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10-08-31(中国商业电讯)--中国大学生教育网(www.366edu.com ),为国内在校大学生提供教育、培训、教育咨询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专业教育机构,公司下辖服务品牌:中国大学生教育网,公司总部位于首都北京国贸CBD核心区域,在成都,南京,天津,上海等国内大型城市设有分支机构。 机构职业顾问拥有国内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本科学位,能感知和洞悉当代大学生的具体问题与需求,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
一、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是面向新世纪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措施。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图伟略,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为此,我国党和国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开发人才资源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高等学校是人才的出口,是培养大学生的基地。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国际国内的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这既是新的机遇,也是严峻挑战。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当代大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国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能低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要看到,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滋生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社会上有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大学生学习和娱乐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也为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像马家爵一样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所以我们使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问题。”在这种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只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他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教育具有双重属性,既有上层建筑的属性,也有生产力的属性。从其上层建筑的属性来说,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种鲜明的阶级性即阶级的政治要求、思想观点和道德标准,主要是通过德育体现出来的。古今中外,不论哪一种社会制度的统治阶级办教育,无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始终把“仁”作为他施教的最高准则,教育学生以“仁”治天下,要“克己复礼”、“为政以德”,并论述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要学生懂得,不是通过刑罚而是通过教育,达到使老百姓心甘情愿地顺从于统治者意志的目的,其封建局限性是很明显的。唐代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也把传授治国之道,放在教师的三条职责之首。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虽然并不流行“思想政治工作”这类名词术语,但在其整个教育体系中,却贯穿着非常浓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通过爱国导向、利益粘合、行为规范、文化熏陶、英雄激励、道德吸引、心理疏导、媒体影响等多种途径,向学生灌输资产阶级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制约着智育、体育和美育的方向,并为其提供动力和保证,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在育人规格中居于首位。因此,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牢牢地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切实有效地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有一种观点认为,德育为先与教学为主的提法是矛盾的。其实,这两个提法,是从不同角度说的,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并不构成对立统一的关系。以教学为主是从行业特点和学校管理工作的角度提出来的,是针对学校教学、科研、后勤等各项工作的摆位来说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主要手段是教学。教学不仅是进行智育即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德育、体育、美育的主要渠道。在学校工作中,坚持以教学为主是无可非议的。德育为先,是从育人规格和人才素质要求的角度,针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个方面关系的摆位来说的。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关系中,强调并坚持以德育为先,是由德育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坚持德育为先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智育、体育和美育,德育和智育、体育和美育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坚持德育为先,更不意味着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德育,冲击、替代智育、体育和美育。我们不能把教学为主和德育为先这两个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概念搅和在同一个范畴里,以至影响德育为先的贯彻和执行。
三、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是落实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需要。根据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精神,党中央确立了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又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道德建设。高等学校作为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只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按照党的十六大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向社会发挥示范作用和传播功能,并且能够有效的抵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的侵袭和影响,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目标的实现,完成党和国家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