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中星微邓中翰:物联网要向下兼容 向上升级
作者:贺骏
时间:2010-03-10 08:45:36
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董事局主席邓中翰。
  编者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同时将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物联网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意味着物联网的发展进入了国家战略考虑的层面。而与物联网概念相关的上市公司,成为投资者和机构争相追捧的焦点。 

  两会·代表访谈 

  在中国芯片业发展的历史上,有这样一家公司为历史所铭记,它的名字叫“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这家承担了国家战略项目——“星光中国芯工程”的企业,致力于数字多媒体芯片的开发、设计和产业化,坚持自主创新,先后突破八大核心技术,申请了1800余项国际和国内专利,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而他的领军人邓中翰博士,也成为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榜样。2009年底,邓中翰当选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位41岁的年轻人也一举刷新了中国工程院最年轻院士的记录。 

  面对蓬勃发展的物联网产业,许多部门和企业早已率先迈开了步伐。在即将来临的物物相联的时代,中国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向注重核心技术的中星微电子,又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为此,《证券日报》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董事局主席邓中翰。 

  《证券日报》:如何看待物联网未来发展的前景? 

  邓中翰:我们知道,每一次金融危机都酝酿着一场技术革命,此次金融危机所酝酿的技术革命是什么呢?国家一再提倡的创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寻找一个“发动机”、“突破口”。我认为,物联网可能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发动机,物联网发展也将成为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自从物联网概念被提出,一些国家已着手将有关物联网建设方面的计划升级为国家战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物联网背后蕴藏的巨大市场。目前,包括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在内的全球许多国家,都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开始了向未来物物相连的智能社会的进军。中国的有关部门现在也都非常重视。今年,中国工程院就把物联网作为了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刚刚成立了物联网的专项。有关专家都认为物联网非常关键,它是可以走向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力的技术,就像瓦特发明蒸汽机一样,可以推动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证券日报》:物联网未来的市场规模大概有多少? 

  邓中翰:关于发展规模,有专家已经预测,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通信网络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有望在10年内大规模普及,发展成为一条上万亿元规模的完整产业链。 

  《证券日报》:目前中国在发展物联网方面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在哪里?有何优势?又有哪些需要避免和解决的问题? 

  邓中翰:全球物联网的建设现在刚刚开始,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并不落后,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的,在某些地方可能会取得世界领先的地位。以北京为例,中星微所在的中关村(6.49,-0.01,-0.15%)就是有着大量技术储备和创新实力的科技园区。如果把这样的创新与我们的资源优势结合在一起的话,相信物联网会成为金融危机下一轮技术创新的增长点。 

  当前,我们要发展物联网,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上,智能、视频两项技术是关键,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突破障碍。运营方式和发展方式上,需要“向下兼容”和“向上升级”。“向下兼容”是指要避免由于新概念的提出而产生过热的重复建设和浪费,避免搞成一个新的网络泡沫。“向上升级”是指应该在现有的资源上面进行更深层次、更高程度的信息化的管理。政府跨部门之间需要建立起一个能够共享的管理平台,来解决互联互通的问题,以达到跨部门,跨地区,跨各种不同网络环境资源。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把物联网从普通的传感和传输上升到智能化的层面。没有智能化,物联网就没有价值,很难顺利的发展下去。 

  《证券日报》:在中国发展物联网上,政府支持及政策方面需要有哪些倾斜吗? 

  邓中翰:我们知道,物联网如果发展起来,必将成为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而这无疑是一场人才和智慧的竞争、创新和创造的较量。因此,为了能够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有机构引领产业发展的方向,更需要政府制定有利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为物联网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上,我们起步比较早,标准化和技术有一定优势,如何利用好这一高起点,势必成为决定我国物联网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证券日报》:物联网中最核心的技术是什么?中国及中星微在这方面的发展如何? 

  邓中翰:之前有很多人认为RFID传感技术是物联网最核心的技术,也有人提出物联网就是传感网,然而我认为最核心的不完全是RFID,“视频感知”也很重要,而视频才是物联网最主要的技术难点之一。从采集方面来看,视频采集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视频的传输对带宽率要求非常高,视频的定型及数据的处理也都是难点;从管理方面来讲,视频的计算量是最为复杂的;从应用上来看,视频的应用也最为广泛。因此,未来的物联网发展必定是以“视频感知”为主,包括从网络角度而言,也多是以视频为主来进行配置,所以“视频”是对物联网技术发展最大的挑战。 

  2008年7月,中星微参与了“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国家标准”(简称SVAC标准)的制定工作。该标准的制定对国家在物联网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统一物联网视音频信息格式标准及互联互通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中星微已经拥有物联网五大核心技术即算法标准、芯片、智能、终端和平台,成为可实现大规模物联网应用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 

  《证券日报》:中星微目前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今后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邓中翰:中星微在物联网方面,特别是在智能和视频这两个最难解决的技术问题上,研发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果,申请相关技术专利200余项。近几年,我们一直针对视频监控和数字安防进行拓展,目前在智能交通、安全监控和平安城市方面,都开始得到了应用。去年,中星微与中国移动共同推出了首个针对个人家庭市场的无线视频应用业务“E视通”,让终端消费者能够真实的体验到了物联网的具体应用。 

  今后,中星微将针对物联网产业,从技术、市场、标准等方面加强发展的力度。首先,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关键是核心技术,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企业,我们将继续保持和发展自身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和发挥已经拥有的良好的发展基础;其次,依托强大的技术力量,我们将加强市场拓展的力度,加快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的步伐。目前,我们正努力通过正在部署的几个试点项目,进一步把物联网应用技术向全国进行推广;再次,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物联网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力争为促进物联网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证券日报》:中星微能否在近期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扭转业绩下滑的趋势? 

  邓中翰:中星微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经过10年的不断努力,我们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产品成功打入索尼、三星、苹果、惠普等国际知名品牌,产品覆盖欧、美、日、韩等16个国家和地区,占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全球市场60%以上的份额,使得中国的核心技术第一次在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取得全球市场领先地位。当然,我们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在保有现有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努力拓展业务范围,开拓新的市场。我们将充分发挥现有的人才、技术优势,针对物联网产业,从技术、市场、标准等方面加强发展的力度。联合上下游企业,为国家打造万亿级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产业贡献出我们的力量,为推动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上一篇:商务部部长提出物联网和互联网相结合 下一篇: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筹备会议9日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