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台厂可把握中国未来标准建立的机会,包含自有RFID协定开发及电子标签国家标准,甚至是和中国自主3G标准整合等物联网相关的协定与基础建设,藉由中国市场及参与标准建立,进而扩充至全球市场,成为全球物联网装置主力出货地。
随着中国大陆“十一五计划”在今年迈入尾声,其“十二五计划”即将于2011年展开,全球对于中国大陆将如何调整其经济发展模式,以建立新的全球竞争优势,而两岸又该如何在竞合之间,找到产业合作优势及创新布局等议题,无不是各界观察重点。拓墣产业研究所ITIS计划杨胜帆副所长指出,中国大陆“十二五计划”是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三大发展主轴,政策重点在于扩大消费内需,可称为中国大陆生产力第二次大解放。
中国大陆作为世界工厂,提供全球廉价品的加工出口,导致了廉价劳工、资源浪费、城乡发展失衡,甚至受制于国外市场的种种问题,为了根本解决过去结构性问题,中国大陆将以内需带动消费模式;其提高生产力方式,将包括研究创新、发展新产业、汰换旧产业、节能减排以及发展服务业等。
扩大消费内需七大战略新兴性产业启动
在十二五政策中,是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为中国大陆下一步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来源。其中,将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支撑产业发展,进而应用在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汽车中,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产业发展平台,聚焦于物联网、云端计算等领域,建立中国大陆自主的软实力,进一步“以软带硬”,整合软硬价值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杨胜帆预估十年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中国大陆GDP比重将从1%跃升至15%,产值上看人民币10兆元(约新台币47.4兆元)。作为撑起15% GDP的要角,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二五计划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其中最受中国大陆政府寄予厚望的,莫过于未来十年将以三大阶段持续发展的物联网产业,目前积极投入的活跃地区包括北京、无锡、上海、武汉、重庆、成都、广州等。身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物联网从第一阶段的应用创新、产业形成期,第二阶段的技术创新、标准形成期,到第三阶段的服务创新、产业成长期,中国大陆皆以全球物联网发展龙头国家的角色规划,朝向制定行业标准之目标前进。
台厂技术优势 两岸物联网发功
杨胜帆表示,现阶段物联网发展仍属萌芽时期,营运模式尚需时间磨合,初期最有机会之应用将是企业供应链垂直整合和制造与服务整合延伸领域,例如医疗资材管理、智慧行车系统、智慧停车管理、机场资产管理系统等,中国大陆在标准制定方面具有主导权,终端设备制造方面具有规模优势,应用服务方面具有庞大用户试验基础,反观台湾业者在晶片制造领域则具有优势,两岸若密切结合,应可创造具大中华自主规格特色之物联网应用。
在中国大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范畴,台湾产业其实存在优势与切入机会,杨胜帆指出,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基础产业,台湾拥有较高素质人力,可结合对岸丰富的能源、材料、生物及中草药等资源,开发相关技术与市场,并透过下游制造优势,垂直整合投入高端装备制造研发工作。而应用层面方面,包含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汽车,台湾具节能环保之技术优势,在新能源汽车零组件亦有实力,并已有自主品牌计划打入中国大陆市场,在对岸拥有庞大市场与丰沛资源下,两岸可在研发、标准、零组件、示范运行等方面进行合作。
作为新兴产业发展平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信息网络及应用市场规模上看人民币数兆元。台湾ICT产业软硬体开发及生产实力在全球居领先地位,云端运算为台湾四大新兴智慧型产业,硬体发展更是台湾优势所在;物联网虽然目前在台湾发展环境并不理想,进度远落后于中国大陆,但台厂在IC晶片、RFID、感测器、设备及系统服务等方面不输对岸,是台厂可切入市场之方向。
参与物联网标准制定 站稳脚步跃国际
拓墣产业研究所ITIS计划资料显示,中国大陆为达产业升级及成长之效果,已规划在2020年前投入3.8兆元人民币,以建立完整之物联网产业链。而现阶段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也将从中央提升至国家战略等级,由各地方政府主导,积极投入发展,以智慧城市概念作为起点,就食衣住行育乐各方面扩大建设。拓墣产业研究所建议,在中国力推物联网的局势下,台厂仍可抢搭应用潮,凭技术抢进市场,不论是RFID还是IC设计领域,台厂都具有研发优势,在零件与装置上的技术皆已成熟;无线感测网路(WSN)方面,台湾WSN中上游段厂商也属成熟,唯WSN下游较缺乏系统整合业者。
另外,台厂可把握中国未来标准建立的机会,包含自有RFID协定开发及电子标签国家标准,甚至是和中国自主3G标准整合等物联网相关的协定与基础建设,藉由中国市场及参与标准建立,进而扩充至全球市场,成为全球物联网装置主力出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