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物联网构建天地一体环境监控网络
作者:经济日报
时间:2010-04-01 09:53:35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构建起了由环境卫星(宏观)、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区域流域)、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微观)三个空间尺度监控构成的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控体系。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图为长春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吴铭供图
 

  物联网作为一次新的产业浪潮引领技术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环境监控是物联网技术应用最早也最为成熟的领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超标排污、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问题开始凸显。为保护环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开始积极探索使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加强环境监管。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最早是在1995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布置在江苏、吉林、山东、河南4省及马鞍山等61个城市开展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试点工作。”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管理处处长杨子江说,“试点工作中,许多地方在排污口开始安装流量计、‘黑匣子’,并尝试了联网监控。” 

  此后从2001年开始,在国家环保部门的推动指导下,一些地方环保部门逐步开展本辖区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并应用到环境监督、执法管理工作中。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进入到大范围发展阶段。 

  2007年,为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建成科学完善的污染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三大体系”建设。“其中之一就是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杨子江说,自动监控项目首次明确了自动监控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为天地一体化监控体系建设铺平了道路。 

  “当时提出的目标是在占全国主要污染物工业排放负荷65%的企业约7000个重点排污单位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建设国家、省、市三级336个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杨子江说,“目前,全国共建成省、市级污染源监控中心306个,共对12665家企业实施了自动监控。” 

  在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起步的同时,1999年,环保部门开始建设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水质重点监测站。目前,已建成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 100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661个,每天在各类媒体和环保部门的网站向全社会发布实时信息。 

  2009年中国环境一号A、B卫星在轨交付使用,构建起了空间监测大网。环境一号A、B星均为光学卫星,拥有CCD相机、热红外相机、超光谱成像仪等多种遥感探测设备,是目前国内民用卫星中技术最复杂、指标最先进的对地观测系统。“目前,环境一号卫星已在水体蓝藻水华监测、沙尘暴监测、秸秆焚烧监测、汶川地震环境风险排查等方面实现了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我国生态环境宏观监测的能力。”杨子江说。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构建起了由环境卫星(宏观)、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区域流域)、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微观)三个空间尺度监控构成的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控体系。

上一篇:金雅拓Linux安全支付终端系列又出新品 下一篇:我国首张银联TSAM卡通过银行卡中心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