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29日通过验收 变身全国首个“智慧景区” 。
九寨沟29日通过验收 变身全国首个“智慧景区” 。
29日上午,全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景区可量测实景影像服务平台,在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景区内,通过院士专家们的评审验收。这意味着九寨沟正式变身成为全国首个“智慧景区”。
“今年国庆期间,九寨沟最多一天接待2万余名游客,客流量的增大使景区的接待能力也随之超载。”据九寨沟景区管理局副局长徐荣林介绍,游客数量的增加让人可喜,但随之而来的游客不满也增多了。
据了解,在九寨沟景区内的诺日朗餐饮服务中心,每逢旅游旺季,游客就餐等上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除了就餐外,各景点乘车站点拥挤,一些知名景点游客承载量超载等问题,导致景区的管理成本快速上升。
从2002年的100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增加至地震前的260万人次,九寨沟景区是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典型,其速度在国内外景区都属罕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景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协调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1月,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院校的专家组来到九寨沟景区,为景区“会诊”。会上,由九寨沟承担的国家863重大课题《基于时空分流导航管理模式的RFID技术在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地震遗址的应用研究》正式开题。九寨沟开全国先河,提出了“智慧九寨”这一管理模式。
随后,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开展了景区网格化管理的尝试,以局属保护处、法规处、居管办、规划建设处作为试点职能部门先行实施。
“现在,我们各景点一线的工作人员都配有‘景管通’的3G手机,随时可向指挥中心报告。”在景区内的诺日朗瀑布前,九寨沟数字信息中心的助理工程师王琦向记者演示了“景管通”软件的功能。
“比如,景点的游客人数达到饱和或发生突发事件,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将讯息传至指挥中心的大屏幕。”据王琦介绍,通过景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项目的试点实施,形成了监督发现机制,将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同时,管理局辖属职能部门转变管理模式,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景区应急处置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29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等院士组成的专家组,参观了“基于可量测实景影像的九寨景区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平台”的现场演示,并在九寨沟景区内进行了实地考察。最后,专家们经过讨论一致同意验收合格。
在验收仪式上,九寨沟管理局局长章小平向李德仁、宁津生、陈俊勇院士,颁发了顾问受聘证书。“有了院士组成的‘智囊团’为九寨沟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相信九寨沟会越来越美。”章小平说。
“智慧九寨”,是九寨沟景区管理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有效改善九寨风景区商业运作和公共服务关系,实现九寨沟旅游资源的优化使用、生态环境的有序开发和保护、游客满意度提升、产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智慧九寨”的建设重点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旅游旺季景区景点游客拥挤、乘车站点的拥挤、车辆调度不畅等问题,实现优化的综合实时管理调度。 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在城市的交通、能源、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应用,同时该项技术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必将推动中国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快速迈进。”李德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