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秘书长、工信部电子信息中心副主任刘献军在2010移动支付中国峰会上表示,中国移动支付业务正处于发展前期,未来几年内仍处于投入期,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新型的合作模式和竞争模式一定会出现,并形成产业规模。
9月14日,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秘书长、工信部电子信息中心副主任刘献军在2010移动支付中国峰会上表示,中国移动支付业务正处于发展前期,未来几年内仍处于投入期,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新型的合作模式和竞争模式一定会出现,并形成产业规模。
移动支付业务也称手机支付业务,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移动增值业务之一,主要参与者包括电信运营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
刘献军说,目前在全球,移动支付国家和地区接近100个,在2009年,全球手机支付业务交易金额已接近400亿美元,用户数量突破4000万人,中国手机用户突破7亿人,手机网民年增1.2亿人,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8250万人。
据中国银联数据统计,手机支付定制总量突破1920万户,仅2009年上半年共计实现交易6268.5万笔,交易额170.4亿元,同比增长42.4%和63.7%。
中国银联产品创新部产品合作室主管嵇文俊在峰会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银联将继续推进移动支付应用,已经在全国的商圈部署了7、8万台符合中国人民银行PBOC标准的非接触式POS终端,到年底,这一数量将在30万台左右,占全国非接触式金融终端总量的10%。中国银联也将在年底完成对所有接触式的金融终端即银联直联的终端体系的改造,数量超过100万台。
在中国银联手机支付方面,嵇文俊表示,从2002年至今,基于短信交互技术的移动支付全国累计用户超过2000万,月交易金额现已突破36亿元,而基于非接触智能卡和无线互联网的移动支付则成为现在新兴的支付方式。
对于移动支付的前景,刘献军说,在未来两三年,从业务发展现状来看远场支付与近场支付,前者受限于发展前景,后者受限于基础设施,难以在用户发展上获得快速增长。可能出现的突破在于,对于远场支付而言,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将极大拓展业务发展,但运营商将丧失部分主导权;对于近场支付而言,突破行业壁垒与创新运营模式成为关键。然而,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手机支付业务在近几年内仍将处于投入期,难以对运营商产生稳定的收入贡献。
稽文俊则表示,未来两三年移动支付产业定会形成自己的规模,但并未对规模进行量化的预测。
易观国际预测: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21亿户,移动支付市场收入规模将达5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