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闯出ETC民族产业的“蓝海”
作者:赵明林 杨海涛
时间:2010-02-01 09:05:06
中国的ETC 民族产业正面临着一片广阔的“蓝海”。如何在这个新的领域中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深圳市金溢科技有限公司给出了民族产业响亮的答案:为振兴民族产业,助力制定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国家标准,并从整个产业的发展着眼,为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拥有目前世界第二大的高速公路网络,在这个庞大的系统内,ETC(不停车收费系统)用户的数量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在增长着。中国的ETC 民族产业正面临着一片广阔的“蓝海”。如何在这个新的领域中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深圳市金溢科技有限公司给出了民族产业响亮的答案:为振兴民族产业,助力制定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国家标准,并从整个产业的发展着眼,为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ETC标准的“群雄逐鹿”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ETC出现在我国高速公路领域。从那个时候开始,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的众多厂商纷至沓来,将中国ETC市场看做必争之地。当时我国对ETC的应用刚刚开始,如何选择和制定符合中国高速公路实际状况的ETC标准成为业界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关部门曾经考虑过直接应用国外的ETC产品,但国外的ETC产品在技术标准上“水土不服”。例如,基于欧洲标准的产品是单片式OBU(车载单元),这种形式适合欧洲开放式通行的高速公路体系,但由于我国的ETC车道应用率较低,单片式OBU无法适应MTC(人工收费系统)的要求。而日本的标准虽然是IC卡加两片式OBU的形式,但车载单元成本较高,国内用户很难接受。

  国外ETC生产厂家纷纷希望进入中国市场,其最终目的是兜售他们各自的ETC产品。对此,深圳市金溢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蔡福春印象深刻:“当时,欧洲和日本的ETC设备厂商都来过广东,他们的控制欲非常强烈,绝不会留下任何技术资料。而且绝不跟我国进行技术合作,他们要把中国变成产品倾销市场。”

  然而在国内,围绕ETC标准的方向性争论一度异常激烈。蔡福春告诉记者,当时行业内有一个很流行的论调是:“人家欧洲都做了十年了,你才刚开始进入,技术远远不够成熟。不去借鉴欧洲成熟的技术,而是另起炉灶,将来出了问题,谁来承担责任?”所以一说国内标准就是——不成熟。

  “当时行业内很强烈的一个想法是把欧洲的标准翻译过来。但如果走了这条路,就如同当初引进DVD产业一样,我们要交大笔的专利费。而且欧标已经做了很多年,整个产业链的技术都比较成熟了,如果这时候再做,我们肯定竞争不过人家,一下子就让民族产业没有了空间。”蔡福春说。

  金溢科技总经理助理杨成清楚地记得,当时外资公司向业主推荐产品时表现出的志在必得,“当我们在寒风中久久等待业主给一个机会推介我们的产品时,外资公司的人正跟业主相聊甚欢。我们往往只能在国外厂家推介的间隙,向业主介绍我们的产品。而业主的态度也是怀疑中夹杂着不屑和冷淡。”

  据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王笑京回忆,某些省份的技术开发项目和工程实践,也曾经希望与国外合作开发中国的国家标准,建立开放的技术体系,但同样受到了国外厂商的抵制和指责。倒是中国的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参与了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国内关于ETC标准路线的争论最白热化的时候,金溢科技总经理罗瑞发曾在北京参加过一个关于路线的辩论,当时他对主张选择国外标准的人说:“如果你们去珠三角看看,那些工厂里的工人一个月领多少钱,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替别人打工。他们做的产品全部是销往国外的,国外巨头还从中收了很多专利费。你想想中国人做这些事情所得到的待遇,就知道我为什么要坚持自主技术。”

  以开放的标准助推民族产业

  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包括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ITS中心)专家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迅速但又不平衡的大国,不停车收费系统必须符合中国高速公路的管理方式和人们的消费习惯,要能够适应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的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必须掌握技术;要能够适应大范围、跨地域和互通互联的要求,就必须有统一的、开放的国家标准做支撑;要形成不停车收费设备制造业和产业,就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

  于是ITS中心在国内经过一系列试验和开发工作的基础上,于2002年着手制定国家不停车收费系列标准。随后,ITS中心与广东省合作,双方开始酝酿对广东第一代国产ETC技术成果进行改良,并联合核心技术设备制造厂商深圳市金溢科技有限公司一起进行标准起草。2006年年底,形成了 GB20851系列《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国家标准草案,并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和检验,最终通过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于2007年5 月正式颁布实施。至此,一套完全由国内产业界自主研发创新并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统一国标宣告正式诞生。

  ETC国家标准出台后,至今已经先后有十多家国内公司的产品通过了ITS中心的检测,整个ETC产业链都在国内。不久,国外的一些ETC设备厂家或关掉了中国办事处,或退出了中国的ETC市场,ETC产业成了名副其实的民族产业。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为了国标的尽早出台、为了民族产业的振兴,同时保证国家标准具有真正的开放性,金溢科技曾经作出过很大的“牺牲”——放弃其对国标的所有专利。

  对金溢科技而言,放弃专利无疑会降低行业技术门槛,失去先发优势。但有了ETC国家标准,不仅可以做大中国ETC市场,而且有效地屏蔽掉了国外厂家的产业渗透,形成了一片新的产业“蓝海”,为ETC民族产业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金溢科技失去的是一棵大树,得到的却是整个森林。

  “国标推出之后,情况一下子变得对国内厂家特别有利。”金溢科技副总经理王明宽对记者说道,“我们要感谢国家当时推进的扶持民族产业、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提出,对我们来说非常及时,让我们在当时激烈的路线博弈中,初步获得了一些胜利。”的确,在漫长的ETC标准路线之争过程中,“等效采用”CEN(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标准的观点曾经一度甚嚣尘上,如果当初采用这个路线,现在中国ETC市场就是欧洲厂商的天下。因为在这个标准上,显然欧洲厂商有着国内企业不可比拟的先发技术优势,再加上知识产权壁垒,我们与之竞争的起跑线为零,就不会有如今蓬勃发展的ETC民族产业。在这一点上,离不开政府以及产学研各界有识之士的长期努力,也离不开金溢科技这样的民族ETC产业先锋多年的不懈坚持。

上一篇:永道无线射频:2010年月产标签目标3000万片 下一篇:山东政协委员认为物联网应纳入山东省“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