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安防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3%。根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5年行业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按照全行业20%的年复合增长率估算,其中视频监控系统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占安防电子系统的份额超过50%,成为其规模最大且最具增长潜力的细分领域。随着发展,安防业面临着洗牌与转型并重,安防领域可谓机会多多。
目前,上市公司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是视频监控行业龙头,占据了后端DVR市场半壁江山。今年第二季度开始,一场意料之外的“价格战”打乱了视频监控既有的行业格局,行业内企业存亡两极分化,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龙头企业的全产品线日益成熟,从稳占超过60%的后端DVR市场,挺进前端摄像头领域。
安防企业忙扩产
今年4月,视频监控龙头海康威视迁到了位于杭州市滨江区的新址,不到4个月时间,这里可容纳1200余名工人的生产线已经能正常运转。
记者采访时恰逢机构前来调研,不太大的会议室挤了50多人,但仍不断有人前来,工作人员只有不停地搬凳子进去。而据说这样的情况近一个月来几乎每周都有一次,多的时候达上百人。
而在公司园区内6万平方米的生产大楼里,前端摄像头的生产线位于3楼,而后端产品DVR(数字硬盘录像机)的生产线在4楼,1、2层则是仓库。
如今,工厂里的摄像头产量每天可以达到5000台,包括模拟和高清摄像头;而DVR一天的产量则在2500台左右。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订单多的时候,生产线上的工人周末也会来加班。”而整个公司,5点不下班几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公司晚上8点钟还会增开3辆班车将员工送往市区,”一位海康员工介绍,“而研发人员往往更晚。”
同样的繁忙也出现在上海威乾视频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威乾”)的摄像机和DVR生产车间。记者在其位于上海下沙镇的工厂里看到,面临着安防行业的“金九银十”,工人们两班倒运作着。上海威乾市场总监杨洋则告诉记者,公司正在考虑将生产制造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华南深圳,并扩大生产规模。
而在另一家位于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的显示屏公司——上海仙视电子有限公司里,记者巧遇公司在“打包搬家”,该公司视频监控事业部总经理李顺告诉记者,其位于浙江嘉善姚庄的新工厂生产规模是如今的5倍。预计今年视频监控用显示屏的销售规模将翻番至2个亿。
视频监控系统产值将破千亿
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安防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0年,行业总产值达到2300多亿元,年均增长23%以上;其中安防产品产值约为1000亿元,尤以安防电子产品发展较快,年均增长25%左右,而视频监控系统则占到安防电子产品比重的55%,远高于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及其他类别。
“平安城市”建设是行业公认的最重要推动力。2004年,公安部、科技部在北京、上海、廊坊、大连、南京等21个城市启动了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工作。2005年8月,公安部进一步提出了建设“3111试点工程”,选择22个省,在省、市、县三级开展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工程。有力推动了“平安城市”的建设步伐。随着2008年“3111试点工程”的成功验收,各地纷纷上马或扩大“平安城市”建设项目,有效打开了视频监控系统的需求空间。
以重庆市为例,根据市政府规划,其新建、扩建视频监控点的系统整合接入能力按不低于50万个视频监控点建设,预计项目建设投资总额为人民币50亿元左右。
此外,行业应用的市场也在迅速打开。《规划》提出,伴随着“平安建设”推进的步伐,一些传统领域如金融、文博、交通、政府等安防应用将更加深入;一批新生的应用领域如教育、卫生、体育、能源、通讯、厂矿企业等需求增长较快;社区、居民安防应用开始升温,社会化应用进程加速。市场应用逐步由中心城市、大城市向二、三级城市及农村地区延伸,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边境口岸延伸,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需求量。
“价格战”打出行业新格局
数据显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几大龙头占DVR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40%则由二三线品牌及深圳小厂占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二三线品牌生产也逐渐规模化,产品价格随之降低,开始冲击原有的市场格局。
