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至20日,200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在北京举行。在通信展上,除了比拼3G应用,移动、联通和电信这三家中国运营商还不约而同地在“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上大做文章。
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通过RFID(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技术,加上互联网,将物与物连接起来,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那么这个概念为什么会成为运营商当前热捧的焦点?
物联网是信息网络化发展的最新趋势
物联网概念诞生十年以来,逐渐发展成熟,世界上主要的几大国家和地区纷纷抛出与之相关的信息化战略。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随着技术日益成熟,已经接近了规模化商用的门槛。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1999年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之后,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年度报告中又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扩展。
自2008年以来,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投资,使得物联网概念持续升温。2008年底,IBM提出了基于新兴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地球”战略,并得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支持。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前瞻性的聚焦物联网,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官方推动。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中科院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时提出要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国家政策推动之外,电信运营商积极介入物联网业务还源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运营商把物联网作为未来重要的赢利点。物联网的发展将把电信运营商的业务领域从传统的语音通信领域拓展到物与物、人与物的通信,这将大大增加通信的需求。物联网的推广将促进网络融合的推进,传感网与3G技术的结合将使运营商能够提供以前单单依靠移动通信模块所不能提供的业务。物联网大规模应用能提高运营商网络利用率,推进运营网络建设和维护的良性发展。
运营商能否控制物联网产业链?
物联网作为实现物与物通信和人与物通信的产业来说,产业链较长,电信运营商有很大的作为空间。从应用的角度审视,物联网可以分为传感网络、传输网络和应用网络三个层次。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物”的识别;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或者下一代互联网,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包括手机等终端。作为产业链上的一环,电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传输网络这一层,但是又不能被局限在管道的角色上。中国移动的CEO王建宙在访问台湾的时候就表示会邀请台湾生产FID、传感器和二维码的厂商来合作,这是运营商向传感网络的主动延伸。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物联网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电子工程世界网站(www.eeworld.com.cn)
物联网的终极目标是形成覆盖全球物物互联的理想状态,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克服众多的难点。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而且不存在规模效益的话,物联网的构建成本会很高。
其次是移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规模性方面的突出挑战主要体现在:物联网的应用较少;涉及多个行业,相对多元,整合困难;协议众多,亟待整合或有效兼容;IPv4地址短缺,需要过渡到IPv6 。面对这些挑战,电信运营商依靠单打独斗是无从下手。在物联网中由于移动性的要求,物与物、人与物之间采用无线传输技术进行通信,如何实现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电信运营商需要解决的问题。
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战略
物联网本质依然是网络,电信运营商能够控制价值链,但要做好充分准备。电信运营商可以立足传输网络与传感网络和应用网络开展产业合作,并借助物联网与 3G网络结合的机遇在产业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不同运营商在跟踪和发展物联网时,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部署。比如中国电信的优势在于高速的3G网络、丰富的固定接入和可以存储海量信息的IDC存储服务器,因此应该充分考虑有线、无线传感网混合组网,实现特定行业应用。
运营商布局物联网产业,就要做好3G网络和业务内容服务。电信运营商的角色很关键,只有做好网络构建和维护,加上相对低廉的网络费用,物联网的规模化商用才能变得相对实际。收集者和分发者的角色要求运营商提供物联网信息的存储平台,运营商不能只做信息的透明通道,应该在控制的行业信息的基础上拓展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