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虎门销烟,今有双汇销肉。自从“瘦肉精”事件被央视“3·15”晚会曝光以来,被逐步揭开的生猪养殖业充满化学妙想的“潜规则”,再度引起了全社会的深切担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痛斥“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指出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古有虎门销烟,今有双汇销肉。自从“瘦肉精”事件被央视“3·15”晚会曝光以来,被逐步揭开的生猪养殖业充满化学妙想的“潜规则”,再度引起了全社会的深切担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痛斥“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指出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如今,从不敢买国产奶粉,不敢进小餐馆,不敢吃速冻馒头,到“让百姓吃上放心肉”成为一个笑话,我们还能对什么放心?
事实上,不是没有办法来保障我们的食品、农产品的安全,最起码,技术的手段是有的,目前最有效的就是RFID食品溯源。4月20日,农业部等九部委宣布联合开展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中,强调对“瘦肉精”源头、养殖、收购贩运、屠宰、加工、流通餐饮、进出口7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而这正是RFID的强项。德国著名的奶粉生产商贝希特嘎德讷营养食品厂生产的奶粉60年来没发生过安全问题,这有赖于其所有婴幼儿配方奶粉均采用电子标签芯片全程管理。中国香港建立的“基于RFID的深港一体化食品安全供应链公共信息平台”的科研项目已成功应用到部分供港活畜禽的检验检疫监管中,香港市民将可以通过电子标签即时追溯供港蔬菜、活猪等鲜活产品的源头,吃到放心的蔬菜和猪肉。
这么好的食品安全保障手段,为什么我们还享受不到呢?借着物联网的东风,RFID 技术已经成熟,成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利器,并在生猪生产、物流配送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可我们站在超市货架前,却依然很难选购到带有 RFID、可追溯的食品。为什么RFID上架难?关键就在两个字:成本。食品都用上 RFID,当然很好,可是一把葱也装一个RFID ,成本太高了,消费者不会买单,所以很难推广到终端消费环节。在生猪养殖业同样如此,以万头猪场为例,构建一套溯源系统至少要投资30万元。在食品行业看来,如果溯源不能成为全行业的共同行为,出于成本投资的考虑,很多厂商不会投资这笔资金,很多小散户更是无能力投资,那么RFID溯源、全程监管的构想也就无从谈起。
“瘦肉精”曝光了,有关政策出台了,各种力量调动起来,开始正视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能有一点先见之明,把RFID这样的好技术大规模应用起来?难道非要等到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的“剧痛”,成为各食品行业的“毒瘤”,成百上千家企业倒闭,我们才开始“知痛而后勇”吗?说成本问题是制约RFID食品溯源推广的瓶颈,那么显而易见的,在全社会、全行业推广RFID食品溯源,政府早就应发挥应有的作用,予以适当的扶持和补贴,推动RFID成本在短期内降下来,进入市场可以自发运作的阶段。从这个角度进一步看,对于更多先进、实用的信息技术的推广过程,我们不希望再有类似RFID般无奈的痛苦代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