记者在上海两大安防产品集散地——北京西路以及虬江路赛格电子市场分别看到,安防产品渠道商手中往往握有主流龙头及山寨品牌两类产品;而当记者表明所购产品只是用于自家经营的工厂或者旅店时,商家便开始不遗余力地推销山寨品牌,并暗示其折扣可以更低些。
“大品牌管理严格、价格透明;与其销售大华、海康等一线品牌的产品,只赚取物流和少许返点的费用,我们更愿意销售价格相对不透明的小品牌,赚取更高的利润。”一位刘姓店主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高端品牌的市场份额正被逐渐蚕食。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今年5月,大华股份率先推出一款全新4路DVR产品,定价在400元以内;紧接着,海康威视也将某款同规格的DVR产品的价格降低到类似水平,甚至低于同类产品二三线品牌的价格。面对同等价位,用户的偏好开始明显向一线品牌转移。“这一招很奏效,几乎是一步到位地抢回、甚至扩大了原有市场;原有的蚕食和挑战迅速被遏制住。”亲身经历了这场价格战的杨洋告诉记者。
今年4月底,上海威乾开始降价推出一款高端经济款D1产品,价格从原来的3000-4000元低至1999元。“效果很好,”杨洋告诉记者“从4月底降价以来,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生产线紧张,一直满负荷运作。”
可这样的情况大概仅维持了一个半月。大华将同样规格的D1产品也降价到1700元左右,“一线厂商出货和产生规模足够大,可以降低采购及生产成本;于是到7月中旬,大华降价后,我们的出货压力变大了。”
经此一战,上海威乾开始进行自身调整,一方面考虑到上海的生产成本过高,准备外迁工厂,将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深圳或者周边地方,并做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公司毛利率被迫降了下来。公司也推出差异化市场的产品线,全线高清网络摄像机、嵌入式高清混合硬盘录像机,嵌入式NVR,拓展公司新兴市场的占有率。
行业洗牌与转型并重
“价格战使大企业既抢占了市场份额,又打击了大量小企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说。
而对于价格战是否也伤到了龙头企业的利润,大华股份上海区域总经理王继表示,“大华基本每两年就会进行一次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处理能力、软硬件配备上都得到了提升,可以说是同等性能的产品,价格下降了,但公司的利润也提升了,因为成本被降得更低。”
而王继表示,整个视频监控行业确实存在着市场扩大,利润降低的问题。据统计,目前视频监控行业的毛利率在40%左右。王继告诉记者,为保证利润,企业必须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作为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仅对企业的整合能力、产品齐全度等门槛要求较高,还可以屏蔽部分中小竞争对手,而且也可以从产品的综合配套上保障利润。”
目前,龙头企业正在横向布局,向视频监控的全领域渗透,并利用品牌、渠道和资金实力占领市场,这也进一步削弱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目前,我国产值超过1亿元的安防企业已达到100家左右,《规划》提出,“十二五”要重点打造龙头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重组并购,或进行强强联合,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产业集约化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扶持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细分市场发展,形成以大中企业为主体,小企业提供专业配套服务的新格局,合理分工、有机联合、协调发。
市场应用持续扩大 安防领域机会多
8月1日起,《大中型商场超市治安防范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在北京正式开始实施。与此同时,上海等地也在完善安防标准。上海在已有15个“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基础上,今后每年都有2—3个新的应用市场增加进来。据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相关人士透露,目前每出台一个新标准都相当于扩大了安防的一个应用市场。
据悉,《规范》为“强制性地方性标准”。《规范》规定,各企业必须在财务室、结算中心、仓库、监控中心等重要部位以及出入口、垂直电梯、滚梯都要设置能清晰辨识通行和驻留人员面部特征的监控设备。此外,还特别要求在开架食品销售区设置的监控探头,要能清晰辨别所有触动了食品的人员的行为特征、体貌及面部特征,而只有高清标准摄像机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而按照《规范》对于“大中型商场、超市”所做出的定义,北京市内几百家商场及超市都必须进行改造,其背后潜在的安防产品装配及更新市场不容忽视。此外,《陕西省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也于本月起正式实施。统计显示,陕西省累计投入技防建设资金已超过10亿元,安装监控摄像机12.6万余台。
