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作为一名注册记者,无论是在刚刚完美谢幕的广州亚运会,还是在已经激情上演的亚残运会,感觉到信息化气息无所不在:进出比赛场馆要凭RFID注册证件,随处可得的无线上网,媒体村的电子刷卡就餐,通过遍布场馆内外的大屏可以看到最及时、最准确的比赛成绩……
图为亚运信息技术监控指挥中心工作现场。 亚心摄
“亚运会的时候,我们就天天用,感觉很方便。”广州亚残运会今日拉开大幕。一大早,在广州亚运城媒体村,几位刚吃完早餐的记者同行熟练地操作起眼前一台带有电脑显示屏的机器,这是12月5日才新鲜上线的亚残运会INFO系统。“比赛成绩、奖牌榜、日程表、活动安排、注册信息、交通信息、天气信息和竞赛纪录等信息随时更新,一目了然,真是我们记者的好帮手。”
的确,作为一名注册记者,无论是在刚刚完美谢幕的广州亚运会,还是在已经激情上演的亚残运会,感觉到信息化气息无所不在:进出比赛场馆要凭RFID注册证件,随处可得的无线上网,媒体村的电子刷卡就餐,通过遍布场馆内外的大屏可以看到最及时、最准确的比赛成绩……
事实上,这些高科技、信息化的先进玩意儿,岂止只是记者的“好帮手”?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没有信息技术的应用,国际性大型运动会不可能成功举行。史无前例的北京奥运会如此,广州亚运会这届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组织最复杂的亚运会也同样如此。现代信息技术就如同大型赛会有机体内畅行无阻的“血脉”,于无声处创造出与赛场上同样的精彩。
但大展身手的信息技术不会随着亚运、亚残运的闭幕就偃旗息鼓,1万多名广州“信息人”也不会因百年盛会的远去而停下前进的脚步。创新的技术、创新的数字生活方式,使这座千年城市在瞬间感受到科技创新的强大冲击波,点燃了城市的创新意识和生活激情:平板显示、新一代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网、LED照明、数字家庭……另一张更广阔的“创新广州、智慧广州”的大幕,正在徐徐开启。
信息化服务“科技新亚运” “赢了,赢了!中国队继1994年亚运会连续四次获得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银牌之后,本届亚运会终于打破日本队五连冠的梦想,以3分34秒01获得金牌……”
这是11月18日晚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馆展开的一场角逐。然而,成绩官员迟迟没有公布比赛成绩,裁判也在交头接耳,似乎在电脑屏幕上查看着什么。终于,成绩公布了,现场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日本队以3分34秒10获得冠军,实现了五连冠。
到底怎么回事?原来,中国队第二棒王帅在入水时提前起跳了0.01秒,虽然第一个抵达终点,却因为犯规被取消成绩——这就是本届亚运会最复杂、最精确的计时计分系统做出的最终公正裁决。
“信息技术是现代大型运动会的‘第二裁判’,是广州亚运会的‘生命线’,激情盛会的运行,一刻也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撑。”分管竞赛和信息技术工作的广州亚组委副秘书长田新德郑重其事地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把本届亚运会办成数字化、网络化程度最高的亚洲体育盛会;而42个大项、55个分项、476个小项,53个竞赛场馆、1万多名运动员、4600多名技术官员和裁判员、1万多名记者及媒体人员、66万名志愿者,使广州亚运会成为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亚运会,也造就了亚运史上最复杂、保障难度最大的信息技术系统。
进入9月以来,亚运信息技术建设部署的复杂性、艰巨性彻底体现出来。广州市市长、广州亚组委、亚残运会组委会副主席万庆良将信息技术系统确定为亚运三大保障系统的核心,多次主持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两次深夜视察信息技术监控中心(ITCC)运行情况。市科信局从全系统抽调100多名干部、组成8大场馆片区专责小组,集结了亚组委信息技术部、通信运营商、志愿者、场馆信息技术团队,以及国内的技术专家、国际化的合同商等共1万多人,形成了亚运信息技术保障的强大合力。
上万广州信息人众志成城,奋力拼搏,抢时间、抢进度,经过“白加黑”、“五加二”的连续攻坚克难,新建和开通光缆网络8万多纤芯公里,覆盖亚运会所有69个场馆;开通信息点7000个、配置计算机、电视机等设备1.7万多台,为4.5万名工作人员提供了高效的数字集群指挥系统,为媒体和参会人员提供40多种综合信息服务。总指挥部信息平台(MOC)成为汇聚20多项赛事运行信息的信息汇集发布中心、资源调度中心和可视化监控指挥中心。其中覆盖54个竞赛场馆会场、14个非竞赛场馆等82个会场的视频会议系统和连接77个场馆和重要场所的亚运视频专网,可实时监控2.17万路亚运场馆和周边区域的视频图像和来自全市的2.6万路城市视频图像,“这就好像与大脑连接在一起的眼睛、耳朵和嘴巴,形成了一个立体直观、先进的综合指挥调度平台。”负责亚运、亚残运会科技和信息化保障的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谢学宁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信息人员在后台的辛勤汗水,化为赛场前台无所不在的方便快捷。例如,首次应用在帆船项目的“GPS裁判系统和模拟图像演示系统”,能够实时显示比赛船只的位置、速度等信息,让裁判实时精确掌握赛场动态,也让运动员和观众更直观地了解赛事进程;竞技体操项目采用无线PDA技术,首次使用实时的图像仲裁系统,为裁判打分提供了最为便捷、直观的技术手段,保证了裁判的精确公正。
