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对《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表示,她今年的提案是《关于政企合力,突破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瓶颈,推动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在提案中,徐晓兰分析了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因素,如: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乏、标准规范缺失、核心技术不足、规模化应用不足、商业模式缺乏、产业链不完善等,并提出建议,包括:加快物联网标准化体系,建立步伐尽快掌握市场主动性;加强国际合作、政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突破和创新等。
徐晓兰表示,“纵观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喜忧参半。”她说,物联网行业应用需求广泛,潜在市场规模巨大,政府各部门对发展物联网产业态度积极,是产业发展的“喜”;但“忧”的一面则主要表现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初期阶段,存在诸多产业发展约束因素。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徐晓兰分析道,我国物联网产业需要突破发展的瓶颈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乏。我国各地政府机构积极地开展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工作,成立了有关园区、产业联盟,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尚未进行统筹规划,各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较为普遍,缺乏顶层设计,资源共享不足,加上规划意识与协调机制的薄弱,凸现出难以形成产业规划、研究成本过高、资源利用率过低、无序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的态势。
二是、标准规范缺失。物联网具有多学科性质,其涉及的技术多种多样,导致涉及的标准也非常多,而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出台。随着物联网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范围的不断扩大,标准规范的缺失将导致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混乱。
三是、核心技术缺位。纵观我国物联网的技术创新,相当一部分是在原有信息化技术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通过增加新功能,使物具备了物联网特性。但这并不是从无到有的原生态创新,所以也很难形成核心技术,导致大量采用国外技术,在专利方面受制于人,在信息安全方面没有保障,更导致物联网数据采集环节的传感器、电子标签的成本过高拖累整个物联网行业的发展。
四是、规模化应用不足。我国物联网发展虽然有了一些基础应用,但目前国内“以物为互联”的应用需求还是低层次的。所以,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和投入的热情,规模化行业应用的不足成为制约物联网产业的形成、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标准化的重大瓶颈。
五是、成熟商业模式缺乏。物联网分为感知、网络、应用三个层次,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将有多种选择去开拓市场。这样,在未来物联网建设过程中,商业模式变得异常关键。虽然物联网市场前景广阔,但是整个行业目前尚未出现稳定和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也没有任何产业可以在这一点上统一引领物联网的发展浪潮。
六是、产业链不完善。物联网的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举足轻重。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下游的通信运营商(三大运营商)和中游的系统设备商都已是世界级水平,但是其他环节相对欠缺,初期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链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为此,徐晓兰提出以下五条建议:
首先、加快物联网标准化体系建立步伐,尽快掌握市场主动性。物联网是一个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互联互通、互相融合的一个大网,这里面既有传感器、计算机,又有通信网络,需要把所有这些系统都联在一起,因而,所有的接口、通信协议都需要有国家标准来指引。多年来,我国在许多传统产业方面,由于缺乏标准方面的发言权,致使受制于人。因此,在推进物联网发展方面,应抓住机遇,加快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政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突破和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物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作为国家战略新兴技术,不掌握关键的核心技术,就不能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就会处处受制于人。因此,建议组建由政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金融行业协会等建立的产业联盟,在共性及关键技术的领域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形成更多更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品牌。
第三、实施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专项,促进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动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还必须建立一批重点应用领域的重大专项,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通过“局部试点、重点示范”的产业发展模式来带动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协调与互动,开创具有中国国情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物联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许多行业应用具有很大的交叉性,但这些行业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与互动,结合我国实际,才能有效的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
第五、加强物联网产业链的合作,提高产业链相融与资源共享。物联网所需要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已成熟或基本成熟,而下游的应用也已单体形式存在。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联动,跨专业的联动,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推动物联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