技世博为契机,推动其成为全球主流技术。”
面积为1平方毫米的“世博芯”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新型门票系统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