“姓名?年龄?什么时候进来的?什么时候离开……”
这不是在审问犯人,而是本届亚运会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大管家”——运动会信息系统,注册人员的所有信息都收集在这里。
本届亚运会竞赛项目数、场馆数都超过历届亚运会和奥运会,但各国运动员、媒体、技术官员都对广州亚运的良好服务留下了深刻印象,所有有关人员只需要一次性提交一份完整详细的个人资料、领取一张注册卡片,就能享受到人员注册、赛会安保、酒店管理、权限分配等一卡式服务。“广州亚运提供了全面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服务,实现了我们要努力办成数字化、网络化程度最高的亚运会的承诺”,广州市亚组委常务副秘书长、广州市副市长许瑞生表示。
“广州亚运信息技术的成功,将被载入亚运会史册。”9月初刚刚来过、亚运开幕又风尘仆仆赶来的亚奥理事会IT系统审计官员马诺罗和阿尔弗恩索在完成信息系统审计调查后表示,欲把广州亚运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写到亚奥理事会下一个指导纲要,成为亚运会的财富。
信息化助推“信息新产业”
11月21日,在广州购书中心,热辣出炉的亚运足球赛3D实拍影像,令众多市民啧啧称奇。“《阿凡达》掀起了3D电影的热潮,而亚运会,将3D电视送到了家门口。”不少人大呼“过瘾”,当即表示要到电器商场看一看新出来的3D电视。
据不完全统计,亚运期间,在亚运城主媒体中心、国际广播中心、花园酒店等亚运场所,以及正佳广场、广百百货、广州南站、番禺数字有线电视营业厅、大学城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等50多个体验点,有超过30万人次观看到3D电视亚运内容,体验3D电视新感受。
像3D电视一样,美轮美奂的开闭幕式和精彩的亚运赛事,一串串创新的信息技术靓丽绽放:开幕式上令人目不暇接的LED帆船显示和城市7万盏LED照明灯,高技术、高精准的立体安保,世界领先的数字集群指挥调度系统;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TD—LTE(4G)通信技术试验网,体验无线网络看3D高清电视、穿梭进行流动视频采访、无线多媒体汽车等新应用模式;食品安全、安保、计时记分等无所不在的物联网和RFID技术,智能方便的数字家庭技术,便捷、智能的交通信息服务。
这是广州市委、市政府有意借亚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的结果。谢学宁说,通过集中实施和展现一批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科技和信息技术成果,广州亚运会创造了亚运会历史上多项目突破:首次为团体项目的比赛提供了实时更新的比分,首次在亚运会赛事中为公共记分牌提供了图像信号,首次向新闻媒体提供了远程打印报告服务,首次实现向各个国家奥委会提供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报名的方案,首次在亚运会实现3D电视播放……
这些信息技术创新的盛宴,不仅是亚运会的财富,也为即将进入“后亚运时代”的广州留下了一笔宝贵“遗产”。“以成功举办‘信息亚运’作为推动‘信息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和标志,为迈向信息化大都市打下坚实的基础。”贡儿珍副市长表示,正如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所说,信息化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力争到2013年,基本建成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的“信息广州”,使城市信息化水平跻身国际先进城市行列,成为全国信息产业强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市和亚太地区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通过在亚运率先试验推广新技术,将推动广州实施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创新战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扩大高端就业。”这是广州谋划后亚运的发展路径。
亚运会使3D电视大展身手,事实上,3D电视产业发展早已列入广州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大名单中。早在今年5月,广州就展出了第一套基于自主知识产权AVS标准的3D电视试验方案,随后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由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亚组委、番禺区、广州AVS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中心、TCL集团等参与的亚运3D电视技术试验工作小组,整合境内外资源,推进3D电视技术试验。先后完成了国内第一套3D电视技术试验频道,也是国内第一次将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率先推向国际领先的家电产品。
