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本次日本核辐射对进口食品的影响,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采取RFID射频技术对于食品安全的保障正是对症下药。通过各环节的追踪,避免对受辐射食品的引进,也就从根本将危机杜绝于国门之外。
3月11日发生日本大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灾难之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灾难中受到严重冲击损坏,导致放射性物质泄露。事故造成的核安全危机持续恶化。继中国多地在空气中检测出放射性物质后,近日(4月5日),从北京、天津的菠菜表面发现了极微量的放射性碘-131。卫生部权威专家表示,京津地区菠菜中发现的放射性物质,其含量仅相当于国家核辐射核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水平的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的水平,对公众健康无影响。实践证明,用水冲洗可以有效地减少蔬菜表面的放射性物质。
释疑
1 为什么选菠菜监测放射物:菠菜叶大有绒毛吸附性强
卫生部解释说,既往核事故中蔬菜放射性污染监测经验表明:露天生长的大叶、表面有微小绒毛的蔬菜容易吸附空气中沉降的放射性物质。因此,选择菠菜检测可以较早地发现蔬菜是否被放射性物质污染。
2 放射物来自哪里:小雨使放射物留菠菜表面
空气中的放射物最终会沉降到地面。目前我国空气中放射物浓度极微量,其沉降导致的蔬菜放射性污染一般难以检出。近日北京等地出现小雨,降雨加速放射物的沉降,且小雨又使这些物质可以存留在菠菜表面未被冲走,所以在菠菜样品中检出了微量碘-131。
3 降雨增加会否加重污染:雨量影响蔬菜受污染水平
空气中放射物浓度越高,沉降到地面和露天生长的蔬菜表面的放射物越多。
随着各地降雨增加,食品和水中放射性核素污染会不会越来越严重?卫生部表示,这取决于空气中放射物的浓度。空气中放射物浓度取决于福岛核电站释放放射物的量和持续时间,以及气象条件(如风向、风速)。下雨时间长短和雨量大小都会直接影响蔬菜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水平。
4 食品染微核是否安全:目前放射物含量无碍健康
部分地区露天种植的菠菜检测出放射物,百姓一旦食用会否影响健康?
卫生部表示,目前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监测结果微量,不会影响公众健康,无需采取防护措施。政府部门将及时发布进展情况。
吃菠菜尚无危险暂不限制
针对北京、天津、河南等地露天种植的菠菜中抽检发现微量放射物碘-131,市农业局蔬菜处负责人昨晚回应,目前该物质的含量极其微量,况且正常人的日食用量均达不到危险程度,所以农业局暂时不会采取任何措施限制菠菜的食用。
该负责人强调,该检测属于卫生部的检测范畴,不在正常的食品安全检测范围内,目前北京市食品办没有对此事下发通知。此外卫生也在食品办的体系内,目前没有接到相关的情况通报。
日本食品遭遇信任危机 RFID构筑安全防线
RFID构筑安全防线
现在,想必是进入了谈“核”色变的年代。在日本文化、数码产品日益侵袭国人思维意识、生活时,日本一场大地震以及核辐射让日系食品的潮流风戛然而止。在7.11、屈臣氏,以及一些主打国外进口食品的小食店,也都默契般的绝口不提“日本进口”。日本的食品安全危机正如核辐射般悄无声息却排山倒海般的到来。
据媒体报道,在走访广州街头售卖日本食品的小店和大型超市发现,很多商家都“变调”派定心丸,有的说食品产地已转到其他国家,有的平时从不提“国产”二字现在也积极亮出真身说是“日本品牌中国生产”。这股变脸风从实体店铺到网上卖家都在刮,不少以往信誓旦旦以“日本原产”作卖点的商家给产品换了“籍贯”,有的甚至说法前后矛盾。为验证此现象,笔者也来到7-11便利店询问店员,是否有售日本进口的食品,得到的回答也是不置可否:“我们这边的产品都是日本品牌但是国内生产”。
受到福岛县第一核电厂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从日本进口农产品采取了限制措施。美国已决定停止从福岛县进口乳制品、蔬菜和水果,韩国和中国香港也采取了相同的措施。中国下令对日本食品进行全国规模的放射性物质检测,中国台湾则将检测扩大到了家电等电器产品。虽然截止到目前为止,各国还没有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超标的产品,但一直以“安全、放心”著称的日本产品的信誉已大打折扣。
在面对本次日本食品安全危机中,条形码和RFID技术可以成为了重要手段。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国家标准的定制也让问题产品,可以直接“问责”到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
由于RFID技术是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因此对食品进行跟踪和追溯采用RFID技术是最有希望和前途的,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的《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中已开始在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生产企业试点建设电子信息追溯系统,这都会引起食品生产厂家关注。一个典型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系统一般由RFID标签、读写器,以及计算机系统等部分组成。世界上每一个商品都能以惟一的代码表示,也就是说,每一个RFID标签可以是独一无二的,也可以是同一批次采用相同电子标签。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届时,一旦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问责”到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
据了解,最早的商品条形码仅仅是为了结算方便,但是物品识别技术已经在不断“升级”。只要用红外线扫描仪对着物品编码条一照,液晶屏上便显示出商品品名、生产厂家等文字,如果采用RFID标签,那么有效期、生产日期、质量安全等信息也可以反应出来。换句话说,通过食品的电子标签可以知道它在哪里生产养殖、哪里收购、哪里加工、运输渠道、销售超市等系列信息,如果发现问题,可以从超市一直追到种植生产者,把发生问题的原因和责任人找出来,让责任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针对本次日本核辐射对进口食品的影响,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采取RFID射频技术对于食品安全的保障正是对症下药。通过各环节的追踪,避免对受辐射食品的引进,也就从根本将危机杜绝于国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