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的停车管理理念,只是将咪表作为一种更有效的收费工具,而没有认识到咪表在限时停车、提升道路使用效率上的核心功能”
▲寂寞、冷清。咪表沦为“街头弃儿”,有违初衷。
家住北京西城区宣武门附近,步行上下班的刘凡每天都要穿行在宣武门西大街这条喧闹的人行道上,一走就是十几年。这条街上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在刘凡眼里都是那么的亲切熟悉,哪家的饭馆又重张了,哪段人行道地砖又重铺了,哪个路口又新增了指示牌……唯独看见那浑身贴着小广告、满身斑驳、破旧不堪的每隔10几米就有一个的“咪表”时,有过国外生活经历的刘凡内心就说不出莫名的痛。“十几年了,从刚安装上的崭新机器到现在的锈迹斑斑,每天经过这里,看着路边停车管理员用原始的方法引导司机停车、收费,我就想当初是谁想起一出是一出地在路边装了这么多这个玩意,这不是浪费吗!咪表在外国城市交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巨大,但这个舶来品到了中国却变成了废物一堆。”
刘凡所说的咪表是临时占道停车计费仪的简称,一种电子泊车管理收费系统。
据了解,从1999年至今,北京一共安装了近1万台咪表,结果多数沦为“街头弃儿”,目前95%的咪表处在闲置甚至废弃状态,其中不少已经被严重损坏。一台咪表从最初进口的高达几万元,到后来国产也需要上万元。“这么多咪表被闲置背后,远不只是资源浪费的问题。”一位受访专家表示。
咪表在北京的遭“弃”并非个案,先后在国内50多个城市“上岗”实践的咪表项目,多数无疾而终或勉强坚持。
今年4月,北京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未来使用电子收费系统对占道停车管理是一个大趋势,不能因为北京市有过失败的经验就不再使用。“本市道路停车管理使用咪表收费是本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促进城市管理与国际接轨的行动,改变了本市一直以来由道路停车管理人工挎包收费的方式,有利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这些意味着“咪表”收费模式又将在北京规模推广。不久前有关部门透露,今后北京市有望推广一批公交一卡通式咪表,鼓励市民使用。
“早就不能用了,我在这干了4、5年了,没见谁用过”
十几年前,当咪表以崭新地形象竖立在北京前门、宣武门、朝阳门、崇文门和月坛、红桥等地区的时候,颇有一番惊艳的感觉。“咪表刚出来的时候,人们充满了好奇,毕竟以前只在电影、电视里看见外国大城市里人们使用的情景。”北京一位老司机回忆。
在北京宣武门外大街一处路段,记者发现,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个银白色长方体立在路边,走近一看,上面贴满了小广告,电子显示屏也处于黑屏状态,仿佛一个个被丢弃的“孩子”无助地竖立在街头。多数过路的人竟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一位市民告诉记者,“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的,很多年了,广告牌吧!”
在这些早被安装者们遗忘了的咪表旁边,一位停车管理员在不时地招呼着需要停车的司机将车入位,收钱找零,很是娴熟。
记者问停车管理员:“这些咪表有人用吗?”
操着外地口音的停车管理员说,“早就不能用了,我在这干了4、5年了,没见谁用过,倒是有一些人停车时拿一种卡试过,但机器都是坏的,没法用,最后只好给我交钱。”
停车管理员告诉记者,这段路是自己的老乡承包的,“每个月要给上面的公司交几千元的定额,剩下的就是我们分,生意不好做,一个月挣不了多少。”
记者又来到另一路段,这里还有个别咪表可以使用,在停留的半个多小时里,根本无人问津,倒是这里的停车管理员骑着自行车穿梭着向司机收费。一位正在停车的司机对记者说,“听说挺麻烦的,还得先买卡,再刷等等。我一年就来这一两次我买它干啥,还不够累的。还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收费形式比较容易接受,简单。”说着交完钱走了。
很多曾经使用过咪表的司机告诉记者,用咪表停车、刷卡、离开,前后不到一分钟,与等待人工收费员找零相比,时间差不多。但是要想使用咪表,必须买IC卡,卡内还需要预置一定金额,而且可使用刷卡的咪表停车位不普及,用卡的机会特别少,因此许多人买卡的积极性并不高。
“曾在停车管理员手里买过一张卡,只用了一次,现在还在车里,很多年了,也不知道怎么退,很麻烦的,当时还不如交现金,简单方便。”一位司机告诉记者。
“除去咪表初次安装经费外,每3个月左右要派专人给咪表更换电池,每天都要有专人去咪表采集数据,之后才能到结算中心结算金额,这些都需要费用,然而由于利用率低,许多正常运行中的咪表基本处于空耗状态。”一位停车管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无奈表示,“公司投入不少,但收效甚微。”
据了解,从1999年4月开始,北京开始试运行咪表。到2001年,北京市投入的第一批咪表基本停用。而从2004年开始,6000多只新咪表又出现在北京街头。这批咪表以国产技术为主,成本比进口的低,而且每只咪表管理的车位也由过去的一表几十位改进为一表两位,然而,咪表装好后还是没人用。
咪表乱象并非北京独有
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城市开始陆续引进咪表,借以改变停车难、停车乱的混乱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采用过咪表管理停车的城市至少超过50个:北京从1999年即开始应用咪表,但95%处于闲置状态;武汉全市咪表使用率不足10%,沦为街头摆设;海口10年间4次更换咪表设备,民众无所适从,咪表项目名声扫地;哈尔滨咪表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另外,杭州、南昌、石家庄和长沙等城市,咪表应用时纠纷不断,相关部门干脆叫停了咪表项目。