通过无线看3D高清电视直播,穿梭进行流动视频采访,无线多媒体汽车等等,可透过移动终端体验新的多媒体服务,不受热点限制,这是广州亚运会上的新景观。在科技亚运支持下,广东移动广州分公司推出基于TD—LTE的“下一代无线宽带网络及应用示范工程”,下行速率超过100M,上行速率50M,速度相当于3G的数十倍。“这是向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下一代通信网络建设运营迈出的一大步,是从试验走向应用的重要门槛。”广州移动总经理李欣泽表示。
利用100兆带宽的TD—LTE网络,可以随心所欲地访问互联网,进行大高清节目的在线播放和下载,充分满足用户在亚运会体验中心享受信息交互、娱乐等体验需要;可以在高清显示设备上,为用户提供无线环境下的高清视频点播(VOD)服务,不用再为寻找网络连线烦恼;通过大屏幕,可以与远方的同事、客户或朋友进行高清视频会议,千里之外犹如近在咫尺,声音、容貌、表情更加自然;记者不用再为寻找媒体工作间烦恼,只要将摄像头、手机、电脑等终端所拍摄的素材,通过LTE网络上传到后台的媒体管理库中,并在各大电视台进行节目直播和网络进行实时同步发布……这些像是科幻片的场景,在新一代宽带网络环境下将逐步变成现实。
据悉,近几年,在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广州市专项资金支持下,广晟微电子、新邮通信等企业在LTE芯片、网络、设备、软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研发出一批前瞻性、战略性、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端产品。有关专家表示,TD—LTE应用试验将吹响广州下一代无线宽带产业前进的“冲锋号”,不仅将引领广州通信产业的辉煌,带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也将为智慧广州带来新的动力。
信息化引领“智慧新生活”
与此前15届亚运会门票不同的是,本届亚运会除了传统的纸质门票外,还推出了“亚运手机门票”。这是由广州亚组委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合作推出的新业务,广东省内中国移动用户在遍布省内的403家中国移动营业厅代售网点,可购买到在广东奥林匹克游泳跳水馆、天河体育馆、东莞体育中心体育馆等部分场馆赛事的手机门票;看比赛时,只要通过特定的手机挂件一刷便可轻松入场,真正实现了“手机在手,亚运门票全有”的概念,这种门票形式更充分体现了亚运会低碳、科技、环保的绿色理念。
亚运会后,这种无线、智慧的新生活方式,正在不断融入广州市民日常生活中。在华南理工大学,大三学生王新手持一部手机,通行于小卖部、食堂、校巴、图书馆等。据了解,这种“手机通宝卡”集身份卡、射频卡、安全卡于一体,基于对客户移动数字身份的标识,实现了门禁、会议管理、会员卡、优惠券、来访登记、网上身份认证、民生账单查询、手机支付等“一卡通”。“现在走在校园中,我只带手机就足够了。到图书馆借书刷一下;去食堂打饭刷一下;登录校内网查看通知刷一下;乘坐校巴刷一下……一张卡全部搞定。”王新说,手机刷一刷,让大学生们率先过上信息化的校园生活。
“汪洋书记提出‘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由此带给我们思考:‘新生活’‘新’在哪里?对此我的理解是更加幸福、更加健康、更加和谐、更有品位、更有尊严的生活。”谈到如何在亚运会后创造“新生活”,万庆良市长表示,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下,广州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低碳广州、智慧广州、幸福广州。
11月1日,亚运惠民推出了无线城市宽带网络免费上网的惠民行动,短短一个月,新增免费无线上网用户52万,每个用户每天上网数据流量123兆。亚运访客和市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信息广州”迎面吹来的温暖春风。
根据广州市委市政府亚运惠民的部署,广州电信、广州移动、广州联通积极主动投身这场惠民热潮,在2010年11月—12月免费开放AP数量为3.2万多个,覆盖广州所有亚运场所和公共活动区域,还开通了亚运移动官方网站和“智慧广州”无线城市门户网站,为来访宾客和市民提供快速、便捷的上网服务,享受随时、随地、随需的信息服务,展现出“智慧广州”的独特魅力,掀起新的数字化生活热潮。
中国电信将亚运城打造成“光网城市”示范,光纤全面覆盖了媒体村、官员村和运动员村,为86栋楼宇、8248套房间提供最先进的新一代宽带互联网综合业务系统,实现10G进村,1000M进楼,100M到桌面。并借亚运之机,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和光纤网络建设步伐,广州商业楼宇的光纤覆盖率达99%以上,为普通家庭用户提供4M以上的普及带宽,部分可达20—100M。
“智能赛事”带动了“智慧生活”。至目前为止,广州全市无线宽带网络已覆盖了机场、学校、酒店、政府机关、旅游景点、商业等公共场所和亚运场馆,无线宽带上网用户数近180万。访客和市民不但可以享受上网冲浪、围脖、聊天、游戏等乐趣,还可以随时了解所关注的赛事进展、运动员成绩和花絮,通过手机还可以获取交通路况信息,实时视频、图像、文字、语音等城市路况信息,方便选择出行方式、出行道路,减少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充分领略“无线城市”的风采。可以预见,通过亚运惠民的行动,将大大提高网络覆盖率,提高市民上网意识,培育新的网民,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经过亚运会的洗礼,如今,广州的交通、通信、气象、环境、安保、食品、饮水等均达到“智能”等级,“低碳”、智慧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