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手机钱包,引领“简生活”
作者:梁青
时间:2010-02-09 08:35:02
信用卡、借记卡、公交卡已和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在未来,这些卡将集于一身,并实现与手机捆绑。
  清晨,手机内设置的闹铃准时将年轻律师高小姐唤醒。她翻开手机上网查询一下天气,决定穿什么衣服上班,便起床梳妆打扮一番。出门步行5分钟后抵达地铁站,她又从口袋中摸出手机,顺势在闸机口刷卡处轻轻滑过,交通费用通过“手机钱包”业务被抵扣,整个人轻轻松松立在站台边候车。

  如今,由手机引领一天生活的都市青年为数不少,高律师笑言:“白天上班,我若忘带皮夹,倒无大碍。但如果找不到手机,一出门就受阻。”

  ■ 怀揣手机走遍天下

  最初,手机还只是打打电话、发发短信的联系工具,后来,照相、摄像、mp3音乐播放等娱乐功能加于其上,“手机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而现在,与手机相关联的汽车导航、阅报器、电子购物、线上银行等各类服务更是令人应接不暇。当人们感叹生活越来越便捷的同时,悄然发现手机渐渐步入生活舞台的中心。

  据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相关人士介绍,1月底,上海移动正式启动了“刷手机乘地铁”业务。移动用户到营业厅将普通SIM卡升级成RFID-SIM卡,开通“世博通”手机钱包功能,就能“刷”手机乘坐地铁。目前,上海地铁共有1500个闸机可供手机刷卡使用。喜欢尝鲜的高律师已经开始试用这项新功能,“现在乘地铁,只需手机在手,不用再掏公交卡。而‘手机钱包’的充值、交易记录查询等功能,通过手机界面就能轻松完成,十分便捷。”

  国内外四处奔波是高律师的工作常态,出行前查询航班、闲暇时更新日志、与陌生人线上博弈等都是她利用零散时间的好办法。“曾几何时,笔记本电脑是我商务出行的必备之选。如今,小小一部手机揣在怀中,令我走到哪里都镇定自若、应对自如。”高律师表示。

  ■ 只带手机不带钱包

  虽然,手机支付在中国并非新鲜事,但两三年前乏人问津。时移世易,如今,手机支付成为几大电信运营商垂涎争抢的大蛋糕。“只带手机不带钱包”的全新生活方式,有可能很快在上海普及。

  据了解,除了“刷手机乘地铁”之外,“世博通”用户还可以用手机购买世博手机票,刷手机进入世博园区,并在园区内合作商户处进行消费,如麦当劳、星巴克、味千拉面、巴贝拉等餐饮场所,省去了携带现金的不便。不仅如此,游客还可通过手机获得园区和场馆信息、城市信息、交通信息等延伸服务。

  在中国联通上海公司工作数年的邓小姐告诉记者,与移动采用的RFID-SIM技术体系不同,联通、银联主推的“手机刷卡”支持SWP标准。显然,中国手机支付市场正进入“跑马圈地”的时代,消费者选择加入其中哪个阵营,就享受其所提供的服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走在世界消费前列的美国人并不使用手机钱包业务。而在2008年年底,日本的手机支付用户竟已达到4900万。在日本街头,随便拉住一个年轻人,对方都能讲上一大堆关于“手机支付”的故事:早晨上班乘出租坐地铁、去超市商场购物、坐飞机不用排队拿登机牌、吃饭唱歌看电影……几乎所有的日常消费,只要手机刷一下,统统都能搞定。高律师赴日本出差时甚至发现,当男士在自动售烟机上用手机刷卡买烟时,售烟机都能知道此人是不是已经到了抽烟年龄。

  信用卡、借记卡、公交卡已和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在未来,这些卡将集于一身,并实现与手机捆绑。

  ■ 手机生活植入细节

  邓小姐向记者表示,日本、韩国人的“手机生活”确实走在世界前列。韩国是第一个手机能够接收电视数字信号的国家,这有赖于高速无线网络和手机品牌出色的研发功能。早在2000年,韩国就出现了“手机银行”业务,不用ATM机,不用个人电脑,坐在出租车里就可以光顾个人银行账户。据2008年的数据统计,每月有400万韩国人用手机购买音乐、视频、铃声、在线游戏、报纸等,并通过手机账单支付。

  韩国青年往往每年都会更换手机,而现金、信用卡、会员卡,甚至学生证都已被手机所取代。韩国淑明女子大学的学生进入课堂,可用手机刷卡报到;在图书馆借阅书籍,能用手机查询新书是否上架;赴校园自助餐厅用餐,可事先用手机购买食物券……

  2008年,韩国推出“T-money”,成为手机支付的货币。而父母们给孩子的零花钱已不再是现金,变相成为了“T-money”。这也使手机赠礼成为可能。男孩子逛逛手机在线商店,买杯星巴克的卡布基诺,将已购图标发至女友手机上,女友凭借该图标就能够直接到星巴克领取咖啡,这种方式时尚而浪漫。每天,从美式甜甜圈、意大利比萨,到化妆品、内衣,数万份手机礼品通过韩国电信运营商发送到人们手中。

  在英国,“手机银行”渐渐风行,花期银行早已为iPhone的用户推出“手机银行”软件。而在印度、赞比亚等地,也有类似的手机服务项目。有意思的是,在这些贫穷之地,村民们未必享有银行服务、有线上网等条件,但他们竟然手持一部手机。
上一篇:世博会车辆管理将实行电子“双证过关” 下一篇:打造智能交通 我们离感知交通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