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不会想到,在不久的将来,深圳人与博物馆、美术馆展品的接触方式将会发生巨大改变:你可能会在3D眼镜中走进十年前的展览“重历时光”,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将会浓缩成一张芯卡跟随你到天涯海角……如果你觉得这是未来世界的景象,那我告诉你,未来世界就近在眼前。
记者了解到,随着深圳市公共服务文化体系的推进,深圳一些文化场馆的数字化建设已开启,而2010年是个突破点,不少场馆将在今年实现“从无到有”、“从初级到高级”的华丽转身,而这些改变的关键词是“便民”。其中尤以深圳博物馆新馆和关山月美术馆为代表。也许明年的今日,我们将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连地板上的一个坑都不能放过”
在去年国庆关山月美术馆新装亮相之前,“多媒体展厅”便是他们宣传中频频出现的亮点之一。只是,近半年过去了,该展厅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包袱”够大,而“料”是否够足?记者昨日“突袭”关馆,看见多媒体展厅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金属荧幕、操作杆、音响等都已就位,目前就差软件部分。 “现在我们的合作企业正在进行素材整合,春节后,关老的虚拟展厅便可以‘开门迎客’了。”关馆推广策划部主任颜为昕告诉记者。
将来观众在这里能看到什么呢?颜为昕在电脑里面给记者演示了一下。屏幕中出现了目前关老的常设展厅,随着鼠标的移动,视角也就前后左右地转移,而点击展品则可放大,如果是雕塑作品还可以进行360°旋转,影像展品的优势就更明显了。记者发现,该虚拟展厅是真实展厅的“迷你版”,连墙上展板的纹理质感都极为真实。“我们要求我们的合作企业用实景进行制作,而不是效果图,以保证虚拟展厅与真实展厅的一致性,即使地上有个坑也要完整呈现。”
记者在电脑中看到的是以后关馆官网中将出现的虚拟展厅效果,而在关馆实体的多媒体展厅内,搭配操作杆、音响、3D眼镜的使用,观众将得到“像看大片一样看展览”的奇妙享受。这个展厅春节后将率先推出关老的展览,其他专题展将会陆续补充。而建馆十年来的过展也会逐步根据资料图片复原,构筑起一个穿越时空的庞大数据库。
“美术馆发展到现在,如果还是按老样子等观众来看展览,那迟早要与现代社会脱节。”颜为昕说。他们设计多媒体展厅的初衷是希望延伸美术馆的服务功能,其最终目的是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展厅。而它的效用还可能更大。“只要这个软件做好了,以后我们出去和人谈引入展览就有胜算得多。试想一下,今天你和一个国外美术馆馆长洽谈,明天你就能将这些展品放到虚拟展厅中让他看效果了,这难道不比光动嘴皮更实在吗?”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关山月美术馆虚拟展厅
据了解,与关馆合作的深圳科技企业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领先的中视典。据悉,该公司为关馆这个项目组织了一个二十多人的技术团队,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而这也为深圳文化事业与科技企业合作提供了一个范例。
把展览资料“拷”回家
深圳博物馆新馆自2008年12月开馆以来,每日游人如织,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新馆比老馆现代多啦!所谓“现代”,一则由于其空间布局与指示标识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二则由于新馆中随处可见的数字化设施为观众观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让记者当一次导游:走进新馆大门,左手边是电子布告栏,滚动播放当前展览和周边地区文化活动的信息;右手边是外形时尚的手触屏,观众可以进一步了解当前展览,还可以玩一组关于深圳历史的问答题;去服务台租一个讲解器吧,在常设展览中徜徉,你会发现解说词如同变魔术般自动响起,而这得益于你身后墙边的自动感应器。累了吗?下一楼的多媒体资料中心坐坐,用鼠标将商代青铜器进行360°旋转,再感受当年蛇口一声炮响的震撼场景。带孩子来的家长,还可以去到“儿童馆”,将孩子的头像与古人服装在电脑中合成,或者一起摇动灌溉机看屏幕中的稻禾慢慢长高……
这就是全部了吗?当然不。深博信息技术部副主任戚鑫带领记者走进展厅,并描绘了未来的图景。除了上述在开馆之时便亮相的措施外,今年新馆计划引入更多数字化手段,为市民观展提供更大的便利。在改革开放史展厅内,记者看到嵌在墙上的小仪器,那是RFID感应器。戚鑫介绍,以后这项服务开通后,观众进馆之前只要在服务台领一张专用卡片,来到展厅内的RFID感应器中感应一下,关于该展的图文、音视频资料便保存到卡片中,观众可以在服务台拷贝后带回家去。据悉,这也是国内RFID技术首次应用在文博系统中,这样的感应器在全馆共有19个。戚鑫表示,以后还计划增加蓝牙系统,让资料可以直接发送到观众的手机里。
惊喜还在后头。如今的手触屏是单点触碰的,就是说一个人占用一台机器后,其他人只能排队等候。而他们今年打算引入多点触碰的屏幕,让多人可以同时各取所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后观众就可以变得像电影中的科技达人般,让手指在屏幕上翩翩起舞。此外,他们还会开发网上播客系统,只要观众有智能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获得博物馆提供的音视频信息。而深博的网上虚拟展厅也将投入建设。
戚鑫说,深博新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个庞大的工程,除了供市民导览使用的部分外,更重要的是数字化的采集、藏品、专业和办公体系。而这部分建设已进入了验收阶段。
其实深博相较于首博、上博,数字化建设已晚了一步,但却后劲十足。其中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藏品业务管理等系统的开发更是让深博的劣势变成优势。“其他博物馆藏品多,进行数字化整理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而我们藏品3万,预计3年内就能完成。铺就了这条数字化道路,日后的管理收藏便规范、便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