据上海安全防范报警协会人士介绍,上海也已经制订了15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据悉,该要求为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上海市地方标准,对于安防产品的应用场合及规格、技术标准和工程标准等进行了细化。“每出台一个新标准都相当于扩大了安防的一个应用市场,”该人士表示。
而从国家层面来看,对于安防应用领域的标准和要求也在陆续出台。为改进卧铺客车的安全管理,交通部近日决定对卧铺客车实行特别监管措施,提出卧铺客车必须安装车载视频装置,随时监控车厢内情况。并要求今年年底之前,所有运输企业监控平台及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监管平台都必须按照标准完成改造任务。
《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拓展应用新领域,把握国家经济发展及各行业建设给安防行业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拓展能源、物流、林业、环保、轨道交通等新兴应用领域。
例如在轨道交通领域,“十二五”期间全国轨道交通运营总量将快速增长。各城市地铁、轻轨规划线路新开工里程将达到2600公里,相对“十一五”期间的建设里程规模增加了约60%—70%,规划投资额将达12700亿元。
近期,全国共有30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批。其中,20个城市在规划期内调整、扩大了建设规模。另外,还有九个新申报城市的规划正在审核中。地铁安防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和智能视频分析。其中视频监控系统是核心部分,占70%—80%,门禁系统占10%—20%,此外安检、爆炸物探测、有毒气体检测份额将增加,为安防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以上海为例,据上海市公安局轨道公交总队人士介绍,就上海的地铁建设而言,目前共有车站内摄像头1.4万个,车厢内摄像头7000个,占上海城市摄像机的五分之一。“上海地铁内每站设有50多部摄像机,新建的地铁车站安装70部左右,以后会有更多的摄像机。”该人士表示。
前端产品增速迅猛 全产业链提升盈利空间
目前,安防行业中的视频监控龙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均被基金大幅增持。天相数据统计显示,截至6月末,大华股份被华泰柏瑞基金、中欧动力重仓持有,而海康威视也被汇添富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银河基金、华安基金、国泰基金等重仓持有。此外还有部分基金积极调研这一行业。
兴业证券在策略分析报告中表示,在今年下半年经济形势复杂,缺乏趋势性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安防行业因其高成长性仍具投资价值。
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为国内安防视频监控产业的龙头企业,受益于行业持续景气。海康威视半年报净利润近5.3亿,增幅超过41%;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将在30%—50%之间,继续稳定增长。大华股份半年报净利润也达到近1.3亿,增幅超过64%;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将超过40%。
而作为两家以后端产品DVR起家的行业龙头,其前端摄像机产品的增速尤其值得关注。财报显示,上半年海康威视后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0.78亿元,同比增加20.80%,毛利率提高3.56%;同期前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19亿元,同比大增77.89%;前端产品占比也提高至34.53%。
大华股份则表现更为突出,报告期内公司前端设备实现营收2.06亿元,同比增速达到213.76%,占到公司总营收的23%,公司原有主要业务后端DVR等设备实现营收5.06亿元,同比增速为24.54%,基本保持平稳增长。
大华股份上海公司总经理王继指出,前端收入的快速增长与公司摄像机业务的基数小、以及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相关;从公司收入结构来看,未来传统DVR的增速会相对稳定,而前端产品的成长空间巨大。
业内人士则表示,目前,全球安防市场需求主体正在逐步从欧美发达经济体转移到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城镇化过程中,安全及管理的提升将推动安防投资加速,这将引领安防行业进入新一轮高增长期。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最近一段时间安防板块个股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民生证券分析报告也指出,考虑到前后端整合营销的互相拉动效应,未来两年前端产品将持续高增长。
一位专业人士介绍,在模拟摄像机领域,国内安防企业起步较晚,但目前已经开始占据重要地位。他表示,近几年,中低端模拟摄像机市场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国外品牌的中低端产品市场份额将大幅下降;而在利润更高的网络摄像机领域,已经形成了国产品牌的天下,特别是公安领域的网络摄像机大部分是国产品牌。
“网络摄像机的核心技术除了传感器,就是编码压缩技术,而这正好可以传承DVR的既有技术,是大华、海康等以DVR起家的企业的优势所在。”一位分析师告诉记者。