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断的思考让我越来越意识到移动终端的“传感化”是一个不得不拿出来讨论的议题,这个趋势未来可能会带来的效应实在是太大了——或许未来99%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收益将有传感器参与,而不是诞生在浏览器中。
最近不断的思考让我越来越意识到移动终端的“传感化”是一个不得不拿出来讨论的议题,这个趋势未来可能会带来的效应实在是太大了——或许未来99%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收益将有传感器参与,而不是诞生在浏览器中。
每次我们讨论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总喜欢拿桌面互联网的历史来作比较。电脑硬件的性能随着摩尔定律不断提升,手机硬件也一样。桌面互联网上有展示广告,这些你也可以在你手机的浏览器中看到——桌面互联网中搜索广告占最大头,移动互联网也会是这个趋势。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我看未必。
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点。而这一在今天看来只是移动终端硬件发展方向(我们一般认为手机硬件的发展趋势是更强大的CPU、更大的内存......)的一个旁支,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移动终端最主要的特征,也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收益点——这就是移动终端的“传感化”。这不只是硬件的发展,也因为这硬件的发展的旁支,才有了今天很多桌面互联网没有出现过的产业。
手机传感化的历史
或许至今我们都还没有意识到移动终端的“传感化”。刚才我用Google搜索了一下,也是没有搜到任何的记录。不过,我认为,手机的传感化其实早在8年前就开始了。
2002年,索尼爱立信发布全球首款拍照手机P800,宣告了手机传感化的开始。或许你会说,不就是集成了一个摄像头吗?没错,但是摄像头让手机拥有了和现实世界交互的能力,而这也是传感器的基本特征之一——感应周围的世界。2005年,Nokia N95的推出,又推动了GPS在手机中的集成。再其后的iPhone,又先后集成了重力加速传感器、电子罗盘等等。这些都是手机终端传感器化的表现。
手机传感化给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什么?
要说这些传感器给移动互联网产业带来了什么?那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没有手机摄像头,我们今天怎么能做到随时随地拍照就能分享给朋友?怎么会有Facetime这样的视频通话服务?如果没有GPS,Garmin、TomTom不知道现在还在干嘛,而如今巨火爆的LBS产业不知道在哪里喝奶呢。如果iPhone没有集成重力加速传感器,我们至今都不会知道游戏可以这么玩,而开发这些游戏发家的开发者们不知道还在哪里辛勤劳动呢。一个小小的传感器似乎并不值钱,可是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现,才有了如今的LBS产业、重力游戏产业(暂且把这类游戏也归为产业)等等!这些都是桌面互联网时代没有的产物。
照这么看来,我们每个开发者都应该期盼着硬件厂商们赶紧多倒腾些传感器出来,好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到新诞生的小产业中去分一杯羹。
为什么是手机传感化?而不是PC
那么,为什么是移动终端传感化,而不是PC?很多如今出售的PC上也都集成了摄像头,可是他们却少有作为,我的iMac摄像头几乎没用过。在PC上集成GPS,更离谱了,PC(尤其是台式机)几乎不移动,需要了解他的位置吗?在PC上装个重力传感器?除非你每天摔它玩......
归根到底,手机为什么能传感化,就是因为它的“移动性能”和与我们人类“形影不离”。手机的位置成了人的位置,手机拍出的照片是我们正在看到的场景??
手机的传感化还在继续
各大公司还在继续推动着手机的传感化。RFID(射频识别技术)、NFC(近场通信技术)或许会让信用卡从此消失,未来我们的支付都只采用手机就行。温度传感器可以让你直接在本地就能看到当时最准确的温度信息,而不是去看一个由气象台发布的温度范围(当然有的应用程序会告诉你当时的温度,但是那是他们测量台的温度,不是你这的温度)。
我不知道手机的传感化会诞生多少新的产业,也不知道这个趋势会给我们现今的社会产业(说小点是桌面互联网产业)结构带来多大的冲击——因为这实在太难预测了。
手机传感化的机会
要说手机传感化的机会有多大?如果未来没有信用卡,只用手机进行支付,你说这个产业有多大?(这里还没列举其他的呢)
试想一下,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的全部收益会有多少是因为传感器而产出的?又有多少是简单的在浏览器中产出(桌面互联网的延伸)?我想大头一定是在传感器这端吧,作为桌面互联网延伸的手机浏览器,只会给移动产业贡献的越来越少——如果有很多浏览器无法完成的体验,我们为什么还要在手机上用浏览器?也因此我不赞同“手机上的杀手级应用将是浏览器”这一说法。
正如我在本文开头提到的——“这一在今天看来只是移动终端发展方向的一个旁支,很有可能在未来成为移动终端最主要的特征,也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收益点——这就是移动终端的“传感化””。
如果下次iPhone再新增什么传感器,大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想想靠这个传感器能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