据《中国交通报》报道,最下工夫推广咪表的城市,莫过于海口:1999年,海口推行接触式咪表来管理路内车位;2000年年底,相关管理部门声称这种咪表功能较落后,改为非接触式咪表;到了2005年,管理海口主要街道近5年的咪表悄然退市,改成了手机缴费;2010年,在相关部门主导下,又改回咪表。10年间,海口的路内收费方式已经4次变脸。
梳理这4次变动背后政府与企业各自的身影,即可大致揣测其中端倪。海口最初于2000年引进停车咪表时,由交警部门负责,市交警支队与海南立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启动了咪表停车管理;2002年,海口市政府调整管理职能,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城市道路咪表泊车管理工作,此时北京华普产业集团介入,与之前的立得公司合作运营海口咪表项目;2005年,立得公司与华普集团发生纠纷,便拆除咪表设施,改由手机拨号缴费,华普集团出局;2009年开始,海口市城管局开始酝酿“更先进”路内停车管理模式,决定用新的感应式咪表取代原手机收费模式;2010年3月海口重启咪表停车,广州电子泊车管理有限公司成为新的运营公司。而少有人知的是,广州电子泊车管理有限公司背后映现的是原华普集团的影子,其公司地址就在广州华普大厦之内。
该报称,北京的咪表几起几落。主要牵涉到的部门有公安交管局、市政管委和交通委,而奔走在各个部门间的企业则有京恩公司、北京华普产业集团和公联顺达等。从1998年北京市公安交管局牵头实施咪表项目开始,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博弈中,2003年,北京公联和京恩公司联合组建北京公联顺达智能停车公司,并成为北京路内停车位的主要经营方,北京华普受挤压而出局。但北京咪表也只有极少数上岗。公联顺达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是因为配套的管理政策和处罚措施方面缺失,咪表应用陷入不死不活的僵持状态中。
“路内停车位是最容易变现的优质资产,因而诸多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停车设备与经营企业都瞄准了这块肥肉,争夺与折腾在所难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董苏华说。
先进理念不是靠“推”
“在国外,咪表的意义就是以分钟计时的临时占道停车泊位,提醒人们在此泊位停车时尽量缩短办事的时间,尽快把车开走,以提高在停车泊位紧张地区的泊位利用率。”刘凡说,咪表在国外许多发达城市普遍应用,它主要是提高了道路两边占道停车泊位的使用率。刘凡说,美国大城市中绝大部分占道停车泊位都是由咪表控制收费。咪表收费接受硬币和信用卡,同时也是一个停车限时装置,通常一个咪表管理两个车位。“纽约繁忙地段的咪表,投币后只能使用两个小时,一旦过时,表上显示的大块红色标志很远就能看到,招来停车罚单就不可避免了。”
“咪表系统泊车方式早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路边停车的主要管理方式,同时辅以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政策,提高停车泊位利用率,减少路边停车和等待入库排队车辆,减少驾驶人寻找停车泊位的时间消耗,从而减少为停车而附加的道路交通量。”董苏华解释说。
咪表在国外已有很多年的使用历史,这与国外的汽车发展是有关的。在欧洲发达国家由于汽车保有量相对平稳、人工成本较高、古城保护以及自觉缴费习惯的民众素质等诸多因素使得咪表得以广泛应用。董苏华说,“在欧洲一些文明古城市中,临街道路两边通常一只咪表管理着十几个停车泊位,这完全依赖人们自觉缴费的公民意识,同时有巡查员会不定时检查,一旦发现有人偷逃停车费或超时停车时,那么相关法律会让其一次小小的‘失信’而付出惨痛代价。”
“目前国内的停车管理理念,只是将咪表作为一种更有效的收费工具,而没有认识到咪表在限时停车、提升道路使用效率上的核心功能。”董苏华认为咪表在国内各城市中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从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咪表的停车管理模式并不值得推广,这是一个城市综合发展规划的问题。把城市临时占道停车管理好,解决自觉缴费的问题不是竖一个机器就能解决的。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人工收费或其他的多种方式同样可以实现咪表目前的计时收费功能。有车族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社会问题,是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的。”
专家同时表示,在城市交通管理中需要管理者的智慧,“任何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都不是靠‘推’被大家所广泛接受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整体发展过程。”在停车资源管理上引进竞争机制,以公平公正为基础,科学有效地管理好城市停车问题。“北京即将采取的咪表可刷公交一卡通的收费模式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总之从长远来看,当国内的人口红利时代结束后,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公民自觉缴费意识的提高等,自动收费的咪表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慢慢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