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市场环节,磅码单是批发市场的准入依据,操作人员用扫描枪读取条码,信息就自动上传至水产批发市场管理系统。到了产品销售时,利用网络电子秤打印产品标签,将标签加贴于产品包装上。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将全面建立起既符合国际基本标准、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你从市场购买一条鱼或一斤虾,只需一个条形码,就可方便地查出它们从鱼苗、虾苗开始的养殖、流通、销售全过程档案信息,是否健康安全一查便知。”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信息部主任杨信廷告诉记者,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他们在广东省试点建设了一套水产品质量管理和溯源技术体系,市场上销售的水产品会有一个条形码,就如同身份证一般。消费者可以通过安全追溯平台,以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查询水产品的育苗、放养、饲料投喂、鱼病防治、水质管理等详细情况。政府部门也可利用这一体系加强对水产品安全的监控能力。目前,质量管理和溯源技术体系已应用于甲鱼、凼仔鱼、对虾、罗非鱼等主要水产品,并在广东省8个市(县)的50多家企业进行了试点应用。
一个小小的条形码为何如此神通广大?信息技术功不可没。“以罗非鱼为例,”杨信廷说,“捕捞人员捕捞成品罗非鱼后,登录水产养殖产品质量管理系统,输入捕捞时间、池塘号等相关信息,打印产品标签,加贴于物流司机随车带走的磅码单背面。运输过程中,通过信息监测技术和GPS定位系统,可随时监控车内环境变化和车辆行程位置,以掌握罗非鱼质量变化情况。进入市场环节,磅码单是批发市场的准入依据,操作人员用扫描枪读取条码,信息就自动上传至水产批发市场管理系统。到了产品销售时,利用网络电子秤打印产品标签,将标签加贴于产品包装上。这样一来,生产、流通、交易整个过程所有信息就组成了完整的链条。”据介绍,2005年起,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就以实现果蔬、畜禽、水产品、粮食的质量全程管理和溯源为目标,深入研究了农产品个体标识与编码技术、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数字化管理技术、生产信息实时采集传输与安全预警技术、条码打印中间件技术、物流配送过程监测技术以及多平台溯源技术等。目前,这一追溯系统已申请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获得专利授权6项,并在天津、广东等多个省市得到试点推广。
溯源系统对于食品安全意义重大,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而且强化了产业链上各企业的责任,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还能够迅速找到根源,切断源头。我国从2004年起,就开始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农业部以标志管理为重点,推进“农产品标志行动”,狠抓农产品产地安全、农产品生产记录、包装标志和市场准入的全程可追溯管理,取得较大进展。比如,在进京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试点中初步实现了农产品的源头追溯和流向追踪;在南京市启动了农产品质量IC卡管理体系试点;在上海市开展了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实现部分鸡蛋产品的源头可追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